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林乾:曾国藩如何提拔追随者

澎湃记者 张茹
2014-06-21 07:48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曾国藩被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最后的儒家”、“大清圣哲”、“一代儒宗”。他死后的140多年时间里,被不同的人群关注,与历史上许多成就一番功业的伟人相提并论。

        曾国藩为官30余载,从一介书生到位极人臣,曾国藩成功的法宝是什么?“躬身入局,不做看客”,“风波磨折,浮议摇憾”,“立人达人,无或爽者”,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林乾在复旦大学“复兴论坛”题为《曾国藩“做大事不做大官”的哲学》的讲座上这样总结。虽然曾国藩离我们已经有300年之遥,但他身上那种积极官场正能量,仍然是我们汲汲所需的。

        以下为澎湃记者对讲座所做的摘录:

 一个秀才如何拿起了枪

        第一个方面就是躬身入局,绝不做看客,把握住人生重大的机遇。西方成功学也经常讲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机遇实际上只有三次,当你把前两次都把握住的时候,你还能延展开另外的机会,当你把第一次最重要的机会丢失的时候,以后你的成功概率会降低很多。事实上曾国藩的成功正是儒家积极入世的一个体现,也就是“文须有益于天下”,像顾炎武讲的,学的东西就要所用。

        曾国藩当时是一个秀才,中了进士之后,留在京城做官。后来他母亲去世,他在家里为他母亲守丧,这时咸丰皇帝下了任命状,但是这个任命状不是给曾国藩一个人的,前前后后共计任命45位团练大臣,这个团练大臣就是办地方的小武装,多则几百人,少则数十人。

        这时候团练大臣的名字有曾国藩,所以曾国藩面临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抉择——出山,还是在家里头为他母亲长守墓庐,然后三年之后到京城当中重新做他的正部级京官。

        他有一个在岳麓书院结识的生平最好的朋友,叫郭嵩焘(注:与曾国藩、左宗棠都是儿女亲家),也非常有名,后来做了广东巡抚。郭嵩焘就劝曾国藩出山,但是曾国藩不为所动。郭嵩焘很会做思想工作,他找曾国藩的父亲谈话,跟他父亲讲,你得让你的儿子出山啊,如果不出山,太平天国现在都把长沙城占领了,他在乡下县城能够独善其身吗?想为他母亲长守墓庐,都办不到。

        第二天早晨,曾国藩的父亲找曾国藩谈话,让他出山,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做“父教子,子不得不从”,这也是讲孝,所以这时候曾国藩一个秀才拿起了枪,这成为他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次重大抉择。

        后来,曾国藩讲过一段肺腑之言:“凡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这是曾国藩自己总结的成功的第一个方面。

        千条万绪从哪里开始做?他答应了皇帝的请求,开始办团练,但是皇帝在任命状写得很清楚,团练是一个小规模的地方武装,不能出省作战。但是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有自己的都城,有东南的半壁江山,打太平天国这样的百万之师,跟一般的小规模的武装不一样。所以他跟皇帝讲,我要办一个大团,把这支大团练成百战而胜的军队。这就是后来在近代史上非常有名的湘军。

        后来薛福成(曾国藩幕僚)在总结曾国藩成功之道时就讲,曾文正是靠团练起家的,所以用他的话讲是“以团练始”,但是最后曾国藩走的道路实际上不是团练的道路,所以他讲“不以团练终”。那最重要的他用了6个字“幸其改途之速”,最幸运的是曾国藩改途走了另外一条道路,而这条道之速又非常的快,所以他说这是曾国藩成功最关键的一点。

 一生更多地与世俗文法斗

        曾国藩办湘军充满坎坷,因为湘军类似民营武装,像曾家军一样。最初曾国藩带领湘军打了一次大胜仗,把武汉三镇给打下来了。所以咸丰皇帝非常高兴,说打了三年的恶战,没有一次痛快,把太平天国拦头一击,所以主笔一挥,任命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给他一个封疆大吏的官位。他还说了一句,没想到一个书生能够立此奇功。

        这时候大学士们就在讨论,是不是皇帝的谕旨就是金口谕啊。那在前面的是一个山西寿阳人,叫祁隽藻,他说曾国藩是一个在籍的侍郎,匹夫等,也就是说他这个副部级现在是在家里头已经脱离了权力场,跟老百姓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他“登高一呼,从者数万,恐非国家之福也。”也就是说这样一个人他办了一个地方的武装,有点曾家军的性质,今天能够把武汉三镇打下来,明天南京他能打下来,那北京城他能不能打下来呢?皇帝的宝座能够坐得安稳吗?这样就把咸丰皇帝提醒了,所以咸丰皇帝立刻收回成命,不任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所以在咸丰皇帝几乎江山快要倒掉的时候,英法联军打到张家湾(现为北京通州),咸丰皇帝急急忙忙逃往避暑山庄的时候,在路上才任命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所以曾国藩经过8年之久,没有给他权利,不任封疆大吏,就是他办的这支军队更像曾家军。

        曾国藩晚年有一次跟他的心腹幕僚赵烈文谈话,赵烈文就问曾国藩你所有的精力是不是都在跟太平天国斗啊?曾国藩就跟他讲:“我的平身精力与长毛斗只占十之三四,与世俗文法斗只占十之六七。”也就是说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跟世俗文法斗,所谓的斗就要冲破这些限制,所以后来曾国藩总结做一桩开创性的事业,一定要经过两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叫风波磨折,第二个过程叫浮议摇憾。因为开创性的事情是“应该摸着石头过河”,不会是一帆风顺,中间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你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很多,那这个叫风波磨折。那受到艰难挫折的时候就会有舆论,自己的内部也会有经常的反对声音,所以叫做浮议摇憾。

