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竟然在《山河令》中发现了老子的思想

2021-04-09 18: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凹叔 磨铁书友会

近年来,许多平台和演员通过演耽美剧吃了很多红利。这些作品大多改编自当下优秀的耽美小说。观众紧盯着屏幕上主角的互动大呼好磕!

但是随着这类作品越来越多,观众的审美水平也越来越高,不再是将两个男演员生拉硬凑,填点剧情就能让人买账了。可以说,耽美剧这一领域正在面临着考验。

今年开年优酷推出了一部名为《山河令》的古装耽美剧,刚开始营销没多少水花,但观众看过几集之后便开始“真香”了,纷纷向旁人安利。

目前,《山河令》剧情已经播出大结局,但网上讨论热度依然不减,豆瓣评分稳定到8.6,可谓是一部开年惊喜之作。

张哲瀚和龚俊两位小生在剧中贡献了自己精彩的表演,许多情节段落堪称经典,两个人之间的化学反应也足够让观众满意,但是,有“cp感”并不是这部剧致胜的关键,一条评论道:“我居然在《山河令》里看到了中国武侠剧的希望。”

这句话点破了《山河令》成功的原因。

毕竟,任何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 都要有好故事做基础。

这几天,凹叔翻了翻余秋雨所著的《老子通释》,发现这里面的许多想法竟然与《山河令》中的人物精神不谋而合。

《老子通释》

余秋雨 著

磨铁图书出品

《山河令》改编自priest的小说《天涯客》,之前priest的另一部武侠小说《有翡》在电视上播出就创造出了不俗的成绩,《山河令》同样保持了作者优秀的水准,它讲的也是关于江湖的故事。

人在江湖,讲究一个侠道精神,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都秉持着自己的做事原则。因为立场不同产生冲突,在交涉的过程中,一个如梦如画、刀光剑影的江湖传说便由此展开了。

“二十年前,在青崖山被五湖盟及天下英雄伏诛的大魔头容炫曾留下了一个能让人一夜间无敌于天下的武库,要打开武库,必须先找到琉璃甲。”

远在北方的晋王蠢蠢欲动,他想要坐上天下第一的宝座,而男主角周子舒就是晋王手下的一个组织天窗的首领。

他因为势力争斗害得四季山庄无一人生还,便决定退出组织,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在身上打下钢钉,自废武功来谋求自由。

于是,昔日杀伐决断、冷血无情的天窗首领辞职后化名周絮,遁入江湖,巧遇同样隐瞒身份的鬼谷谷主温客行,这个故事便开始了。

侠道精神是武侠作品的内核,也是这部作品的优秀之处,周子舒这个人物便是侠道精神的载体,可以说,当他卸下铠甲走向江湖时,这个人物才真正鲜活起来。

道家有云,宠辱不惊。在老子的思想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做人要懂得收敛,切不可锋芒毕露。

正所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当代散文大家余秋雨在《老子通释》里是这样解释这段话的,“把持太多,不如终了。锋芒太锐,不可长保。”

余秋雨认为,“盈”字不一定是坏事的意思,而是旺盛无缺,是许多人追随的目标。但是那些周围的“不盈者”又会伺机而动,况且天地的平衡从来不曾偏向任何一方,一旦过盈,就必然会有损失。

因为周子舒亲手害了四季山庄的一众人等,他决定惩罚自己,并且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即便面对晋王的信任和再三挽留,他还是义不容辞地离开了。

对于权力地位无欲无求,使得他自行与敌人化解,卸下沉重的担子,做江湖中一个无门无派,每日饮酒的逍遥客。当他孑然一身时,朋友与伙伴又出现了。

虽然不愿招惹江湖事,但周子舒却并不冷漠。他会调侃、会打趣、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于任何一个向自己示好的人都愿意去施以援助之手。

因为欠下渡船老翁三钱银子,当镜湖派被灭门时,渡船老翁将镜湖派唯一的幸存孩子张成岭托付给周子舒,周子舒救过他们的命,本已两不相欠,但还是答应了。

温客行这样评价周子舒:“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这句话出自司马迁之口,意思是那些平民的游侠,注重取得与给予的原则,信守承诺。

周子舒此时的形象更接近于游侠,他带着一身伤痛,却愿意助人为善,易容面具又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这很难不吸引鬼谷谷主温客行的注意力。

《道德经》中一句众人皆知的名言:“上善若水”就可以用来形容周子舒的为人。

余秋雨在《老子通释》中认为,“上善若水”一个重要方面是“居善地”,意思是找到合适的停留处。

周子舒的善便是如此,他从不去苛求别人,越了界限,而是恰到好处地去做善事。

另一位男主角温客行,虽然外表狂放不羁,语言轻佻好凑热闹,却是个让人讨厌不起来的“反派”。

《山河令》的制作十分尊重原著,温客行文采斐然,常常着一袭白衣,挥一把折扇,念着令人惊艳的词句。

这些句子大多与老子道家的思想格外契合。例如在送别周子舒的时候,温客行说:“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这首自出自王献之的《桃叶歌其三》,意思是你就渡江而去吧,不要有苦恼,我自会去迎接你。

