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家都在看《我的姐姐》,我却想起了我的妈妈

2021-04-12 21: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凹叔 磨铁书友会

大家好,我是凹叔。

这两天《我的姐姐》上映了,故事围绕姐姐在追求独立和抚养弟弟之间的选择展开,影评褒贬不一,凹叔觉得,它做得最好的地方,是把目光投向了一个看似日常却极其严肃的话题:如何理解女性为家庭做出的贡献?

最近凹叔也在重温《请回答1988》,以前看的时候,德善的各种CP让我嗑得上头,这次重温,我的注意力被里面的妈妈们吸引了。

德善妈妈李一花,是一个活得特别辛苦的女人,家中经济条件差,孩子也不让她省心。她抛下自尊心去求警察放过参加反政府游行的宝拉,为了德善的出游去求人借钱。

剧里有句旁白,“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李一花就像小小的神明一样庇护着子女。

而另一位妈妈赵秀香就显得很特别,她不做全职妈妈,她有自己的职业。退休以后她不能适应替儿子看孩子的生活,出走了好几天,别的妈妈问她这么做的理由,她回答,“我不喜欢别人叫我大龙妈妈,东龙妈妈,我的名字,叫赵秀香。”

母亲为子女遮风挡雨,照料他们长大成人,但母亲也想拥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姓名。

韩国作家申京淑的小说《请照顾好我妈妈》,以母亲突然失踪为开头,讲述了一个失去母亲以后的家庭的故事。

《请照顾好我妈妈》

申京淑 著

磨铁图书出品

正是“失踪”,才让家人们真正地发现了母亲。作者说:“我希望母亲们曾被埋没的人生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社会意义,这是我作为作家的朴素心愿。”

这本书同样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是近二十年来韩国最畅销的小说,截至目前销量超过了300万册,成为力挫村上春树《1Q84》的唯一韩国小说。

凭借这本书,申京淑成为第一位获得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小说成功的原因,正如著名导演吴念真所说:“这本书最痛的是让每个人看到自己和母亲的关系。”

读完这本书,每个人都会重新认识那个生养了自己的女人——奉献了一生,却甚少被了解的女人。

1

《请照顾好我妈妈》从儿子、女儿、丈夫、母亲自己等四个视角追忆了母亲朴小女一生的艰辛。

申京淑说,人们自以为对母亲的记忆就是母亲真实的模样,她希望用这种方式还原一个真实的母亲。

某个冬天,申京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大约半个月,这是她自青春时代以来第一次和母亲相处这么久,那段时光促使她写出这本书。

此之前,这本书已经酝酿了很久。写一篇献给母亲的文章,是申京淑16岁时产生的想法,但直到成为作家25年后,才真正完成。

她说,“原来我觉得献给妈妈的书肯定要很漂亮、很美丽。但是我发现妈妈这个人并不是只是开心的、幸福的,她也有许多的悲哀、痛苦与苦衷。”

所以读者最后所看到的“母亲”,是一个伟大而又伤痕累累的女人。

有人认为申京淑习惯在书中自我投射,《请照顾好我妈妈》也不例外,然而这本书不仅是为了她自己的母亲,也是为了所有母亲而写的。

她们操劳一生,却并未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尊重,很多时候,她们的付出因为人们的习以为常而被忽视。

书中几乎全部使用第二人称,像是谴责,又像是呼唤——你,真的了解你的妈妈吗?

(奉俊昊电影《母亲》剧照)

故事的开始,孩子们为了给父母庆祝生日,邀请他们来首尔,然而在首尔的地铁站,父亲与母亲走散了,母亲不知所踪。

大家急忙开始寻找母亲,此时他们才发现,对于这个理应是世界上自己最熟悉的女人,他们是如此的陌生。

光是写寻人启事,就花了一番功夫。负责执笔的大女儿第一次听说母亲是1936年出生的,大家争执了好一番才写下个人资料,却找不到除了父亲七十大寿的全家福以外有母亲的照片。

这真是非常诡异的一幕。从这里开始,家庭的成员在各自的回忆里展开了漫长的忏悔。

大女儿想起自己从来不知道母亲长期被病痛所侵扰,在医生告诉她之前,她一直以为母亲身体十分康健,毕竟那是从未停止过操劳的母亲。

她想起母亲告诉她,自己受不了终日柴米油盐的生活时,会悄悄地打碎缸盖发泄压力——原来母亲,并不喜欢厨房,她只是习惯付出。

(山田洋次电影《母亲》剧照)

儿子想起母亲曾对他说:“妈妈有罪。妈妈对不起你啊,亨哲。”他那时刚在首尔落脚,还没攒够钱参加司法考试。

他记得年轻的自己对母亲立誓说“我想要当检察官”时,母亲激动的脸庞,也记得他进入财团工作后母亲失望的神情,却一直没有发现,原来自己的梦想也是母亲的梦想。

母亲以为自己拖累了儿子,让儿子无法如愿。

迟来的愧疚让他发现,该说抱歉的其实是自己。

丈夫,和母亲组建家庭的男人,想起这个家里的生机,全是妻子用她的热情、善良和勤奋所带来的,妻子一直坚强地支撑着家庭,哪怕他和别的女人出走,她也会在他回心转意归来的那一天毫无怨言地端上一碗粥。

而他,明知道妻子身体有异样,却可耻地逃避了照顾她的责任。回到了没有妻子的家里,他才知道这个地方已经失去了赋予它灵魂的女主人。

往日的故事像流水一般涌出,浮出水面的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母亲的形象。

她的牺牲,在他人追悔莫及之时才显得那么的可贵。

2

小说里前三章都采用第二人称,只有第四章母亲的自述使用了“我”。

第一人称的出现代表着母亲主体的复归,作者认为,“当女人成为母亲后,似乎就很少有‘我’的存在。在小说的四名叙事者中,以母亲的声音最为生动和震撼。”

总而言之,这一章要回答的问题是,除开母亲和妻子的身份,朴小女究竟是谁?

