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被迫“卷”实习的大学生,夹在大学与市场间

2021-04-14 07: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摘要:我们的大学一面用最丰厚的人文知识去涵养学生,一方面又用最经济、市侩的方式来考评、筛选他们,导致他们在“道”上惶惑不安,不相信自己所接受的教诲:因为即便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大学也是在用市场的方式来评判他们的。而市场又待大学生如何呢?作为用人市场中的主体,企业非但没有尽到身为第二大学培育人才的社会责任,反而通过招收在校实习生节省成本;制造焦虑,挑起求职者之间的“军备竞赛”。本文系供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叶童欣 文

当今大学生不仅要卷绩点,还要卷实习。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一份优质实习意味着在校招时先人一步,而优质实习岗位往往只青睐有相似实习经历的竞聘者,就业压力层层迭代,原本只有应届生才需考虑的实习问题,已经悄然下沉至大二、甚至大一学生之间。不少意在本科就业的大学生开始通过旷课实习,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早做准备。

对此,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持反对意见。北京大学姚洋教授就曾在接受采访时放言:“我觉得教育部要在这方面呼吁全社会,坚决杜绝学生在学习期间去实习,假期可以实习。如果遇到上课期间实习的,开除。”

高校对在校生出走职场、旷课实习的忧虑合情合理。旷课实习对学业的影响有多大,从用人机构发布的职位要求中就能一窥究竟。在一家针对大学生发布实习岗位的招聘网站上,点开某头部互联网公司的“HR实习生”页面,可以看到录取底线是“每周保证4个工作日,实习期至少3个月”。完整参与一份日常实习并取得实习证明,意味着一名大学生要几乎整整一学期每周最多只上一天课,而且还要在旷了绝大部分课程、顶着工作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作业与期末考试,学习效果与生活质量可想而知。对此,社会上常常用“心浮气躁”、“短平快”等词汇描述形色匆匆的大学生们,指责他们急急忙忙旷课实习,浪费大学的大好资源。然而,却少有人想过,大学生究竟为何出走职场。

试想,我们的大学生们,寒窗苦读数载,一朝步入“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他总是有些学术理想在萌动的;也同样是这批学生,刚一入学就要心忧毕业即失业的求职困局,他又能不害怕吗?一面对学术探索心向往之,一面因职业生涯担惊受怕,左右为难之下选择平日旷课实习,期末挑灯夜战,不如说这样一群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反复碰壁的年轻人,才是夹在僵化的教学体制与企业家之间的可怜人。

试问,学生为什么放着专业课不上,匆匆忙忙去实习?自然是因为大学的教学内容无法给予他在求职市场中以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兼具“术”与“道”两重含义。以“术”言之,大学较少开设工具类课程、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训有限,这是客观事实,但也有其背景,因为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弗莱克斯纳当年指出的,“工业界已经发展了利用纯科学研究的方式,因此它不需要大学的实用性”。然而,大学未能在“道”上赋予学生安全感,却是令人遗憾的——尽管学者们再三强调大学培育人格、夯实基础的任务,但现实中“唯分数论”的考核机制究竟能否培育出韦伯“科学作为天职”的信仰是值得怀疑的。我们的大学一面用最丰厚的人文知识去涵养学生,一方面又用最经济、市侩的方式来考评、筛选他们,导致他们在“道”上惶惑不安,不相信自己所接受的教诲:因为即便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大学也是在用市场的方式来评判他们的。

而真正的市场又待大学生如何呢?作为用人市场中的主体,企业非但没有尽到身为第二大学培育人才的社会责任,反而通过招收在校实习生节省成本;制造焦虑,挑起求职者之间的“军备竞赛”。毕竟招收正式员工的是企业,要求实习经历的是企业,提供实习机会的还是企业,学生作为迟早要踏入求职市场搏杀的弱势个体,只能困于其中。有的实习生幸运地对行业有所洞见、锻炼了一定的技能;而更多人只是用几个月的时间学当一颗螺丝钉——当他身在公司巨大的系统之中时,他似乎在短暂的实习生涯中实现了些什么,但一旦离开那条流水线,他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也没有“学到”。可怜的是,他还得继续积累履历、辗转“学习”。

坚决杜绝学生在学习期间去实习,大学有没有能力做到这样的“坚决”呢?比起一纸禁令,如果大学教育能像它自称的那般真诚,如果企业能以发展而非利用的视角看待,或许,会有更多学子愿意留下。

原标题:《被迫卷实习的大学生,夹在大学与市场间的可怜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