在众人为利益纷争时,温客行偏偏一副潇洒的姿态行走于江湖。温客行虽然不算善,但是他的为人却像水一般懂得变通、适应,但是又无比通透,生了一双慧眼。

当他听到周子舒的化名周絮时,连连赞叹是个好名,“周而不比,身若飞絮。”似乎是一下就看穿了隐藏自己的周子舒。

当温客行与周子舒在桃林中相遇时,面对周子舒的冷言冷语,他又提议一同去饮酒,正所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温客行相比周子舒多了一份懈怠与松弛,他虽然身为反派,却可以潇洒地游历于江湖之间,不管闲事,对于感兴趣的、在乎的人才会横插上一脚。

例如他在镜湖派危难之时愿意去营救,对于周子舒突然接到照看孩子如此重大任务也忍不住调侃两句。许多观众评论,温客行这个角色身上,有些东方不败的影子。

温客行秉持的是道家的观念:“事善能,动善时。”余秋雨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极有效能,适时动静。温客行懂得把握时机,伺机而动,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老子云,上善若水。这就像是周子舒和温客行的结合。他们向普通人施加善意,又做到如水般的流动,愿意投身于江湖的洪流之中,虽然入世却不掺世。

一部《道德经》可以解说从古至今的许多武侠小说,人人所谓的侠义二字正是老子所倡导的精神。

许多武侠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主人公从入世到出世的过程。主人公在深山中练了一身本领,在江湖中掀起腥风血雨,又在光华退散之后选择隐居避世,并不贪恋王权富贵,这是许多武侠小说的情节走向,《山河令》也不例外。

老子在《道德经》中一直强调的原则是“和光同尘”。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余秋雨在《老子通释》中是这样解释的:过于强壮就会衰亡,于是老子要人们“返婴”。

但“返婴”的说法比喻性太强,人们不容易达成共识,因此老子又提出了更有普遍意义的“和光同尘”学说。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句话的意思是:“挫去锋锐,解除纷争,与光相融,混同世尘。”它描述的是一种生存状态,不能简单称之为“无”或“空”,而是无限接近于“无”和“空”的状态。

与光相融,意味着做一个能够发光发热的人,有足够的担当和责任感,甚至有能够照亮他人的能力。混同世尘,意味着不过分追名逐利,不自诩为高尚,而是笼罩于民生之间,对民生之苦深有体会。

如果按照当代的人物来说,那些深入山村支教的老师,那些扎根于土地中的科学家就具备了老子所言的品质。

道家之法在于一种平衡与圆融,它不让人牺牲,也不催人奋进,而是寻找到一种舒适的生活方式。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非常适用的,如果对此刻的生活感到迷茫,不如翻翻老子的《道德经》。

为什么要读《道德经》?

因为两千五百年以来,许多优秀的人都在读《道德经》,这里面有你熟悉的孔子、曾国藩、毛泽东、潘基文、老舍、马云、白岩松等等。

他们身处各行各业,都做到了顶尖之位,《道德经》是让他们如数家珍的智慧宝典。

而对于现代人来说,听到“道德经”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拒绝,古文阅读的确是种障碍。

今天要推荐的这本《道德经》是由当代散文大家余秋雨亲自讲解的,他保留了自己余式散文的魅力,又在古籍和大众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老子通释,是一项体量庞大的系统文化工程。余秋雨历时十年,并融合了历代研究成果,这是一部为现代读者量身打造的《道德经》释本。

无论是格局、思维、定位还是做事的方法,在《道德经》中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余秋雨将他们逐一阐释,言辞恳切。

余秋雨恪守的是作为文化大家的自觉,他想要传递给读者一种阅读的理念,翻翻经典肯定不是坏事,同时,也不要惧怕经典,要有勇于阅读的勇气。

宋代诗人陆游在诗歌《秋思》中写道:“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也许,中国人自古以来骨子里就有侠客的精神,奉承着侠道精神,所以道家精神才能被人们接纳。

人们都向往自由,从心上开始的自由,也是《道德经》中一直所阐明的道理。

本文采编 | 李三弦

本文编辑 | SundanceKid

监制 | 袁复生

《中国文化课》

余秋雨 著

磨铁图书出品

本书是余秋雨先生面向普通公众讲授的中国文化通识课。

中国文化一直是余秋雨先生研究、写作的主线,数十年来他独立完成了从空间、时间、人格、美学等维度梳理中国文化的工作。如果说成为几代人传统文化启蒙读本的《文化苦旅》是开端,那么《中国文化课》就是总结。

在书中,余秋雨先生从多个维度探讨中国文化的内涵,通过“以心带史”的感性方式激活远去的历史,以中外对照的全球视野反思中国文化,真正做到在普及的基础上突破了常识性和常规化。在书中,他讲解50余位改变中国的文化人物,解读20余部铸就民族性格的原典著作;追索数千年文化史,确认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放眼四大古文明,反思中国文化的利弊得失;开列记忆篇目,释译经典文本;将中国的历史、文学、美学、哲学、宗教等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共享给读者。

原标题:《我竟然在《山河令》中发现了老子的思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