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念︱杨国桢:友情难忘——怀念黎志刚先生

杨国桢
2021-04-30 15:27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邂逅黎志刚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时候。1984年秋,黎志刚离开香港负笈北美,后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师从刘广京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85年秋,我到斯坦福大学访问研究一年。我记得那是冬天的时候,黎志刚来斯坦福大学访学,在香港大学工作的陈明銶博士介绍我们认识。一天,我们和台湾来的范毅军四个人一起拍了一张合照,陈明銶博士冲洗岀照片后送我一张,这张照片一直保存在我的老相册里。照片背面,有明銶的题字:“杨国桢教授/明銶/Dec30.85/Stanford ”。写明送我照片的日子是1985年12月30日。

1985年12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左起:陈明銶、黎志刚、杨国桢、范毅军

虽是初次谋面,我们却很投缘,因为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志向相同,一见如故,无话不谈。我们谈论了如何搜集近世中国商标的问题。2019年3月30日,他在厦门大学举行的“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做大会演讲,回忆说:“认识杨教授是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由我的老师全汉昇在课堂中介绍给我们。另外我在加州大学做研究时,杨教授对我一篇文章有非常多的指导。那是一篇关于商标的文章”,“那篇文章是我发表的文章中最受关注的一篇”。这篇文章就是他与韩格理合写的论文《近世中国商标与全国都市市场》,1986年8月22日在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近代中国区域史研讨会”上发表,一炮而红。评论人刘石吉兄称赞它是“中国商标史研究中的拓荒之作”。当初我倾心于土地契约文书的搜索,对商业文书、商标之类的材料也感兴趣,所以“畅所欲言”,“高谈阔论”,提了些查找的线索,没想到他用心听了进去,并且身体力行,竟然扩大了视野,发掘出新材料,取得了成功。

黎志刚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史坛的一颗新星,蜚声海内外。他流走于北美、澳洲、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之间,研究、讲学、参加学术研讨会。我们几次在学术研讨会上相遇,互道珍重。

2001年12月13-14日,我在广州和黎志刚一起出席“东亚贸易网络与地域社会学术研讨会”。他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15-22日,我们与科大卫、陈春声、郑振满、刘志伟、邓开颂、范金民、程美宝、赵世瑜、曹树基、梁洪生等赴粤西历史人类学考察。在途中留下一张我们与邓开颂、范金民四人的合照。不知是谁的相机,久未使用,日期还是前次照时定格的,未加修正,与实拍时间差了快二年。那天是阴天,照得不太好。

2001年12月粤西考察途中,左起:黎志刚、邓开颂、杨国桢、范金民

黎志刚教授两次到厦门,都与我有关。第一次是在2018年清明节后两天,在上海客座研究的他特地抽出一个周末来厦门看望我。4月7日星期六,他从上海乘班机到厦门高崎国际机场,3时半下榻仙岳路的威思汀酒店,行李甫卸,便给我打电话,问了我家的地址,便匆匆打的赶往我家。我估计35分钟可以相见,不料左等右等,足足近两个小时才到。原来他是第一次来厦门,人生地不熟,的士司机带他绕了一圈,不经意中参观了风光秀丽的环岛路,花了一百多元车费。落日余晖,我们一边观赏海景,一边品茗论学,晚上,至品尚B座“拾壹雅茆”餐叙,9时半才送他回旅馆。

第二次是2019年3月29日至4月1日,他接受我的邀请,特地从澳洲赶来厦门大学出席“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上演讲《海洋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那时候人多,匆匆问好而不及多言,没想到竟成永诀!

黎志刚先生走了,留下的这几张照片,让我怀念和凭吊,感慨万分。

黎志刚先生千古!

2018年4月7日黎志刚在杨国桢家中做客

2018年4月7日黎志刚和杨国桢在品尚餐叙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