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探访徐家汇:马相伯与李鸿章与徐光启与苏步青及复旦

澎湃记者 于淑娟
2014-06-19 11:28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近期,复旦哲学学院2013级本科生跟随李天纲老师及班级导师汪行福、郁喆隽、邵强进等老师同游徐家汇,澎湃记者亦随同出游。这一行所到之处,很多上海人可能觉得熟悉,但可能还有你不曾了解的故事。我敢说,绝对涨知识!

        

复旦中学:马相伯跟孙中山讨要李鸿章祠堂

        复旦公学从创办之初至李登辉校长选址邯郸路,在此期间搬过六个地方。其中,现今复旦中学所在地,是马相伯个人经营时间最久的校址。复旦中学校园篮球场边还保留着清代雕梁画栋的李公祠。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的祠堂怎么就成了复旦公学呢?且听李天纲老师解释:

        “这块地是马相伯通过孙文讨来的。事实上,马相伯对孙文是很不以为然的。孙文从国外回来,别人都叫他Doctor(孙博士),马相伯却说,他哪是什么Doctor,就是个nurse。可是,为了给复旦谋个校址,马相伯还是乘着孙文当临时大总统的机会,借他的图章,要了李鸿章的祠堂,做了校址。”

        李公祠里曾有李鸿章的全身铜像,但是在大炼钢铁的年代,群众拿李公的脑袋炼钢去了。后来,复旦中学才筑了一座新的李鸿章像,藏在校园一角。

复旦中学内李鸿章像,孙靖凯摄

        不知有多少人吐槽过今天复旦大学的正门:啊,这个就是校门?!那就来看看复旦当年的校门长啥样:今天复旦中学的校门是德国人设计的,2005年按原貌、同比例复建。

复旦中学重建的老校门        

        

徐汇中学:江南教徒出资创办的学府

        徐汇中学原来是一所教会学校,也是中国内地最早的新式中学之一,堪称中国近代中等教育的发源地。马相伯就是这个学校的首班学生。

        在过去的宣传话语中,教会学校是视为西方殖民的产物。然而,事实上,这所学校是由江南教徒贡献自己财产建造的。你看,徐汇中学这座新古典式风格的教学楼,建造这栋楼的砖,就是由江南教徒出资,在江南砖窑烧制、运来的。

徐汇中学新古典式教学楼,谷恬园摄

        在徐汇中学供游人参观的边门上写着拉丁文的校名:Le Lycée Xuhui,这里的“徐汇”是按现代汉语音译的。其实,“徐家汇”三个字用上海方言音译成拉丁文,应该是:ZI-KA-WEI。

藏书楼外的徐家汇标识,于淑娟摄

        

藏书楼:要见真容,须亲自参观

        应该说,沪上学者对徐家汇藏书楼并不陌生,在电子资源尚未发达之前,有很多学者会来这里查阅资料。藏书楼有上、下两部分,上面是西式风格,藏有丰富的西文汉学资料,下层是中式风格,仿宁波天一阁形制,藏有丰富的地方志文献,现在这部分文献多数已归入上海图书馆。下层中式风格的房间,不向外开放,无缘得见。

        (进入藏书楼参观,是不能拍照,不能随便触摸的。所以,感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前往。)

        

徐家汇天主堂曾经最漂亮

        徐家汇天主堂,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只想稍微说一下:

        想当年,这座教堂可是中国最豪华、最漂亮的教堂!可是“文革”时,这里烧了三天三夜,彩色玻璃都被打了,塔顶也掀了。掀了顶的教堂倒是极通风,于是,这里变成了上海的水果仓库。而今复建的塔顶比原先的矮了一些,再造的彩色玻璃也大不如前。

徐家汇天主堂

        附带说一句,上海佘山的教堂也是很漂亮的,而且,它是梵蒂冈教廷认定的远东唯一的一等朝圣大教堂。

        

观象台:天气预报这里来

        徐汇区并不很大,却集中了天主教背景的教堂、学校、图书馆、观象台、天文台等一系列文化、科学建筑和设施,这部分得益于天主教会1876年提出的“江南科学计划”。徐家汇的观象台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源地,1874年从这里发出中国第一份气象预报。

        今天,这里依然是天气预报的发布机构——上海气象局办公所在。所以,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进来参观的。可以悄悄告诉你的是,这里正在进行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未来会开放参观哦!而且能看到气象观测卫星实物!

        还有,这里曾是短暂的复旦校址:震旦学院由马相伯先生创办,曾在此开课。据李天纲老师考证,1905年复旦也曾在此开课。

关于徐光启,你问我答        

        徐光启墓塚如小山,何解?

        徐光启墓有五个坟头,中间最大一个是徐光启夫妇合葬的墓穴。旁边四个是徐光启的四个孙子。按中国礼俗传统,祠堂牌位按昭穆为序。故而,祖孙隔辈并列。只是徐光启还有一位孙子并未与徐光启同葬,他是与徐光启的父亲、儿子同葬,为的是保持家族序列。

        

        传统墓道和基督十字架:

        你别看那墓地竖起个十字架,就以为是中西合璧。事实上,徐光启墓的形制完全按照中国传统建造,只是修造徐光启墓时,已是明末,国运不济,墓地规格有节制。而那十字架是耶稣会1903年立于此地的。明朝造徐光启墓时,皇帝是决然不准的。

徐光启墓前十字架,孙靖凯摄

        

        墓碑由谁题写?

        徐光启的墓碑由数学家、复旦老校长苏步青题写。

        怎么就由他题写呢?苏步青曾经也这么问。

        李天纲老师介绍说,他的老师、上海文化局局长方行先生当年倾心倾力于徐光启墓、徐光启纪念馆的修复、建设工作,是他找到了时任复旦校长的苏步青先生。老校长不解:我与徐光启有什么关系呢,怎么由我来题写呢?方局长说,您是研究数学的,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您二位是同行呀!此事遂成。

苏步青题写的徐光启墓碑,孙靖凯摄

        

        徐光启纪念馆:何来这许多民国名流碑文?

        徐光启纪念馆并不大,纪念馆的房屋系明代正德年上海梅陇一位兵部尚书的屋子,移来这里。进门左手边的墙上,便可看到诸多民国政要、名流撰写的碑文。看一眼,有蒋中正、冯玉祥、蔡元培等等,他们与徐光启年代相差甚远,这里何以有这些人的笔墨呢?

        听李天纲老师介绍:宋庆龄的外公姓徐,1933年,宋家认徐光启为外家祖。故而,诸多民国政要、名流都来捧场,为此题文。

宋子文为徐光启题写的碑文,杨建伟摄

        

        留心你脚下:

        就在往徐光启纪念馆去的小道上,将拐弯时,草地边有一块拉丁文残碑。那可是徐光启墓的原碑,是一位意大利传教士写的。复建时碑文全不见了,是李天纲老师在西班牙的一个杂志上找来的。比对后发现:碑文和这一块残碑,完全一致,正好印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