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华龙“点睛”绘蓝图

2021-03-30 1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濮阳发展看华龙,华龙“点睛”绘蓝图。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华龙区有岳村镇、孟轲乡、濮东办三个涉农乡镇(街道),共有贫困户37户94人,现已全部脱贫,绝对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近年来,华龙区以乡镇为创建单位、以村庄为创建基础,推进村庄布局优化、乡村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改善、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治理深化、农村公共服务提标扩面、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等工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高质量建设与农民高质量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从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到13个重大专项指挥部“握指成拳”;从38名县级干部当一线“指战员”,到完成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三年行动计划;从选派59名驻村第一书记轮流驻村、并肩作战,到成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51万华龙儿女迎来梦圆小康的幸福时刻。

政治担当 奋发有为

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

近年来,华龙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高质量稳定脱贫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扛牢责任、狠抓落实,加压奋进、全力以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脱贫攻坚战,战的是贫困,考的是担当,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制度体系。”华龙区委书记蔡洪峰表示。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华龙区迅速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学习贯彻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定期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实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早餐会、推进会、现场会等一系列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脱贫攻坚有关问题。

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的意见》《华龙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华龙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明确区、乡、村三级层面的干部责任,并成立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13个重大专项指挥部,制定了产业、就业、金融、教育、医疗等各领域扶贫政策20余项。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华龙区坚持“战疫”“战贫”两场硬仗一起打,疫情应对、重点攻坚、成果巩固三管齐下,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疫情发生后,华龙区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到贫困户家中进行防疫宣传,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口罩2080个、体温计104个、消毒液104桶。组织人员遍访贫困户,摸清致贫原因、享受政策现状,完善帮扶措施,制作了《华龙区建档立卡户情分析研判及脱贫监测表》,完善了“边缘户”动态管理机制,制定了对高风险致贫户的帮扶政策,并积极探索相对贫困人口的管理帮扶办法,开通扶贫企业返岗复工绿色通道,同时派出600余名“特派员”入驻扶贫企业,引导发动本地农民和返乡人员就近就地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了受疫情影响程度。

“复工复产时,多亏了区里派驻企业的‘特派员’,解决了我们的防疫物资短缺、疫情防控培训等难题。通过他们的帮助,我们的员工3天内返岗率达到了80%以上。”3月20日,华龙区扶贫企业——濮阳市汉阳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海龙表示。

改革创新 夯实基础

引领产业兴旺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真是好,土地统一由合作社集体经营,咱每家每户都有收入和分红,感谢党的好政策。”岳村镇瓦岗村的翟庆礼今年71岁,是一名退休企业工人,其家里的五六亩地全部流转到村里的股份合作社。

2016年,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在华龙区的农村悄然启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旅融合发展,“四轮驱动”加快推进了华龙区农村产业发展升级提速。

“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和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区),华龙区坚持以深化农村股份制改革为抓手,通过清晰界定股权、健全架构体系、创新监管模式、完善规章制度四种方式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围绕资产盘活经营、资源合作开发、乡村旅游带动、市场共建服务、资本运作发展五种方式优化农村集体产业发展布局。”华龙区区长丁国梁表示。

目前,华龙区59个行政村全部完成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打造出农村股改“华龙模式”。2020年4月,华龙区荣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典型单位。

“区里统一监管了农村集体资金3.12亿元、集体资产11.83亿元、集体资源土地8.87万亩,有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已有48个。”丁国梁介绍,2020年,华龙区已有8个村实现了分红,共分红1032万元。

华龙区还编制了“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坚持“农业+文化+旅游+养老”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成规模大、标准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12个,打造了沁源芦笋、誉昊丰红薯、誉昊丰甜玉米等20个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标志,成功创建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和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

目前,华龙区现代农业已突破2万亩,年产蔬菜26万吨,净收入2.3亿元。

华龙区严格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优惠政策,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培植。目前,华龙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8家,其中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年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

“依托区位优势和杂技文化、龙文化旅游优势,我们以豫龙智慧农庄、登星牡丹生态园等现代园区为载体,以东北庄野生动物园为平台,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休闲采摘、研学教育、亲子旅游、户外拓展、民宿经济等,促使都市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丁国梁介绍,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牡丹文化节、油菜花节、农民丰收节等节日活动,2020年,华龙区实现旅游收入3.6亿元。

做美市容 提升品质

还百姓靓丽家园

高起点擘画宏伟蓝图,大手笔推动城区建设,华龙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变。

每天一大早,市民段义东都会到离家不远的马颊河体育公园锻炼身体。花团锦簇的公园里,晨练的人们络绎不绝。东侧的马颊河畔,河水清澈,缓缓流淌;垂柳倒映,美不胜收。

“你看看,环境多美,感觉就像是在风景画里!”在段义东眼中,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近年来,华龙区科学树立“以经营城市来建设城市,以建设城市来经营城市”的理念,牢牢把握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等关键环节,城市功能明显改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和辐射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一幅生态、文明、美丽、幸福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在龙都大地徐徐展开。

根据城市综合提质暨城市创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华龙区确定了“2轴、5片区、127个节点”的总思路——以京开大道、106国道为两个提升轴线,五村整合片区、北入市口片区、金桥片区、赵村东南片区、高铁片区为5个重点提升区域,强力推进127个、投资269.1亿元的城市综合提质项目。

历经多年的风雨,华龙区的一些小区早已成为典型的“高龄”小区,屋顶漏水、管道渗水、停车位不足、配套设施陈旧等问题日益显现,居民对小区改造提升呼声十分强烈。

老旧小区改造,是基础建设项目,也是社会治理工程。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华龙区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老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建立实行“五个一”推进机制,出台了《华龙区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实施方案》,组建综合协调、项目督导、资金保障、资金监管、质量安全技术指导、弱电管线整治、社区治理、物业服务指导等8个专项工作组,并制定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回头看”制度。

“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华龙区探索构建了‘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三级组织体系,华龙区81个社区建立网格党支部399个、楼栋党小组1211个,取得了非常好的引领效果。”华龙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仅2020年,华龙区就将158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计划,共涉及9个乡办、544栋房屋、1.1万余户居民,总投资1.7323亿元。

“老旧小区改造真是好,民生工程建设效率高。老旧小区改造列清单,党建引领居民说了算。小区居住环境变美了,花园绿地广场真不少。党委政府倾力办实事,只为百姓高兴开颜笑。”一曲顺口溜,道出了华龙区群众对老旧小区改造提质的共同心声。

“原来整个小区路不平、灯也不明,环境比较脏乱。现在楼变新了、道路平了、灯也明了,跟新小区一样。听说将来这个小区还要装电梯,到时候我们就好像住了小洋房一样,当然更幸福了。”在华龙区人民办中心小区,居民戴东梓笑着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振兴,让家园更宜居。

“华龙区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引领,以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整治为基础,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华龙区委书记蔡洪峰表示。

脱贫攻坚勇担当,乡村振兴再出发。

记者 杜鹏 通讯员 宗永刚 杨晓光 崔静

来源:《濮阳日报》

原标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华龙“点睛”绘蓝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