        后来曾国藩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就好像一个人大海放舟,在波涛海浪当中把一艘船放到了江中,最初的时候非常不稳当,他要经得起风浪。所以曾国藩的一生更多地与世俗文法斗,就是打破那些条条框框对他的限制。

        他是一个传统的士大夫,饱受儒家经典的熏陶,但他没有固守儒家的东西,他成为了一个洋务派非常有名的实践家。曾国藩所经历的所有的坎坷赵烈文都看在眼里,所以他后来跟他说,你所经历的仿佛从严冬走到了盛夏。曾国藩所有的请求清朝政府几乎都给驳回来,都不答应。所以曾国藩练湘军一兵一马都是他自己来招募的,国家财政也没有拨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知道他的困难可想而知。

        后来他给他弟弟写了一封信,他对弟弟说,经不起风浪,经不起折腾,即“难经风浪”。他说,古来的英雄豪杰都以这四个字为成功大忌,他说,我们祖父教导我们以懦弱无刚为男人最大的耻辱,所以他说“男儿自立,必有倔强之气,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后来赵烈文说,曾国藩经历了非常多的坎坷,有一段时间他的心情很不好,但他读到苏东坡“但寻牛矢觅归路”的诗句,陆放翁“斜阳古柳赵家庄”的诗句,想到古人的心胸是那样潇洒、旷远,毫无杂念,多么伟大。我久经世故,而心中还不免计较得失,多么渺小。

        曾国藩对赵烈文说,我的成功就在于我不论遇到极逆境和极顺境都本着三个字。赵烈文问他,哪三个字?他说今天想来有没有把握不知道,就是做事情“不怕死”。所以赵烈文说人生致高的境界就是生和死两个字,一个人把生死置之度外,何事不可为,就能够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一番事业来。

        曾国藩最初的时候想做书法家,后来想做一个非常有名的文学家,后来练兵打仗。他说,我不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传给后人,我练兵每天从早上到晚上,每天想的就是一件事情,就是把军队练好。所以这个人做事情心无旁鹜,这是非常难得的。

        后来,曾国藩说“鼯鼠五技而穷”,这里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广西梧州的老鼠同家鼠不一样。家鼠只有两种功能,这种老鼠能飞,但它飞的本事很小;它能够爬山,但是爬不高;能游水,但是渡不过去一个小的沟沟卡卡;也挖洞,但它不能把自己隐藏起来;能跑,但它还没有人跑得快。所以这种老鼠尽管技能很多,但寿命最短。“鼯鼠五技而穷”意思是,人艺多的时候不养人,人要做事情就应该专注。

清朝1/4以上官员是曾国藩提拔的

        曾国藩早年受到很多坎坷,他一直得不到封疆大吏的职位。后来他父亲去世,他跟清朝政府耍了脾气,给清朝政府脸色看,所以他立刻回家为父亲守丧。他去跟皇帝讲,我就应该为我的父亲守丧三年,因为我母亲去世时,没有为她守丧三年。这个遗憾我这次不能错过。

        实际上,他是试探清朝政府,因为守丧三年正好太平天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天津内乱,他们内部自相残杀。所以这时候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清朝政府顺水推舟,你曾国藩不是想在家里为你的父亲守丧嘛,那姑且就守丧到底。

        所以曾国藩感到很失望,也很失落,所以在家里头跟他的弟媳都吵架,后来日记当中写了很多自责的话,重新出山之后,他弟弟也死在战场,他都认为自己在家里头没有好好反省,招来那些祸害。

        他的弟弟先于他出山,所以他跟他弟弟讲,孔夫子《论语》讲,一个人争来争去,实际上一辈子要认同自己的命。所以孔夫子讲五十而知天命,他说人第一要知命,第二要知言,第三要知理。他说,我斗胆把儒家的东西再发挥,我讲了四知,比孔子所说的三知更多一点,那第四知是什么呢?就是“知人”。什么是知人呢?就是立人达人,培养更多的追随者。

        清朝政府从中央到地方没有更多的部级岗位,也就200多个,但是曾国藩善于提拔人。史书中记载,曾国藩还会相面,曾国藩的传记就说,“三角眼”,“棱角分明”,“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召见下面的人来的时候,看很长时间,不跟他讲话)“见者悚然”(被召见人吓得头发都立起来)。等这个人走了之后,曾国藩在自己的本子上会记载,“退则记其优劣”(记载这个人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所以《清史稿》后面还讲了一个“无或爽者”,就是曾国藩的判断从来没有失守过。

        《清史稿》还讲曾国藩“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就是说他提拔的人,培养的人特别多,数不胜数。

        好多的史学家在研究,统计曾国藩一生提拔了多少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一个近代史研究大家,他统计曾国藩所提拔的部级干部共计47位之多,清朝我们知道从中央到地方只有200多个职位,那曾国藩提拔的几乎占1/4还要多。特别是地方的封疆大吏,地方的封疆大吏管两个省或者三个省的叫总督,管一个省的叫巡抚,所以统称为督抚。那总督曾国藩提拔了多少?全国8个总督当中曾国藩提拔了6位。巡抚当时是15个,东三省采取的是军事管制的办法,所以这时候巡抚15个,曾国藩所提拔的人有12个。所以曾国藩真正做到了自立立人,把更多的追随者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去。

演讲人简介:

        林乾:1959年生,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