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丰收季、销售季要来了!探秘茂名荔枝步入“智慧种植”时代,都有哪些秘密武器?

2021-04-20 12: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荔枝看茂名。今年,茂名将以1个“茂名荔枝”品牌,带动“电白荔枝”“高州荔枝”等N个品牌的打造,形成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1+N”组合拳,全力做好荔枝市场营销工作。当前,茂名即将迎来荔枝丰收季、销售季,茂名荔枝的生产、物流、电商企业和新农人都做了哪些准备?

播放视频,领略茂名荔枝“智慧种植”一线。

从国道G228转入茂名市电白区旦场镇白腊塘村乡道,来到油麻坡岭,这里“藏着”国家荔枝产业园智慧果园(下称“智慧果园”)。这是全国第一个荔枝智慧生产试点果园。

“只需一部手机,就能精细管理整个荔枝产业园!”新农人陈时昌打开手机APP,选择灌区,一按下灌溉泵开关按键,果园内5G+智能喷灌系统自动启动,“我们的白糖罂最快5月初上市,最近主要是给荔枝补水。”

电白区旦场镇油麻坡岭,国家荔枝产业园智慧果园5G+智能喷灌系统正在作业。刘栋铭 摄

向北,茂南区羊角镇碌段村内,茂名市水果科学研究所智慧果园的工人正在通过单轨运输机为荔枝树运输肥料,一旁的履带自走式升降采摘平台正在静待荔枝的成熟,园内还有植保无人机、小型挖掘机、一体式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等一批机械化生产工具。

茂名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智慧果园研究员钟声告诉记者,这是全国首个空天地一体化智慧果园,市内外许多企业和果农到此借鉴学习新的种植技术。

茂名市水果科学研究所智慧果园内,贯穿园区的单轨运输机可承担肥料、摘果运输作业。刘栋铭 摄

据农业部门预测,去年冬季干旱、低温、阳光充足,为荔枝成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今年早中晚熟荔枝品种成花率比去年高15%以上,预判荔枝的质量、产量均有提高。

在此背景下,茂名荔枝种植一线的忙碌一刻也没有松懈。记者在深调研中发现,从机械化到智能化、从精细管理到种质资源圃建设,越来越多新技术不断涌入荔枝种植环节,为茂名荔枝从源头上把好果品质量关,形成高口碑的茂名荔枝区域品牌夯实基础。

4月20日《南方日报·电白视窗》深读版报道。

3年前,陈时昌看好荔枝产业前景,从一线城市回乡和朋友合伙创立茂名市果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专注智慧化种植荔枝。他认为,荔枝品牌的打造有赖于荔枝种植技术的加持,“在种植规范化和管理智能化下,产出的荔枝品质更优,在市场上更具有品牌忠诚度。”

新农人陈时昌展示国家荔枝产业园智慧果园的荔枝大数据平台。刘栋铭 摄

在现代农业赛道上,种植规范化是智能化管理的前提。目前,智慧果园一期150亩的果场将迎来约5万斤白糖罂的丰收,高产的背后是果园对无规则种植黑叶和白腊荔枝进行彻底淘汰,重新规划种植早熟、优质、高效的白糖罂品种。

“我们采用的是株距4米,行距8米,纵横成线的种植方式,这样有利于荔枝通风透气、均衡吸收养分。”陈时昌介绍,每一株都将保持在2.5米高,便于智能化管理,也为下一步智能机械化作业打下良好基础。

国家荔枝产业园智慧果园5G+智能喷灌系统正在作业。刘栋铭 摄

谈及智慧果园最大的特点,陈时昌用了“精细”一词。遍布整个园区的喷灌、滴灌系统,叶面温度传感器等各类气象仪,土壤监测设施,AI农大数据平台……智慧果园内的中央控制系统根据各监测设备上回馈的信息,确定作物生产、虫害情况,精准控制每一地块的水肥药实施方案,生产的果品质量相对均衡。“果实迅速膨大时减少裂果,预计可增收10%以上。”陈时昌说。

智慧果园内监测环境的微型气象仪。刘栋铭 摄

“甚至可以解决大小年的问题。”陈时昌告诉记者,大小年是因为作物生长环境的微量元素变化所致,智慧果园的系统可以监测出养分不平衡的地方,通过精准施肥来解决。同时,精细的水肥控制不仅有利于荔枝树生长,还可节水、节肥、降低污染。

此次深调研中,记者发现,科技力量正在广泛影响茂名地区的荔枝种植。与传统荔农的种植、管理不同,电白区马踏镇华田村坝头面内,建昌种养专业合作社结合荔枝的需肥特性、树龄树势、产量水平和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制定养分管理策略等,构建了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电白建昌种养专业合作社果园技术人员在使用施肥打孔机为土地施肥。杨腾飞 摄

“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村科技特派员李国良说,“通过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节和解决荔枝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荔枝所需的营养元素。”

