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隐患多监管难,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何时休?

2021-04-16 11: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一直以来,因私扯电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而引发的火灾、爆炸等事故屡见不鲜。日前,有读者向本报反映,尽管各级加大了治理力度、服务强度,但在自己居住的小区电动车“飞线充电”现象仍大量存在,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埋下巨大隐患。对此,记者走访了城区部分小区,和您共同聚焦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问题。

医学院宿舍。

探访——

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仍是常态

镜头一:“飞线充电”插排保护措施差

地点:奎文区,潍坊医学院老校区宿舍院

4月12日上午10点半,记者在奎文区虞河路上的潍坊医学院老校区宿舍院看到,“飞线充电”现象非常普遍。在26号楼北侧,多条电线从楼上垂落下来。

记者发现,这些电线末端的插排都在室外,为了保护插排,居民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把插排固定在窗台下并用塑料袋包裹起来,有的插排则被放在剪开的大号可乐桶里。在该栋楼的四单元,有一户居民直接把插排挂在了单元门口,且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同时,单元门内还有一辆电动自行车正在充电。

采访中,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告诉记者,虽然不少业主采取了一些措施防止插排进水,但上面包裹的塑料袋、塑料瓶很容易脱落,随着降雨天气的到来,插排难免会出现老化或者进水现象,特别不安全。

惠通小区。

镜头二:单元门口成“集中充电区”

地点:高新区,惠通小区

4月12日下午近6点,记者来到位于北宫街上的惠通小区。在这里,每栋楼的外面都有私扯的充电线。记者在该小区3号楼四单元门口看到,3根电线从楼上垂下,末端插排挂在单元门两侧。门口两侧的地上堆满了杂物,杂物旁边停着多辆电动车。

“有时电动车停放在单元门前,直接堵住门口,出行很不方便。”该小区一位租户说,个别住户很不自觉,私自乱拉电线在单元门口充电,存在安全隐患,有时进出会被扯出的电线绊住。

“特别是晚上充电时,楼道内的光线差,一不小心就容易发生意外。”该租户说,小区内老人和小孩很多,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镜头三:“飞线充电”堵住楼门口

地点:潍城区,广丰小区

4月13日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潍城区西市场三街的广丰小区。在离小区大门不远的一个单元门前记者看到,多条电动车充电线缠在一起,在靠近单元门口的一处窗台上,安装有一个固定插座,插座裸露在外没有任何遮挡,下雨天安全隐患较大,窗台下的电动车正在充电。

在该单元门口内,左右两侧分别停着一辆电动自行车,本来就不算宽敞的空间变得更加狭窄。据一位小区居民反映,该小区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平时居民多是扯出电线在单元门前给电动车充电。看着墙壁上顺下来的电线和被堵住的单元入口,该居民认为的确存在安全隐患。

调查——

居民“飞线充电”涉及多方原因

私扯电线充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但是为何一些居民还在“飞线充电”?连日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造成居民“飞线充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电动车“飞线充电”现象在老旧小区尤为突出。究其原因,首先是这些老旧小区规划建设年代较早,先天存在诸多短板,例如,没有地方设置专门的车棚供电动车存放充电,居民若把几十斤重的电瓶搬到楼上很吃力,所以普遍选择从自家楼上扯出电线充电。有些小区虽然装有智能充电设备,但居民认为充电价格不实惠,所以不买账;还有部分居民表示,集中充电区域不安全,车辆停放也是问题。

采访中记者发现,采取“飞线充电”的居民普遍安全意识淡薄,且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此外,基层管理力量薄弱、相关管理机制缺失、管理手段很难到位等因素,也是“飞线充电”无法得到及时遏制的重要原因。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部分小区对“飞线充电”的管理流于形式,物业只是张贴几张宣传单,传达了上级有关部门、单位对电动车充电的要求,后续缺少进一步的管理措施。有物业公司负责人坦言,即使发现有居民“飞线充电”,但因为没有执法权,只能口头劝说,劝说无效也没其他办法。

建议——

堵疏结合,多措并举解难题

针对“飞线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业内人士建议,要堵疏结合,多措并举解难题。

首先,补硬件短板。针对老旧小区“飞线充电”现象多发的实际,既要拆除飞线设施,又要采取措施保障居民电动车的充电需求。因此,业内人士建议结合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提升,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物业参与、居民支持的工作格局,科学规划、加强统筹、合力攻关,积极推进充电桩进小区、进社区工作,加大安装普及工作。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听取业主及合作企业的意见,综合调整充电价格,真正方便居民生活。在这方面,政府甚至要加大财力扶持。

其次,补思想短板。要鼓励物业、社区、街道等多方力量介入引导,加大警示教育和普法教育力度,真正让居民了解“飞线充电”可能带来的危害和后果,让居民形成安全充电意识。有些居民甚至存在“法不责众”的心理,随大流、不遵规。

第三,补治理短板。省公安厅早就对电动车消防安全下发过禁令,但由于基层治理力量相对薄弱,加之工作量大、面广,很难监督、管理、处罚到位。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要联合开展行动,加大治理力度。对拒不整改的“飞线充电”行为,从严管理。

潍报全媒体记者

原标题:《隐患多监管难,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何时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