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树清廉家风】⑩ 欧阳修:勤学敬业 清廉自守

2021-04-13 14: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市永丰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世人称颂为“功名事业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师”。欧阳修不仅开创了一代文风,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著名的《醉翁亭记》被后人千古传诵。欧阳修文学成就备受瞩目,做官也是勤政廉洁,两袖清风。

欧阳修书法

欧阳修良好的品行离不开家庭的影响,他的父亲欧阳观50多岁考取进士,做官时常常在深夜翻看案卷,防止出现误判,欧阳观热爱学习,尊重法律,清廉仁义,虽俸禄不多,却常周济别人。欧阳修4岁时,父亲积劳成疾去世。母亲带着欧阳修投靠亲戚家,勉强为生,虽然生活很艰难,但母亲郑氏却非常重视对欧阳修的教育,当时家里穷买不起笔墨纸砚,郑氏就用池塘边长的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教欧阳修写字,留下了“画荻教子”的千古美谈。

画荻教子

母亲还经常告诫欧阳修不能因贫穷而失去志气,教育欧阳修要遵从父亲遗训:遇事不能苟且,做官不避患难。将其父勤学敬业、清廉仁义的事讲给欧阳修听,教导欧阳修继承父亲遗志,光大门楣,这些对欧阳修以后的政治态度、道德修养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欧阳修《醉翁亭记》

欧阳修24岁高中金榜,从此踏上仕途,曾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身居高位、勤勉有加、政绩卓著,做官多年始终保持着为官清正,直言敢谏,不怕得罪权贵的作风。欧阳修一直带着寡母和妻儿借住在衙门大院,还租住过破旧的民房,“墙壁豁四达,幸家无贮储”,他42岁才在安徽买房置地。

欧阳修纪念馆铜像

欧阳修十分重视为国举荐人才,被誉为“千古伯乐”,在其任上还大力提携后辈,他一生桃李满天下,曾巩、苏轼、王安石都曾得到他的指点和提携,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欣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提携而名扬天下。

欧阳修《诲学说》

欧阳修非常重视对子孙的教育,曾写下著名的家训《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奕。”此书为欧阳修专为其次子欧阳奕而作。他从“学”入手,教诲儿子努力学习,告诫他要磨砺品性,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学识修养与道德情操。

为了避免有人变相贿赂,欧阳修甚至连辖区内出产的东西都不买。侄子十二郎要从南方来看望他,他在家书《与十二侄》中特别嘱托道:“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吾不缺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安此为戒也。”(昨日你来信说要买朱砂来,我不缺这样的东西,你在自己为官所辖的范围内,应该操守廉洁,为官清正,怎么能买官员们追捧的东西呢,我在做官的地方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你要以此为戒啊。)

关注她生活 服务她发展

倾听她声音 展示她风采

原标题:《【树清廉家风】⑩ 欧阳修:勤学敬业 清廉自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