2016年以来,建昌种养专业合作社在李国良的协助下,引入了很多新技术,提高了荔枝的生产效率,今年预计迎来最少30万斤的成品果。

从汕湛高速转入高州市分界镇新坡村委陈坑村,吕欢正忙着在自家的100亩荔枝地上照看结成的小果。2013年,吕欢辞去稳定工作,回到分界镇创业销售荔枝,成为一名农创客。“当时通过调研,发现网销荔枝还是一片蓝海。”吕欢说。

高州新农人吕欢。

成为新农人8年后,吕欢注意到种植荔枝的难点,在于其成熟期单个品种的果期短,上市季只有十来天,成熟期过于集中。如何突破难点?吕欢认为,“增加荔枝种植的种类,合理调整早、中、晚熟品种的种植比例,使采摘的果期延长。”

在茂名荔枝种植一线,越来越多的果园加入了调整荔枝品种结构的探索,试图通过中晚熟品种错开上市时间,赢得市场。记者从茂名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茂名利用种质资源丰富的优势,对荔枝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正在通过嫁接换种改造优化荔枝6.01万亩。

来自高州平山的葛志勇并不满足于荔枝品种的简单换种。“我们要种植出全中国没有的荔枝品种,每棵果树都有专门的二维码。”谈起新荔枝品种的培育,这位7年前从深圳回到家乡创业的新农人热血沸腾。

高州新农人葛志勇(中)与团队在果园调研。

7年间,他创建的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不断尝试培育种植高端新荔枝品种。经过公司科研技术团队结合市场需求进行选种培育,邀请有关部门和高校进行指导,已培育出了全新品种——翠玉绿荔,并且实现了规模化嫁接种植2500棵。

“翠玉绿荔果大、肉甜、口感好,颜色漂亮。数周后就可以品尝了。”葛志勇笑着说,公司还通过嫁接改良引进了高端新品种,包括冰荔300棵、岭丰糯1000棵、井岗红糯1000棵、仙进奉1000棵。

葛志勇介绍,团队致力建设现代标准化荔枝种植园,进行数字化乡村农业打造。目前已对自有的250亩荔枝园进行道路、设备铺设规划线路进行了建设,下一步将安装全自动喷淋设备,害虫物理消杀设备、小气候监测设备等。同时,对每一棵荔枝种植全周期的施肥、除虫等情况建立二维码溯源档案,让每一盒绿色健康种植的荔枝都可以扫一扫即可查询,保证果品安全可溯源。

按照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3年底,茂名市荔枝优化改造面积15万亩,早、中、迟熟品种比例为3:4:3,“白糖罂”“妃子笑”“桂味”等优质品种占比超过60%,产品品质和单产水平将稳步提高。

俯瞰电白建昌种养专业合作社荔枝生产基地。杨腾飞 摄

位于羊角镇禄段村委会的禄段贡园内,古荔成群。去年7月出炉的茂名四大荔枝贡园古树树龄测定结果显示,位于禄段古贡园里的一棵编号为A007的黑叶品种荔枝树树龄最老,检测与分析树龄为1933年,植于东汉时期。

如今,这棵树围3.48米的“最老资历”荔枝树,被围栏围起来加以保护。而距此约2公里外,茂名市水果科学研究所智慧果园已建成全国首个“空天地一体化”智慧果园装备技术与应用模式,有效解决了丘陵山地果园“未来谁来种地”和“提质增效”问题。

钟声在接受记者采访。刘栋铭 摄

钟声向记者展示该智慧果园的“中枢神经”:打开智慧农业综合应用平台,进入土壤监测系统,点击I02区,“土壤水分16%、土壤EC8us/cm……”一份详细的土壤监测数据自动收集到系统后台,方便管理人员对比数据,对250亩的果场进行精准生产。

茂名市水果科学研究所智慧果园展示的土壤墒情监测器。刘栋铭 摄

“通过图像数据采集、物联网数字化监测、智能水肥药一体化等内容,果园实现了远程管理和精准生产,果园减肥减药量达到40%以上,产品合格率达到100%,收益提高20%以上。”钟声说,“这套‘空天地一体化’智慧果园装备技术与应用模式,对整个茂名荔枝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吸引了四川、福建等五个省市的果农来学习”。

在中国荔乡茂名,古老的荔枝种植与现代科学交织在一起,成为行业聚焦点。4月15日至16日,广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培训班在茂名市开班,全省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相关领导、负责人和龙头企业领导等培训班成员除了参观茂名市水果科学研究所智慧果园,还前往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学习交流。

广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培训班在茂名市开班。

“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正努力把全世界的荔枝品种都收纳进来,将成为引领荔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荔枝种质资源保护、试验研究和新品种选育的科研平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合力打造“世界荔枝看茂名”的发展格局,推动中国以至于全世界荔枝产业的发展。

种质是种业的核心。在评价茂名市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时,国家荔枝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胡桂兵教授认为:“它的荔枝种质资源收集和引进的速度国内最快,保存国内外的种质资源最齐全、最丰富和最具特质。”

