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近“出圈”的《纸扇书生》们,为什么要在嵩山跳舞?

2021-04-25 08: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柏舟 国家人文历史

本 文 约 487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鲜衣怒马少年时,且歌且行且从容。

最近,河南卫视的舞蹈《纸扇书生》正是如此。纸扇飞舞,衣袂涟涟,纸扇小哥哥们在舞蹈中运用纸扇的丰富变化,让人仿佛梦回北宋,置身繁华喧闹的清明上河图。

河南卫视版本的《纸扇书生》,拍摄地在河南嵩阳书院、少林寺等经典古迹前。来源/腾讯视频

纸扇书生们在嵩山上的表演,让我们再次体味到这座五岳之尊、万山之祖所蕴藏的人文魅力。这里既有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又有天下武功的发源地少林寺,又有“二十四节气”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观星台。

“嵩高维岳,峻极于天”,这座山可谓是凝聚了华夏的智慧。

嵩山。摄影/路-见,来源/图虫创意

五岳之尊,万山之祖

嵩山地处中原,东西横卧,古称“外方”,是中国的五岳之一,又称“中岳”。嵩山在古代还有个名字叫“崇山”。崇者,山之宗也,也就是说,嵩山是所有山脉的祖宗。

嵩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五代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它完整出露着全球绝无仅有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精华,是世界地质史上的奇观。

郑州登封中原嵩山晨曦。摄影/石耀臣syc,来源/图虫创意

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接五代京都汴梁,西连九朝古都洛阳,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山上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故为中原地区第一名山。乾隆在嵩阳书院门前曾写下对联,赞颂嵩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会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瀍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中国早期王朝首选的建都之地,以象征皇权神授。据统计,从周武王开始至清末,中国历史上有史可查的巡狩、祭祀、封禅嵩山的帝王就有72位。以“天地之中”理念为动力,中国古代礼制、天文、儒教、佛教、道教等文化流派均热衷于在嵩山建立核心基地,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之一。近些年,学界盛行起“嵩山文化圈”一说,即以嵩山地脉为依托,交叉地理、考古、历史、文化等多个学科,证明了嵩山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中心发源地和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区。

作为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区,嵩山人文荟萃,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论古迹名胜,嵩山上的塔寺阙台如星罗棋布,留存有著名的“中国六最”:

禅宗祖庭,少林寺——

少林寺。摄影/paveldvorak,来源/Adobe Stock·图虫创意

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

少林寺塔林。摄影/高晨翔,来源/图虫创意

现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

北魏嵩岳寺塔。摄影/高晨翔,来源/图虫创意

树龄最高的柏树,汉封“将军柏”——

河南省登封市嵩阳书院汉封将军柏。摄影/秋影随风,来源/图虫创意

此外,还有秦朝的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回环险绝的轩关等,它们都是华夏文化的瑰宝。这些瑰宝无论是砖石建筑、石窟雕刻还是手工造像,都展现出巧夺天工的技术水准,生动展现了那些遥远历史年代最高水平的技术工艺和生产力,是古代东方文明先进科技发展水平的见证。

嵩阳书院,理学源地

嵩阳书院就是这块土壤孕育出来的文化硕果,纸扇书生们在嵩阳书院前翩翩起舞,再现北宋的文采风流。

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分为官方和民间,官方最有名的是太学,民间教育机构最有代表性的是书院。书院最早出现在唐朝,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作为经费来源。书院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成为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为了“学而优则仕”。

嵩阳书院建立于宋代,其前身是隋朝时期的道教场所“嵩阳观”,而“嵩阳观”的前身又是北魏时期的佛教经阁寺院“嵩阳寺”。嵩阳书院曾经培养过吕蒙正、钱若水、陈尧佐、滕子京等名臣。后来,儒家理学大师程颢、程颐二程兄弟,在此书院聚生徒数百人讲学。二程在嵩阳书院讲学10余年,对学生一团和气,平易近人,讲学鲜感,通俗易懂,宣道劝仪,循循善诱。学生虚来实归,皆都获益,有”如沐春风”之感。此外,宋代著名学者,司马光、范仲淹、朱熹也曾在这里讲学。

嵩阳书院全景图。摄影/马健.dfic,来源/图虫创意

一个书院,竟相继成为道、佛、儒三教的圣地,见证了三教在中国的兴衰,体现三教融合的文化传统,这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一大奇观。而作为程颢、程颐讲学地方,其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是可想而知,所谓“今有清华园,古有嵩阳书院”,可见它已是人们心中古代最著名的高等学府的代表。

历史上有名的“程门立雪”,就发生在二程在此讲学时。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于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当时嵩山归洛阳管辖,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他们来到书院时,适逢程老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不过,老先生其实是在假睡,他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却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想考验一下这两人的定力。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大雪纷飞,他们在冷飕飕的寒风中静静等待。

过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乎!”意思是天这么冷,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此时,两人脚下积雪已经一尺多深。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嵩阳书院。摄影/李平安,来源/图虫创意

嵩阳书院还有个千古美谈,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在嵩阳书院著书立说。王安石变法期间,司马光因与他政见不和,便离开京城,来到洛阳专心修史书。司马光在洛阳,除了常跟朋友们游山玩水、饮酒作赋,还常来嵩阳书院写书,嵩阳书院东溪“光风霁月其襟怀”刻石旁,据说是司马光别馆旧址,号称“叠石溪庄”。据说,司马光耗尽一生心血写成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完成的。