评论家郑弘树认为,《请照顾好我妈妈》的特点在于“试图以更加现代的视角为母亲的生活找回个人存在及欲望的位置”。

母亲虽一生为孩子尽心尽力,却不愿让小女儿抚养三个孩子,“你读了那么多书,拥有令人羡慕不已的能力,为什么要过这种枯燥的日子?”

她最懂得身为母亲的苦楚,她希望女儿能自由的生活——在倾吐对于小女儿的期望时,她有没有想到过自己的生活呢?

如果有可能,母亲其实也向往着摆脱母职与妻职,真正成为自己的那一天吧。

第四章出现了母亲关于情人的回忆,这一部分仅仅是一个女人在诉说她自己的情感世界。这是子女和丈夫都不知道,也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的秘密。

母亲和李银奎是机缘巧合下相识的,母亲说他“是我的罪孽,也是我的幸福”,她心里难过的时候,就会去找李银奎,仿佛这个人是她的避风港。

她曾在李银奎身上获得片刻的自由和解脱,但责任感以及不可避免的年华老去,让她不能再往前迈出一步。

母亲是渴望爱情的女人,也是一个需要母亲疼爱的小孩。

朴小女在记忆中游荡,最终找到了她的母亲的灵魂,母亲将一身风尘的她拥入怀抱,她喟叹道:“妈妈,你知道吗?我也一样,这辈子都需要妈妈。”申京淑接受采访时说,这句话就是她所认为的母子间的普世真理。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所有人都需要母亲,而母亲,也想要回到母亲的怀抱。

(日剧《坡道上的家》剧照)

母亲并不是天生的母亲,她是女人,也是女儿,只不过“母亲”的身份,向她索取了太多,她渐渐地成为一个被尘封的谜语,别人只知道她是母亲,真实的答案留在了她的心底。

3

尾声“玫瑰念珠”,是全书画龙点睛的部分。大女儿来到了梵蒂冈,花了十五欧元买到了母亲之前念叨着想要的玫瑰念珠。看到教堂里的圣母怜子像,她想到了母亲,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在前文的多视角追述里,追悔莫及之感已然溢出,而在庄严肃穆的教堂里,这份感情得到了奇妙的升华。

凝滞不动的雕像,在沉静之下包蕴了无穷的张力,对母亲的爱、思念与哀怜,在这仿佛能接纳世间一切伤悲的圣母前,凝结为一句简单而沉重的祈祷:“拜托了,请保佑我的妈妈。

“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母亲被抬上神坛太久太久,那么子女有没有想过,母亲也是需要保佑与庇护的凡人?

端庄的圣母,拥抱着已然失去生命的耶稣。失踪的母亲,曾经用自己的怀抱温暖、慰抚着孩子们,但当她感到疲惫和脆弱,又该向谁寻求怀抱?

母亲曾如大地般孕育滋养了生命,并不富裕的家,因为她而有了生气,她不识字,但身上充满了原始的韧性,仿佛没有什么能击倒她,生活的重担不能,丈夫的不贞不能,病痛也不能。

如今,母亲却枯萎凋零,飘向了孩子们寻不到的地方。

(韩剧《请回答1988》剧照)

我们需要看见真正的母亲,看见她被歌颂的一面,也要看 见她消磨在家务杂事中的青春,无人诉说的心事,和那年龄渐长而日益佝偻的身躯。

母亲既是圣母,也是圣母怀里的孩子。

那悲天悯人的圣母,那即使痛苦也依然不减高贵气质的圣母,她像是所有人的母亲,像是母亲的母亲。

书中失去了母亲的女儿,只能向着雕像祈祷,祈祷母亲能在圣母的光辉下得到安宁。而母亲还在身边的人,能做的还有更多。

这本书被介绍到34个国家,缔造了畅销奇迹,提高了韩国文学的世界声誉,无愧于申京淑在韩国文坛的神话地位。

但申京淑本来的期望其实很简单,她说,如果读者看完这本书,能够产生给母亲打个电话的想法,她就会感到很高兴。

那么凹叔也希望这本书,能让你离母亲更近一些,能让你发现“依赖母亲同时又推开母亲”的自己。

本文采编 | MOE

本文编辑 | SundanceKid

监制 | 袁复生

《给贤南哥的信》

赵楠柱 等著

磨铁图书出品

我再说一次,我拒绝你的求婚,也不愿意再以“姜贤南的女人”活下去。你可能会以为是因为缺少了煞有介事的求婚仪式,我才却步不前,但并非如此。我都已经郑重否认过,真不懂你为何老是这样说。我想过我的人生,不想和你结婚。认真谈起结婚话题后,令我反感的一切都变得鲜明起来,包括过去你不尊重我是独立个体,以爱为名替我套上的桎梏和轻视,还有害我变成了既无能又小心眼儿的人。

你并没有照顾什么也不会的我,而是害我变成了什么都不会的人。你把一个人打造成笨蛋,随心所欲地指挥来去,觉得很开心吗?谢谢你向我求婚,只有如此才能一语惊醒我这个梦中人。姜贤南,你这个王八蛋!

原标题:《大家都在看《我的姐姐》,我却想起了我的妈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