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立法推动“反食品浪费”成为全民习惯

澎湃特约评论员 方圆
2021-04-29 12:2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反食品浪费法》表决通过。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在4月29日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部“立规矩、明责任、兴风尚”的法律,被认为兼顾法律的“硬”与风俗之“软”,将对食品浪费这一社会顽疾,提供有效的法律约束。

食品浪费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它不仅体现在消费者方面,还体现在生产经营者方面。比如,点一桌子菜剩一大半、吃自助餐拿太多吃不完,饭菜不合口味也会导致吃不完。正所谓众口难调。这是消费者浪费。而生产经营者产量过剩,过期了简单地销毁,也是一种浪费。还比如,餐饮店规定“最低消费”导致消费者“吃不完”。毫无疑问,食品浪费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涉及的人员,既有消费者,又有生产经营者,而且这种“角色”是互相转换的。

我国的这部《反食品浪费法》,把近年来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有利于建立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今后,对可安全食用或者饮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合理利用,包括废弃等,这样的“食品浪费”行为,可以依法予以处理了。这是我们法治建设的向前一步。

让“反食品浪费”成为公众的一种习惯,首先要做到有法必依。“反食品浪费法”要真正落地,明确具体执法机关的执法落实到位是一个关键。就以禁止吸烟有关法规的实施为例,多年来其执行落实的程度是很不平衡的,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执法的失之偏软。这个教训值得吸取。

面对违规吸烟者,很多时候似乎“无可奈何”,原因是不愿意依法较真。那么,对于“饭菜吃剩”,尤其是“花自己钱”这类的食品浪费,我们如何拉下脸面来依法处置?何况,还有一些酒店为了“不得罪”消费者,甚至想“跑菜量”,会不会对食品浪费现象睁只眼闭只眼呢?

相对来说,让“反食品浪费”成为公众的一种习惯,其牵涉的面更广泛,情况更复杂。在我们现实中,食品浪费问题,除了家庭和个人之外,很多发生在单位食堂,尤其是学校食堂。你说,有的学生拿着这一盒饭,他“实在是吃不下去”又怎么办呢?倒了吧,就是一种“食品浪费”的违法行为;即使不在学校倒了,带回家去了,又会如何处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讨论《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时,曾有委员提出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作出“不断改进口味”的建议。有委员还提出,听取用餐人员意见,按需供餐,科学营养配餐对改进口味尤为重要。这样的好建议,何时才会被有关方面真正采纳,且成为一种“工作习惯”?

《反食品浪费法》是一部好法。弘扬传统美德,保障粮食安全,让防止食品浪费有法可依。节约是一种风尚,是一种习惯,需要在立法、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合力下功夫。

 

    责任编辑:沈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