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巡城记 | 消逝的车站与铁轨,列车轰鸣中的京汉旧事

2021-04-19 14: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在您身边的☞ 武汉消防

三月底,被传拆多年的江岸火车站正式停运;五天前,武汉最后一段老京汉铁路被拆除。

像是一段拖了很久的故事终于进入终章,笔收卷合,一切尘埃落定。

铺路的石子间长出了叶片尖尖的青草,告别月台与老站牌,锈迹斑斑的铁轨被工人从枕木上起下,落地时发出沉闷的声响。

每隔两三分钟,就有列车“轰隆隆”从附近轻轨桥上穿过。残影渐渐与古老的蒸汽火车重合,叫人想起九十八年前,铁路工人为争取劳工利益,在这条南北大动脉上进行的那场大罢工来。

发生于1923年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 01

车站路和京汉街的丁字路口上,矗立着一座城堡似的西式建筑。券拱立柱,红瓦白墙,四座方锥形的塔堡将主楼团在中央,楼顶立面之上,一只老鹰振翅欲翔。

汉口站的欧式风格,就是参照了它。

这是大智门火车站,也是原来的老汉口站,一代老武汉人的回忆。

这座车站于1896年破土动工,由比利时贷款,法国工程师设计,并最终落成于1903年。

在车站主体建筑的侧面,至今还能看见“汉口大智门”的繁体字与威妥玛式拼音,正是那个年代最通用的标注方法。

大智门车站是京汉铁路南端的终点站,与江岸车站、玉带门车站同为汉口最早的三座车站,并在日后见证了无数历史。

1898年,在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反复吁请之下,清廷终于同意修建卢(卢沟桥)汉(汉口)铁路。

1906年4月1日,卢汉铁路全线通车,改称“京汉铁路”。成为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勾连南北、贯穿内陆腹地的大型铁路。

从此,武汉正式迈入了火车、轮船客运齐发,东可至上海,西可达重庆,北可进京城的水陆连运时期。

北上京师的路程由一月缩至三两天,租界与铁路间的大片荒地渐渐成为市场,火车站周围也成为了商铺林立、居民众多的闹市区。

此后,全国铁路事业蓬勃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合并成为今天的京广铁路。

1991年10月,京广铁路汉口段改线投入使用,汉口丹水池车站至玉带门车站之间的老京汉铁路开始陆续拆除。

历经百年风雨,一路见证了我国从蒸汽火车、电汽机车走来,进入如今的高铁时代。几天前,随着最后一段铁路被拆除,老京汉铁路终于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

# 02

京汉铁路所承载的,不光是旧中国交通的命脉,还有无数劳工的血泪。

在帝国主义侵略与军阀混战中,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破产的手工业者流入城市,成为了工业的奴隶,他们也是京汉铁路工人的主要组成部分。

1200多公里的铁路线上,铁路工人过着毫无尊严的生活,饱受压迫和剥削。

有老铁路工人的亲属曾讲述过当时的悲惨生活:每天上下班要被搜身,稍有不慎就会被外国监工用鞭子抽打;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没有休息日;住的是破烂不堪的草房,吃的是剩菜剩饭,连每月微薄的工资也被盘剥……

其他行业的工人也经历着同样悲惨的命运,试图反抗的行为却因缺乏领导而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19年,五四运动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按《湖北新民主革命史》所说,湖北工人阶级是在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之后才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

中共湖北早期党组织成立后,林育南、施洋、陈潭秋等深入人力车夫、江岸铁路工人中调查研究,设立劳动补习学校、工人夜校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成立工会领导工人进行斗争。

1921年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随着粤汉铁路和汉口人力车夫罢工胜利,湖北的工人运动开始汹涌澎湃地发展起来。

1922年,随着工人力量的不断壮大,京汉铁路沿线各站在一年内相继成立了16个分工会,并决定在对全路各工人团体进行整顿的基础上加紧筹建全路总工会。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因遭到军阀吴佩孚的封锁,于2月3日从郑州转移到汉口江岸。

如今,在二七地铁站与二七公园旁,立着一座黑瓦灰墙的旧中式院落。中间一个四四方方的天井,门窗柱梁都是木质,门口石牌上刻: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1995年,旧址因解放大道拓宽而整体迁移至此。

1923年2月,那场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指挥部就在此处。

2月4日上午9时,京汉铁路大罢工的第一声汽笛拉响了。当日,江岸机器厂工人首先罢工,到中午的时候,全路段2万多工人全部罢工,1200多公里的铁路顿时瘫痪。

这次罢工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恐慌,随后便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因此,也称“二七大罢工”。

# 03

江岸车站附近,有座二七纪念馆。馆内的陈设厅中,详细地介绍了"二七"革命斗争的全过程,并珍藏了不少曾见证了那一时期的历史文物。

不少人在进入纪念馆之前都会在广场中央的二七烈士纪念碑前流连。

碑身四面镶嵌白色大理石浮雕,正面镌刻七个鎏金大字。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碑顶那两肋生翅的金色齿轮,被称为“大鹏飞轮”。

大鹏飞轮是我国铁路早期的标志。在二七纪念馆所收藏的京汉铁路工会会员证证章上,就曾出现过。

馆藏的证章上描绘了大鹏飞轮在火焰缭绕的地球上奔驰的情形,上书“劳工神圣”四字,据说是由京汉铁路员工自己设计的,反应了京汉铁路工人的博大胸怀和对自由、民主的渴望。

在自由、民主的追寻之路上,无数人付出了鲜血与生命。

1923年2月7日,大罢工进行到第四天时,吴佩孚调动了两万多军警武力镇压罢工工人,对手无寸铁的工人们进行了空前的大逮捕、大屠杀,鲜血染红了京汉路。

在二七惨案中,牺牲烈士达52人,此外,还有300余人受伤。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著名劳工律师、共产党员施洋尽皆遇难。

为保存实力,1923年2月9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和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联名下《复工令》,工人忍痛复工,这场轰轰烈烈的大罢工宣告结束。

京汉铁路大罢工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影响,其留下的经验教训与精神财富引导人民走向了最终的胜利。

< 后记 >

虽然心中明白,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破旧立新,但每每看到老建筑消失的新闻,还是忍不住感怀。

京汉铁路如今已成历史,却在武汉留下了一众遗迹点。除了文中提到的几处地点与正在拆除的江岸车站外,还有平汉铁路南局旧址、循礼门车站、黄河南岸站、詹天佑故居、德明饭店、施洋烈士陵园等。

有空不妨去走一走,了解下当年这些风云激荡的往事。

★ 红色印记 ★

这是在二七纪念馆

偶遇的微型消防站

展厅中有不少纸质文物

消防安全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

补充知识

微型消防站,是以救早、灭小和"三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依托单位志愿消防队伍和社区群防群治队伍。有消防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和社区微型消防站两类,是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社区建设的最小消防组织单元。

▌来源:武汉消防

原标题:《巡城记 | 消逝的车站与铁轨,列车轰鸣中的京汉旧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