影视剧中的司马光。来源/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由于嵩阳书院声名远播,四方生徒摩肩接踵,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影响力一直到到清代末年。经历近千年讲学历史的嵩阳书院,成为古代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禅宗祖庭,武林圣地

嵩阳书院不远处,就是“禅宗祖庭”少林寺。它们一个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一个是禅学的发源地。

嵩山少林寺。摄影/Fairywarsing,来源/图虫创意

公元495年,一名印度僧人佛陀跋陀罗来到北魏,见到了汉化程度很深的孝文帝。孝文帝为方便他翻译经书和讲经,特意为他在嵩山修建了寺庙。因山下丛林茂密,这个寺庙得名“少林”。

少林寺作为传扬佛法的重地就这么确立下来。后来,达摩祖师来到东土,他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寺中传扬佛法。达摩在寺中面壁九年,最终悟出了一样能让中原人们接受的佛法:东土禅宗。他还收慧可为徒,将禅宗传了下去。

少林寺历经辉煌,隋唐、宋元统治者都对它有所偏爱。公元723年,唐玄宗命天文学家僧一行到少林寺修建玉殿,僧一行精心设计建造了一座“梵天宫殿”,雕工极其精湛,“使之悬日月光华,建佛地园林,动烟云气色”;宋代,理学大兴,理学家的思想深受禅宗的影响,禅宗及禅宗祖庭少林寺也得到发展。宋雍熙年间少林寺所藏佛经有9500余卷,少林寺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元朝时期,元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寺,他创建了钟楼、鼓楼,“兴什起废,训徒说法,施者如岳,来者如归市”。极盛时期,庙里有僧人两千多名;明朝对少林寺也常加整修,使殿宇一新,金碧辉煌。由于少林寺僧人在抗倭和镇压农民起义中为明政府效力,明政府免除粮差,为少林寺新修了千佛殿。

少林寺少林武功浮雕墙。摄影/秋影随风,来源/图虫创意

俗话说,天下武功出少林。相传少林武术起源于北魏,达摩发现弟子们坐禅久了,便昏昏欲睡,精神萎靡不振,就发明了"罗汉十八手",用以活动筋骨强身健体。实际上,少林武功是少林僧众继承民间早已流行的健身和技击运动,并不断融合僧俗名家武术之长逐步发展形成的。

少林武术分拳术和器械两大类,以拳术为基础,特点是结构紧凑、动作朴实、内静外猛、声东击西、起落进退全在一条线上运动;讲究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的结合以及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的配合,达到功、顺、勇、疾、狠、真之境地,既能防身,又能健体。

少林功夫曾留下众多令人热血沸腾的真实历史。明朝嘉靖年间,少林寺僧月空法师接到都督万裘的檄文,带领30多名武艺高强的和尚去松江一带抵御倭寇侵犯。战斗中,僧兵以铁棒为兵器,奋勇击杀海盗,消灭倭寇甚多。但少林僧兵在一次激战中全部壮烈捐躯。现寺内碑林、石刻中记载了这一壮举。

电影《少林寺》剧照

改革开放后,电影《少林寺》横空出世,创下1亿元人民币票房收益、10亿人次观众收看记录,在香港亦创下1616万港元票房,打破香港功夫片卖座记录。影片红遍亚洲,掀起一阵少林风,少林寺再次成为“武林圣地”。

观星台上,俯瞰大地

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最灿烂的一些篇章,也能在嵩山上一览究竟。

著名古建筑专家张家泰说,基于农牧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天文学很早便发展起来,历史上涌现出一些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们为了得到精确的天文数据,不断改进测量日影的仪器。元至元年间,河南嵩山古阳城的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建筑之一,是具有世界性价值的科技建筑。

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观星台遗址。摄影/秋影随风,来源/图虫创意

观星台是高达12.6米的覆斗式建筑,台北面中间开槽,槽底部是长31.2米的“量天尺”。观星台白天可以测量日影,夜间可以观测天象,他的创建者是元代科学巨匠郭守敬。郭守敬通过在观星台的实地观测,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其精确度与现行公历仅相差26秒,创制时间却早了300年。

再往前推,早在周朝初年,周公就已经在登封建立了测影台。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周公测影台其实是唐朝太史南宫说在周公测影旧地建立的。为了纪念周公,南宫说还在嵩山建了周公祠。

正是周公,让嵩山地区成为“天地之中”。在周人的世界观里,大地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平面,边长为3万里,那么,大地的中心就在距离四边15000里的地方。周公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测出了这个中心,就在嵩山脚下的登封告成。他在《周礼》中说:“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万物皆由此生”的神圣之地。因此,他给后代立了个规矩,以后王朝建国,都要把都城建到“天地之中”来。

河南省登封嵩阳书院内天地之中景点。摄影/秋影随风,来源/图虫创意

唐代《大衍历》创立者僧一行所修行的寺院会善寺也在嵩山积翠峰下。从周公到僧一行再到郭守敬,这片居于天地之中的沃土,成就了我国古代科学界在天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的历史建筑群少林寺、东汉三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等8项11处古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嵩山载着厚重的历史,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微,走向世界,也走向了未来。

参考文献:

1、邓洪波《中国书史》

2、吴铮强《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3、赵冬梅《大宋之变》

4、干春松《制度儒学》

5、任伟、贺艳《天地之中:嵩山历史建筑群》

6、张广智《大嵩山:华夏历史文明核心的文化解读》

END

作者 | 柏舟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张斌

排版 | 于嘉夫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原标题:《最近“出圈”的《纸扇书生》们,为什么要在嵩山跳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