正在建设的茂名荔枝公园。

据悉,茂名市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已收集国内七个省区和国外11个国家的荔枝种质资源700多份,形成了中国荔枝种业的“芯片”,防止出现荔枝种业“卡脖子”。该资源圃成为引领我国荔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创新研究试验基地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尽管2021年荔枝销售季还未正式“开赛”,在电白区峰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荔枝妹妹”品牌创始人黄冬梅早已进入赛道做准备:“我们今年将主推新品种,团队正在围绕新品种筹备新的包装和素材,也在优化硬件,扩大仓库和增加一条分拣流水线。”

“回家前,我爸爸已经承包了500亩地种了10多年荔枝。最初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网店帮忙卖点荔枝。”黄冬梅回忆说,2013年自己辞去深圳白领工作回到家乡尝试通过淘宝店来卖荔枝,结果当年荔枝季卖出1000多件,销量出乎意料。

在茂名,越来越多像黄冬梅这样的荔枝新农人从都市回归乡村。种植、供应链、电商、加工……荔枝产业链上各环节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带回新思路、热衷新技能,成为茂名打赢“520我爱荔 ”荔枝销售季的中坚力量。

新思维带领企业扭亏为盈

高州市燊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焱宗是高州新农人的“领头雁”,精通鲜果种植、加工、销售、冷链等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可若时光倒退十年,他还在为父亲果园丰产而亏损着急。

“果园是父亲的心血,当时丰产但不盈利。那时的燊马农业亏损超过200万元。”朱焱宗回忆说,2010年他在珠三角地区从事工程管理工作,毅然返乡接手果园生意。

朱焱宗结合管理工作经验,分析果园存在的问题,得出公司不盈利的原因有人员管理不利、销售渠道单一、精深加工不足等。他首先从人员优化着手,通过采用规范管理、优胜劣汰的方式整顿队伍,提升团队风貌,同时提高员工工资待遇、基础福利,还主动让出百分之三十的股权,鼓励员工积极投入生产经营。燊马农业扭转了亏损局面,逐步走上正轨后,他又拓宽销售渠道,由过去单一依靠商贩收购,转为直接面向市场,对接大型商超、批发市场……

如今,燊马农业自有基地年产储良龙眼已达60万斤,桂味荔枝40万斤,生产总额达500余万元。去年,朱焱宗入选“广东省十大杰出高素质农民”。

近年来,荔枝新农人把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带回家乡,带动当地脱贫致富,激活了当地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在高州市根子镇,当地成立了根子镇电商产业党支部,在党支部书记、新农人何以锋的带领下,大家抱成团,打造根子电商产业共同体,建立联农带农富农机制。

如今,在根子荔枝优质产区形成了一条集水果收购加工、仓储物流、观光旅游、民宿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岭南乡村风貌带和荔枝产业集聚区,实现联农带农富农。

茂名高州根子镇大唐荔乡片区。曾亮超 摄

为荔枝产业链注入科技力量

在电白区旦场镇国家荔枝产业园智慧果园,茂名市果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时昌不时展示他手机里app的功能。

谈起荔枝“智慧种植”的好处,陈时昌在去年年初经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有深刻的体会。“疫情严峻时期工人不方便复工,我直接通过手机APP操作就能给荔枝树浇水施肥,没有耽误正常的生产。”陈时昌说。

热衷科技、看好“智慧种植”的他,进入荔枝种植行业不到3年。陈时昌认为荔枝“智慧种植”甚至可以解决荔枝“大小年”的问题。“在标准示范果园的基础上,智慧生产系统又能监测实时的小气候和水肥情况,就可以避免荔枝‘大小年’的问题。”

辞去深圳管理工作回到家乡高州平山成为“果农”的葛志勇也是一名“技术狂”。“我们要种植出全中国没有的荔枝品种,每棵果树都有专门的二维码。”葛志勇说。

葛志勇还在销售渠道玩出新花样。一方面把去年刚做的电商、直播销售平台做强做大,目标销售量由去年的25万斤提至100万斤;另一方面,开拓社区电商销售渠道,对珠三角、长三角的小区进行落地配销售。

“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发现一些可以改善工艺的环节。”广东泽丰园农产品有限公司技术员林秋怡谈起创新技术十分兴奋。

泽丰园所属生产基地是茂名最早和规模较大的荔枝出口备案基地之一。2015年,林秋怡毕业即回到家乡投身生产一线。在水果加工过程中参与一项产学研课题。作为项目的完成人之一,年仅26岁的她获得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实际上我们所改进的东西,不管是物流包装还是加工技术,都是作用于农产品产业链之中,对其中某个点或者某个环节的改进升级。我们常说的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其实就是通过这样一环环的改进,带动行业升级。”林秋怡说。

茂小布推荐

原标题:《丰收季、销售季要来了!探秘茂名荔枝步入“智慧种植”时代,都有哪些秘密武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