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沿着高速看中国丨沪渝高速88公里串起湖州小康之路

澎湃新闻记者 陈雷柱
2021-05-02 06:48
来源:澎湃新闻
初心之路 >
字号

杨勇已成为家乡黄桃的“形象代言人”。受访者供图

在外打工多年的杨勇在35岁时决定回老家了。此后,他与村里103户村民一起合作搞起了党群创业园,七年间,他靠着集体分红、土地流转金及果园的管理工资让家庭总收入翻了一番,也成为家乡黄桃的“形象代言人”。

杨勇居住的村庄名叫向阳村,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这里近邻沪渝高速在浙江境内的起点,自2006年10月正式建成通车后,沪渝高速浙江段沿线悄然发生着变化。交通对沿线经济走廊的资源互补和合作发展起到的推进作用,让当地的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等蓬勃发展。

湖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沪渝高速浙江段又称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浙江段,是湖州通往上海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中国首条真正意义上横穿长三角的高速公路,自2006年10月全线贯通后,从湖州到上海的路途大幅缩减,对扩大升级长三角都市圈高速网、促进更大物流和财富在申、苏、浙、皖间流通,推动长江流域经济不断腾飞具有深远意义。

杨勇与向阳村的村民们就是这种“流通”与“腾飞”下的受益者,而在沪渝高速浙江段沿线,像他们一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这条长约88公里的高速公路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串起了湖州百姓的小康之路。

集体经济帮助农民住洋房买新车

4月27日,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向阳村的全域土地整治项目上,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42岁的杨勇站在工地外围,满脸憧憬地望向不远处在建的一幢幢三层小洋房。按照计划,他将在明年下半年与200余户村民一起搬进新房。几年前,杨勇刚刚买了一辆新车,他说,忙碌了半辈子,他终于要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了。

杨勇是土生土长的向阳村人,1998年高中毕业后,曾在小镇上开过“黑车”,后来又在服装厂打过工,也开过小超市。他说,那时他忙碌一年下来,收入也就只有5万多元,温饱不愁,但与富裕之间还有着不小的距离,“我们这里的农民经济底子不差,不会特别贫困,但谁不想过好日子呢,所以那些年,我整天都在琢磨怎么挣钱”。

2014年下半年,还在外地寻找生财之道的杨勇突然接到老家村支书电话称,向阳村要搞集体经济,计划通过土地流转在村里建设占地146亩的党群创业园来增加农民收入。电话中,杨勇获知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获取一部分土地流转金,在党群创业园工作还能拿到工资,如果创业园盈利了,村民每年还能有一部分分红,他算了一下,发现三部分收入加起来比他在外打工的收入要多出不少,当即与家人商议拿出10万元积蓄入股。与他一起入股的,在向阳村还有103户人。

杨勇最初并没有想到,短短三年过后,随着创业园的水果挂果、成熟并顺利销售,他们家的年家庭总收入比起之前翻了一番。2017年,他为自己购买了一辆小轿车。回忆起这几年的经历,杨勇说,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由于村子以往都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对水果种植缺乏经验,从品种确定到育苗、种植再到管理,全都要自己探索,“第一年种植了4000多株树苗,到了第二年就死了800多株,许多村民都有些慌了,我也被搞得焦头烂额”。

后来,通过前往外地考察学习,向阳村的村民们发现树苗死亡是干旱导致,在及时补种树苗后,他们调整种植培育方法,终于在2018年迎来了第一次大丰收,党群创业园里的黄桃、火龙果等水果累计销售达50余万元。

向阳村村支书徐铭华说,向阳村共有10个自然村,共456户,总人口1604人,过去主要经济以工业为主,近年来,随着1795亩土地的流转,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同步发展,水产、苗木、果树等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让村集体收入在2020年达到了188.5万元,“这其中与周边交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高速公路、省道、县道及乡村公路的发展,让先进的发展理念进得来,也让我们的产品能出得去。”

旅游业蓬勃发展,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与杨勇一样,54岁的陈水康也是在近十年间让自己的年家庭收入翻了一番。这名曾经以织布为生的农民后来为了改善家庭条件,当过运输工,也在矿区干过体力活,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也曾一度感到迷茫,直到长兴县的旅游业开始升温,他才找到新的出路。

