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锁溺水后急救的正确姿势

2021-04-05 08: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启明中心 启明健康俱乐部

天气逐渐转暖,不少朋友已经把游泳的装备都准备好了。虽然游泳是很好的健身活动,但是我们要注意游泳中有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情况,那就是溺水。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说:“每小时有40多人溺水死亡;每年共有372000人溺水死亡。”而夏季,是溺水最高发的季节。《全球溺水报告》中得出以下结果:

全球半数以上溺水死亡者不足25岁;五岁以下儿童溺水率最高。所以,“夏季、儿童、高发”,这些也成为我们今天科普的关键词。

10种迹象辨别溺水者

但是事实相反,很多溺水者因为紧张,肌肉僵硬,喊不出来,根本无法挣扎和呼救,最终“安静地”站在水里死去!

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生命或可挽回!

如何辨别溺水者?牢记这10种迹象

◆头被浸没于水下◆

◆头向后倾斜嘴巴露出水面张开◆

◆双眼无神,无法聚焦◆

◆紧闭双眼◆

◆头发盖住了前额或眼睛◆

◆看似直立于水中,腿无法运动◆

◆呼吸急促或痉挛◆

◆试图游向某个方向却无任何前进◆

◆试图翻转身体◆

◆做出类似攀爬梯子的动作◆

所以,即便这个人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以援手。

而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就要提高警惕了。

溺水者起初会出于反射而屏住呼吸,在这一过程中,溺水者会反复吞水。随着屏气的进行,溺水者会出现缺氧。喉痉挛反射可能会暂时地防止水进入到肺内。然而最终这些反射会逐渐减少,水被吸入肺内。

溺水最关键的病理生理特征是心脏骤停前因低氧而出现的心动过缓。通过给予仅通气的复苏以纠正低氧血症至关重要,而纠正缺氧本身也可导致自主呼吸或循环的恢复。

旁观者在初步营救和复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与此同时,旁观者在尝试营救时也易于发生死亡,通常见于冲浪或急流水域。

1、只要有可能,旁观者尽量不要实施下水营救,告诉溺水者试图接近递给的救援设施(如木棍或衣服),如果溺水者离岸不远那么扔绳索或漂浮救援设施也是可行的。

2、如果不得不下水营救,可借助于浮力救援设备或船接近溺水者。两人一同下水施救比单人施救更安全。

3、千万不要一头扎进水里去救人,因为这样一来你可能失去与溺水者保持视觉接触,并且有可能增加脊柱损伤的风险。

溺水救援三原则,要牢牢记住

1. 岸上救优于下水救;

2. 器械救优于徒手救;

3. 团队救优于个人救。

溺水急救

溺水急救前应先判断反应,如无没有反应,则应遵循A-B-C-D 顺序,即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早期除颤。

(A)开放气道

上岸后立即清理患者口鼻的泥沙和水草,用常规手法开放气道。不应为患者实施各种方法的倒水措施,包括倒置躯体或海姆立克氏手法。

将患者置于平卧位(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B)人工通气

用5到10秒观察胸廓是否有隆起,如果没有呼吸或仅有喘息,应尽快给予2次人工通气。

如果,患者口鼻可涌出大量泡沫状物质,无需浪费时间去擦抹,应抓紧时间进行复苏。

(C) 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30次,按压与通气比为30:2。(即30次按压搭配2次人工呼吸)。

推荐成人按压深度5~6 cm,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

(D)早期除颤

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在公共场合分布广泛,且操作简单,应尽快拿到并使用AED。

将患者胸壁擦干后,再连上AED电极片。如果患者在水中,使用AED 时应将患者脱离水源。但当患者躺在雪中或冰上时仍可以常规使用AED。

如果患者恢复呼吸,但没有反应,将患者翻至侧卧位(恢复体位),以防止发生呕吐后引起气道梗塞。

总结流程:

(1)判断反应

(2)如果没有反应,呼叫援助并拨打120

(3)判断呼吸、脉搏(仅限专业人员,非专业人员不必强求)

(4)开放气道

(5)人工呼吸

(6)心肺复苏

(7)运用AED

游泳是很好的健身运动,但是切记不要到野外无人的池塘或河流中游泳。家长带小朋友游泳的时候一定要密切关注其活动轨迹,避免发生意外。

供稿医生

苏爱萍

启明青年医生公益发展中心会员医生

苏爱萍

个人简历

神经病学硕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讲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ACI国际注册企业内训师(CEIT)

美国心脏协会生命支持导师

ITLS导师

NDLS导师

12355青春守护者计划讲师

卫计委医苑新星讲师

原标题:《解锁溺水后急救的正确姿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