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蚂蚁呀嘿”的窜红与陨落:一个互联网流行产品的“周抛型”曲线

2021-04-20 16: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超财经 超财经 收录于话题#内容产业1个

本文是超财经原创作品

从突然窜红到销声匿迹;从登顶App Store 免费榜第一到被悄无声息地下架。被称为“蚂蚁呀嘿”的Avatarify完成这套生命周期仅用了一周的时间。

这似乎成了互联网流行文化甚至互联网时代产品生命周期的的一个隐喻,“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焉”。

Avatarify由一位俄罗斯程序员出于好玩而开发。只要上传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任何人物、动物、卡通形象都能扭动脖子唱上一首“蚂蚁呀嘿,蚂蚁呀呼,蚂蚁呀呼呼……“的神曲。

该项目在上线App Store10几天后,从2月21日开始下载量直线上升,到2月24日,这个APP超越微信、拼多多、抖音的下载量,登顶免费榜第一名。

其实,人脸替换相关的技术并不新鲜。2019年陌陌推出过Ai换脸软件“ZAO”比Avatarify更为复杂,在上架后接连12天稳定在应用免费榜榜首。

其实无论是“ZAO”还是Avatarify,之所以能迅速火爆全网,体现的是流行文化典型的病毒式传播方式。

病毒通过自我复制和快速繁殖实现扩散,流行文化也具有着同样的传播机理。

美国佛罗里达中国文学影视专家卡罗斯•洛亚斯对于流行文化曾有过这样的解释:游客在德国看到一座设计别具一格的城堡,他可以用数码相机把城堡拍下来,回去自己建一座,而如果照片流传到网上,也许一模一样的城堡很快就会出现在世界各地。同样,人们口中的流行词,茶余饭后的网络笑话,也都借助互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的助力,以自我复制方式迅速在大众中普及。

信息和资讯或者说是文化之所以能广泛传播成为流行,这其中和人的社交需求不断需求得到满足是分不开的。

社交需求是人类生理需求以外最大的需求之一,虽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是无论是熟人社交还是陌生人交社,无论是自我展示“世界眼中的我”还是“我眼中的世界”都需要以内容为载体,这种内容体现的是“我”的性格、观点、品位、认知。蚂蚁呀嘿对外展示的即是幽默、风趣等优质的特点,这也是能够被人际间广泛传播的原因。

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信息平台开启了信息的筛选和推荐机制,但实际上,在平台方的筛选和推荐以前,无论是传统的社交还是互联网社交,早就在默默地按照筛选和推荐机制在运行。只不过,互联网加速了内容的传播速度,同时也加速了信息的衰减速度。

在2G时代,可互联网化传播的更多是文字内容;此后的3G时代,图片成为主流,无图无真相成为一句流行语;4G时代,短视频成为信息的载体进行传播的流动,这不但拓宽了可互联网化传播的信息的范围,而且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5G时代,更多的传播形式将会出现,比如以AR作为载体,更多的资源和信息会得到更多种形式的加工,信息的类型会更多。以此为表现形式的信息更能体现出其特点,对人的触动将会更大,流行速度的传播范围也会更快、更广。

从“蚂蚁呀嘿”的传播途径来看,也符合这一逻辑。传播的过程中,蚂蚁呀嘿是由互联网深度使用者逐渐向周边扩散,由年轻人向中老年人扩散,完全符合社交传播的属性。在传播的过程中,通过朋友圈独特的推荐,信息和内容会形成更大的传播,这也是一些好的方案和内容能够破圈获得传播的原因。

虽然与传统的传播渠道相比,互联网给了传播更大的便利,传播、放大、焦点聚集都更为容易,但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

从Avatarify的发展曲线可以看出,在产品上线的近10天内,下载量和传播量都不大,还局限于有限社交圈内的传播。中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到2月21日,突然开始破圈发力成为现象级产品,3天时间一举登上下载榜的第一名,并霸榜近一周时间。然后又在3月1日戛然而止。

从3月2号开始,Avatarify在App Store是被下架,虽然目前还没有官方的说法,但料想是因为涉及到隐私保护的问题,与ZAO当初被下架的原因应该没有二致。

但是,从以往火爆的案例来看,无论是曾经火爆一时的“偷菜游戏”还是“成语填字”,虽然版权、隐私、法律风险等限制了此类产品的发展,但是如果没有形成盈利模式和商业闭环,那就不能持续产出的优质产品来补充和推陈出新,用户粘性偏低导致很容易被用户抛弃,最终成为无根之木的“月抛型”产品,生命的高潮期应该也不会太长。

这是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的幸运,也是流行文化的宿命。

原标题:《“蚂蚁呀嘿”的窜红与陨落:一个互联网流行产品的“周抛型”曲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