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致畸、不孕、癌症高发……核废水会带来哪些健康隐患?

2021-04-20 18: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许啸声 许医生的oncall日记

4月13日,日本正式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

虽然日本方面表示,经过处理,核废水当中的绝大部分放射性元素都可以清除,也会把废水里不能稀释的氚浓度稀释到日本国家标准的1/40,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也称“那些水喝了也没什么事”。

但这话,你相信吗?既然能喝,他为什么不喝呢?

核污水对人体的影响

中国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首席专家刘新华表示“尽管东京电力公司设置了事故放射性废水净化处理装置,用来去除事故放射性废水中的大部分放射性核素;设置了大量贮罐,用来贮存经处理净化后的废水。但这些经处理后的废水,依然含有氚、锶、铯、碘等放射性核素。”

核废料储存

图源:NHK News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化学家肯·布塞斯勒(Ken Buesseler)指出“福岛核污水里的氚几乎去不掉,但是氚的半衰期相对比较短,也不容易被海洋生物或者海床沉积物吸收,因此对生物组织的破坏性相比其他放射性物质来说还要小一点。更大的问题在于污水里残留的其他放射性物质,诸如碳-14, 钴-60,和锶-90,他们的半衰期都比氚长得多,也更容易被海底沉积物和海洋生物吸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着更严重和更长久的潜在危害。”

图源:NHK News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

铯-137的半衰期则长达30年,意味着通过空气、食物和水摄入,以及地面沉积暴露,会给人体健康带来长期风险。

锶-90半衰期为 29.1 年,几乎都是核裂变的副产物。

放射性碘-131的半衰期是8天,可通过空气吸入,也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跟水摄入,在人体主要集中于甲状腺。

碳-14,其半衰期为5370年,而且会进入所有的生命体内,它在鱼类中的富集程度是氚的数千倍。

……

日本排放的核污水能轻而易举沿着河流和海洋扩散,进而增加人类暴露于放射性核素的风险。其次,通过水介质溶解的放射性核素可能被微生物,植物或农作物吸收,并将通过级联的食物链进一步积累和集中,从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核污染扩散图

图片来源:环视频截图

一旦体内放射性物质积累超过允许量,就可能引起慢性射线病等疾病,造成血器官、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损伤。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包括精子量减少、精子活动度减弱、死精子和畸形精子增多。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卵巢功能减退。

女性的卵巢非常脆弱。有数学模型预测,当放射剂量达到16Gy时,可使20岁女性卵巢的卵母细胞库耗竭,反射剂量为10Gy时,可使45岁女性卵巢的卵母细胞库耗竭。

尽管我们常说:离开剂量讲毒性就是耍流氓。但排放的核废水究竟有多少放射性物质,又有多少放射量会到达我们身边,这一切都是不可知的。

2011年3月14日拍摄的卫星照片: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反应堆爆炸后冒起浓烟。

图片来源:新华/法新

对于胎儿的影响

低剂量辐射暴露导致的细胞损伤通常可以通过一些生理性过程修复,而高剂量暴露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损伤。

受孕后的14天内,胚胎接触电离辐射可能“毫无损伤地活下来”,也可能直接被吸收,该阶段不会观察到辐射引起的致畸、生长发育异常和致癌。

受孕后2-8周或末次月经后4-10周,电离辐射可能导致胚胎受损。可以引起小头畸形、眼睛外观异常,可能伴有智力障碍。

可能引发癌症

核辐射引发基因变异,如果基因变异恰好发生在一些重要的位置,比如像负责修复的BRCA1、p53等,导致这些基因的修复能力下降,结果就可能引发细胞内的DNA错误积累。

如果这些错误积累无法被彻底消除,且一定程度上逃脱了人体的免疫监控,走上了无限扩增的路,那就会致癌了。

比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4年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甲状腺癌病例数异常上升,以白俄罗斯为例,1986年,当地仅有2例小儿甲状腺癌,到了1989年上升到4例,而到了1992多达102例。

日本政府从2013-2020年先后成立了“污染水处理对策委员会“和“ALPS小组委员会”,召开了35次会议以及多场听证会,专门探讨污染水的处理办法。针对“排放入海”、“水蒸气排放”,“地层注入”,“地下掩埋”,“氢气排放”五种方式,从排放量、成本、工期、放射性污染规制以及是否产生二次核废物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排放入海”是最便宜、工期最短、不产生二次核废物的方法。

图源:新华社

虽然福岛核泄漏一开始是由于天灾引起,但十年间,日本不仅没有妥善处理问题还在十年后选择了一个最坏的策略:把核污染送给全世界。无疑是最可笑又最不负责任的行为!

最后援引网友的话:既然你一直重申核污水是经过处理后符合标准的,喝了也没问题。那为什么不内部消化呢?一个人一天喝两瓶核废水很难吗?

部分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

[1]Behrens, Erik, et al. “Model simulations on the long-term dispersal of 137Cs released into the Pacific Ocean off Fukushima.”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7.3 (2012): 034004.

[2]Crick, Francis.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 Nature 227.5258 (1970): 561-563.

[3].https://www3.nhk.or.jp/nhkworld/en/news/20210413_19/

[4].https://www3.nhk.or.jp/nhkworld/en/news/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