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熟鸡蛋可能变回生鸡蛋吗?| 趣问万物

2021-04-28 17: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万物 把科学带回家 收录于话题#趣问万物87个

趣 问 万 物

为好奇的你解答稀奇古怪的脑洞问题

撰文 | Mirror

熟鸡蛋可能变回生鸡蛋吗?

图源:Pixabay

最近,一篇声称“熟蛋返生孵出小鸡”的文章引爆热搜。

抛开这个“天方夜谭”,以现有技术,熟鸡蛋到底有没有可能返生?

早在2015年就有过熟鸡蛋返生的相关研究报道,还获得了当年的搞笑诺贝尔化学奖。

但这其实是媒体的夸大宣传,所谓“熟鸡蛋”在2015年的这篇论文中只是熟蛋清,这项实验的目的也不是把熟鸡蛋变成生鸡蛋,而只是研究如何高效地将变性的蛋白质复性,应用于医疗等领域。

蛋白质是由多肽链(氨基酸连成的长链)连接折叠而成,要发挥特定功能,它需要保持特定的三维结构。然而,多肽链之间的连接(二硫键等)并不太牢靠,加酸、碱或加热都会将其破坏,打乱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周围的蛋白质分子缠成乱麻。鸡蛋清凝固成蛋白就是蛋白质在加热条件下变性的过程。

鸡蛋清加热凝固过程示意图 | 图源: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

要逆转这个过程,即实现复性并不容易。生物实验室一般用尿素使变性蛋白质结构变松散,然后经过漫长的透析,等待蛋白质重新折叠复性。而这项2015年的研究将耗时的透析方式改为使用一种涡流装置(vortex fluid device,VFD)。VFD高速旋转产生的剪切力不断拉扯蛋白质,重塑其形态,只需几分钟就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复性。

另外,该实验使用的蛋白并不是普通水煮蛋白,而是用磷酸盐缓冲液(PBS)稀释过的蛋清在90℃下煮20分钟后得到的,并且只关注鸡蛋清溶菌酶等几种蛋白质的复性情况。这种方法也无法使所有蛋白质完全复性,其中鸡蛋清溶菌酶活性恢复得比较好,达到了8成以上。

然而,远比这复杂,不仅蛋白质种类更丰富,还有核酸、脂肪等等大分子,何况生命不是简单堆砌成的物质,让熟鸡蛋起死回生无疑是无稽之谈。

高烧为什么经常发生在夜里?

图源:Pixabay

很多家长都有孩子常在夜里发高烧的经历。不仅是孩子,有调查显示,医院在晚上接收的成年发烧病患也远比早上多。

白天大家更活跃、忙碌,可能忽略发烧,但人体自身确实也在夜里推波助澜。

虽说我们是恒温动物,但体温也不是绝对恒定的,一天中有1℃内的波动,通常在凌晨4~5点时最低,傍晚4~6点最高。幼儿的基础体温还比成年人略高,晚上容易发高烧也有基础体温添的一把火。

发烧是免疫系统激烈对抗病原体产生的反应,一些免疫细胞在我们入睡后会更积极地工作,而且儿童的免疫系统还不成熟,往往反应更剧烈,这也可能引发高烧。

会在夜间加重的不只是发烧,还有哮喘等病症。白天,人体会分泌皮质醇、肾上腺激素帮助放松气道、缓解哮喘,但这些激素水平在夜里逐渐下降,导致哮喘加剧。此外,夜晚增加分泌的褪黑素原本起助眠效果,但对哮喘患者而言,它会加重炎症,使呼吸道产生更多黏液,引起呼吸困难。

热空气会上升,

为什么海拔越高气温却越低?

图源:Pixabay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是大家在地理上都学过的基础知识,但我们也知道“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现象,并且高空还离太阳更近,为什么气温不是高处更高呢?

其实“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规律并不适用于整个大气层,对大气底层的对流层(tropopause)而言,确实如此。但在更高的平流层(stratosphere)气温则是先稳定后上升。再往上到中间层(mesosphere),气温又开始随海拔升高下降,达到大气温度最低点。而后到热层(thermosphere ),气温又开始上升,甚至能达到上千摄氏度。

空气密度(Density)、气压(Pressure)、声速(Speed of sound)、温度(Temperature)与海拔(Geometric altitude)的关系 | 图源:Wikipedia

单论空气密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即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越少。但空气本身吸收热量的效率不高,对流层的热源主要是地表。阳光中有很大一部分热量是被地表吸收了,然后辐射到空气中。受热的空气会往上走,但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压变低,不断膨胀,相当于对外做功,需要消耗内能,温度随之下降。

到了平流层上层气温之所以开始上升,是因为它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的热量。而空气稀薄的中间层既没有地面提供热量,也没有足够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太阳的短波辐射又先被上面的热层吸收,于是温度又开始下降。在热层气温快速上升则是因为它受到了很强的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辐射,连气体分子都处于电离状态。

鼻孔为什么要有两个?

图源:Pixabay

许多器官都是成对的:两只眼睛能让我们感知景物的深度,形成立体图像;两只耳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声源的位置;那么两个紧挨着的鼻孔又有什么意义呢?

神经科学家发现这能扩大我们的嗅觉范围。我们提过,两个鼻孔是轮流工作的,每过几小时就换一个鼻孔主导,另一个鼻腔内壁膨胀,通道缩小,限制气流通过。

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找来了20位健康的志愿者,让他们闻香芹酮和辛烷的混合气体,每次只用一边鼻孔。结果大多数志愿者在用主导的畅通鼻孔闻气体时,闻到的香芹酮味更浓,而用另一边不太畅通的鼻孔闻气味时,他们闻到的辛烷味更浓。

人体对香芹酮吸收快,对辛烷吸收慢。堵塞的鼻孔可能放慢了气体流速,允许辛烷在鼻腔内停留更长时间,更充分地感知它的气味。

两个鼻孔,一通一堵,快慢结合,赋予了我们更丰富的嗅觉体验。

封面图来源:Pixabay

无标注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储存于石墨:

原标题:《熟鸡蛋可能变回生鸡蛋吗?| 趣问万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