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在北京野鸭湖周围种了300亩地,被鸟吃了好多

2021-04-29 08: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张棽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收录于话题#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8个

对于我们而言,春天是收获的季节。经过了夏天的耕作和冬天的等待,我们回收了去年种地的数据。红外相机的监测、对玉米的计数和我们之前的观察记录一致——灰鹤会食用我们种下的玉米。

海坨山下的玉米(上)和高粱(下) 摄影/张棽

01 北京最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

野鸭湖和周边的官厅水库区域是北京最重要的灰鹤越冬地,尤其在密云水库北岸的荒滩地经历了种树和被水位上涨淹没的双重打击之后。根据2019-2020年的环官厅水库同步调查,冬季在整个环官厅水库区域越冬地灰鹤种群数量最高可达5000只,大约是全国灰鹤数量的10%。11月初灰鹤来到此处越冬,随着水库逐渐上冻,它们会在官厅水库的冰面中心夜栖,白天分散飞到周围的田中觅食;3月中旬,越冬的灰鹤集群离开,北上繁殖。除此之外,白头鹤、白枕鹤在此也有稳定记录。这一区域鸟种记录超过300种,占北京市鸟类种类记录的60%、全国鸟类种类记录的近1/5。

盘旋在野鸭湖周边的灰鹤

在去年的“自然北京”项目中,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支持下,我们和野鸭湖保护区合作,在野鸭湖周边种下的300亩的农田作为鸟类的食源地。种下的作物包括玉米、高粱、大豆、荞麦和黍子——也都是华北地区常见的作物。与一般农田不同的是,我们这几片地在秋天不会完全收割,像玉米就只是从杆上收下来、机器剥开后就留在了地里。其他几类连收割都不需要,就原样留在了地里。

野鸭湖生物多样性恢复措施示意图

02 我们种的地被鸟吃了

为了考察鸟类对于这片地的利用情况,在过去的一个冬天,我们在这里做了持续的定点监测、布设了红外相机。在上周,所有冬候鸟都已经离去之后,我们和几位志愿者伙伴一起,又对这片地上遗留的食物进行了清点。

一起数玉米粒呀 摄影/李雨晗

监测结果显示,包括灰鹤(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鸨(一级)、白尾鹞(二级)、红隼(二级)、猎隼(一级)、灰斑鸠、蒙古百灵(二级)、云雀(二级)、铁爪鹀、白头鹀在内,至少20种鸟造访了我们的食源地。其中,灰鹤的数量可以稳定达到100只,最多一次一群数量超过300的灰鹤集体拜访了一处“食堂”。

在黄米田里吃吃吃的灰鹤

对玉米的抽样调查也给出了正面的结果:留在地里的玉米棒子,70%以上有被啄食的痕迹,这一比例在某些样方中甚至达到了100%。被啄食的玉米棒子平均被消耗了30%的玉米粒——这一数据随样方不同也有相当的差异,最多一个样方中平均56%的玉米粒被吃掉,最少的只有11%——节约粮食还需要大力推行。

被啄食的玉米 摄影/谭羚迪

此外,去年的野鸭湖公众活动中,我们合作伙伴,自然圈的可莱老师还捡到一只不明原因身亡的铁爪鹀。(冬季对鸟类来说是很难熬的,由于气温较低、食物短缺、自身健康原因或者被捕食而死亡都很常见)对其进行解剖后发现铁爪鹀的胃容物有80余粒黍子,和定点监测中常见到铁爪鹀群在黍子地里觅食的情况也十分符合。

黍子和大豆田里的铁爪鹀 摄影/张棽

03 官厅水库周围有那么多农田,为什么我们还要种?

官厅水库上下游几十公里,北京和河北地界,都是农田,都以玉米为主要作物。往年,灰鹤就是在这些地里捡拾收割时掉落的玉米,这些玉米在它们的冬季食谱中大概能占到50%以上的量。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么一个示范性项目中种下区区300亩地,做成食堂让它们尽情享用呢?

首先是灰鹤越冬种群的情况。之前的同步调查显示,在12月中旬越冬地灰鹤数量会达到高峰(5000只),随后逐渐下降;这很可能说明这片区域不足以提供充足食物给所有这些灰鹤。我们也观察到,夜栖时集上千只大群的灰鹤在白天时会分成百只以下的小群往不同方向觅食,也算是一个佐证。

此外,从到我们食源地中灰鹤的数量(100~300)来看,这片地也承载了超出占地面积比例的种群数量。300亩的食源地只占环官厅水库总共农田面积的0.1%不到,但可以支持2~5%的种群数量(以最大调查数量计算)在此觅食。大概可以这么说,虽然这一区域还有不少农田,但仅靠地里剩下的食物,不太够候鸟吃。

作为一种栖息地类型,农田在不断减少,这也是食源地项目所回应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我们的项目地周边,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也在减少。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许多农户将耕地流转为造林地,这样可以获得每亩每年1200元的补贴,比种玉米划算。而放眼全北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几十年来农田面积大幅度缩减,像本世纪初百望山白鹭遍山(由于海淀都是稻田)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北京的平原地区,实在是太缺少这种有丰富食源的开阔平地了。

04 排他性保护vs兼容性保护

起初,我们设计这片水鸟食源地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野鸭湖保护区覆盖不到保护对象这么一个尴尬的局面。由于土地一旦被划为保护区就不再种植农作物,强烈依赖农田作为食源的保护对象灰鹤在整个越冬季节基本不在保护区中出现,而是零散地分布在周围的农田当中。此时就需要有一些先导性、突破性的项目来做示范,让野鸭湖不再仅仅是野“鸭”湖——由于比较完备的水位管理措施,同时有宽阔深水区域和水位合适的浅水区域,迁徙和繁殖季节在野鸭湖的雁鸭类的种类和数量都还不错——却无法保护在这片区域越冬的大群灰鹤。

灰鹤:我需要被保护哦

更进一步地,也体现了当前保护工作的一种(不算很)新的思路——兼容性保护(或称其他有效的地区保护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传统上的保护区是排他性的,原则上保护区的工作以保护为首要目的,是排除人类活动的。然而事实上很多动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人类活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不能也不应该将这些人类活动排除在外。

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例,研究显示,农田是国内至少220个鸟种的适宜栖息地;全国鸟类种类最丰富的17%(参考当年爱知目标17%的保护比例)范围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据了其中15.2%的面积,而农田有28.7%。如果把鸟种集中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和国际受威胁鸟类,农田所占有的前17%丰富度区域面积则上升到了37.6%。如何在有大量人类活动,甚至是人类活动造就的栖息地中开展保护工作,正是兼容性保护所要面对的问题。

在复杂的局面下协调开展保护工作就是我们日常所面对的情况,生物多样性保护远远不是“真空中的球型奶牛”。对于这一点,保护工作者们心里非常清楚,也准备好将来要在兼容性保护的方向上进行更多探索。

原标题:《我们在北京野鸭湖周围种了300亩地,被鸟吃了好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