陈水康从2013年开始在太湖图影度假区当起了观光船船长。澎湃新闻记者 陈雷柱 图

自从在太湖图影度假区当上船长后,陈水康觉得自己的日子越过越滋润了,他告诉澎湃新闻,他家世代农民,与当地大多数人一样,他前半生一直过着半耕半渔的生活。由于地理环境限制,长兴县图影村一带此前多为水塘、芦苇荡和矿山,村民们耕地较少,不得不在农闲时外出捕鱼或务工才能保障基本生活。

2010年前后,随着交通不断完善,长兴县政府因地制宜,计划利用当地的湿地条件发展旅游业,建设太湖图影度假区,从治理水源到排除污染点再到移民搬迁,两年多时间里,太湖图影度假区一期工程建设完毕,到2013年5月开始营业,主要向长三角地区进行推广,名气也越来越大。

陈水康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度假区工作的,成为了景区第一批观光船船长。他回忆称,随着旅游业在当地逐渐兴盛,儿女也从外地返乡,全家人都陆续进入景区工作,不仅增加了收入,也让一家人能够团聚,“不到十年间,我的年家庭总收入,从原来的不到10万元,增加到20多万元,翻了一倍还多。”

太湖图影度假区。受访者供图

太湖图影度假区一名负责人介绍,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目前度假区有员工150余人,均是从当地招聘,随着长兴县旅游新城的建设,周边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酒店、商超、交通等将为超20000人提供就业机会,也能带动周边农家乐的发展,与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长兴县小沉渎村的风情街里全是村民开办的农家乐。受访者供图

长兴县小沉渎村村民魏冬林就是众多农家乐老板当中的一员,他在2018年时从货车司机转行开了一家农家乐,短短三年间,年收入从10万元增加到30万元。当地一名村干部介绍,在这个位于长兴县最东边的小村庄里,大部分村民都是通过开展餐饮、农家乐、民俗等服务业致富。

同样是发展旅游业,德清县莫干山镇的村民则以发展精品民宿的思路开拓出自己的致富路。32岁的李亚强是当地一家民宿的负责人。他说,2015年前,因为交通条件限制,尽管莫干山环境优美,但吃饭、购物都受到限制,生意并不好做,2017年前后,随着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各项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当地旅游业随之蓬勃发展,民宿数量极具增加,入住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从农民到旅游业从业者收入成倍增加。眼看着日子越过越好,李亚强这个外地人决定,未来要在德清扎根。

德清县莫干山镇的精品民宿。澎湃新闻记者 陈雷柱 图

智慧物流开启农村生活新方式

在沪渝高速浙江段建成通车的十几年间,这条在浙江境内全长88公里的高速公路,影响并见证了湖州各个县区的蓬勃发展,除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外,物流及电商的发展也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4年3月,位于安吉县的安吉上港国际港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这家由一家安吉本地物流公司与上海港合资成立的港务公司是湖州市首个跨境电子商务园区,主要业务涉及外贸集装箱支线运输及仓储;订舱、提单、签发、报关报检代理;内贸集装箱支线运输及仓储;散杂件及大型设备中转;仓储分拨等,目前码头进出口货物吞吐量达174万标箱。

安吉上港一名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以湖州作为主要货源基地,对外出口的货物包括安吉的沙发、地板等木制品,此外,出口商品中还包括了杭州的羽绒制品、五金制品及周边省市的电器、湿巾、家具、户外运动品牌等;另一方面,进口业务以杭州为主,湖州为辅,产品包括了橡胶、纸箱、原生浆、矿石等。

“每天都有成批的货物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也有大批商品从这里流入本地市场。”上述负责人称,近年来随着本地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安吉上港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在湖州站稳了脚跟,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盈利,也为周边企业的物流及为本地居民的日常供应提供保障。

在安吉上港积极融入国家“双循环”格局的同时,近年来,安吉县在打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上也有创新之举。安吉县交通运输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安吉县推出客货公交一体化农村智慧物流,在现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节点网络,解决农村地区包裹投寄、商品进出难的问题,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上述工作人员称,从2020年8月开始,安吉县交通运输局利用交通便利原则,构建集成汽车邮路、客货公交一体化班线的新型农村智慧物流体系,在公交车上设置了“物流柜”来存放包裹,向乡村投送快递,以定点、定线、定时的精品农村物流客货一体化线路,解决了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安吉县的客货公交上设置的“物流柜”。受访者供图

当地一名村民称,现在每个村庄都设有快递站,让他们网上购物更加便捷,“以前要去镇上才能拿到快递,客货公交的出现,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温潇潇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