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保险版“以房养老”7月起四城市试点:定价难题待解

澎湃记者 彭玮 见习记者 徐庭芳
2014-06-25 12:20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6月23日,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房养老”试点政策正式落地。  IC 图

        6月23日,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以房养老”(编注: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又叫倒按揭,是“以房养老”的一种模式)试点政策正式落地。

        《意见》指出,符合条件的投保人群应为60周岁以上拥有房屋完全独立产权的老年人,此次试点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试点自2014年7月1日正式开始,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为期两年。

        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置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

        据记者了解,目前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幸福人寿保险公司、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合众人寿保险公司等四家险企已明确表态,将参与此次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

        对于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最大的阻力或在于难于进行房产估值和保单定价。长期从事养老保险研究的浙江大学教授柴效武说,在既定的利益条件下,抵押房产者和机构之间的关系,只能是零和博弈的关系。

        “抵押房产的总价值是既定的,老年人在其中占据过多,机构可享有的部分就显得过少,甚至是‘赔本赚吆喝’,这是机构不愿意看到的。金融保险机构毕竟是个营利性公司,而非慈善组织,这是很清楚的。但如机构举办这一业务是亏损累累,从而不愿意再参与时,对期望借此养老的老年人也是极为不利的。”柴效武说。

        按保监会的要求,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要具备较强的保险精算技术,能够对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进行科学合理定价。保险公司应顾全大局,立足实际,依法合规经营,公平对待消费者。

        对于保监会反复提及的“合理定价”,柴效武分析,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定价主要涉及三大因素,抵押住房价值高低、老人预期寿命长短和利率费率的高低。

        柴效武给记者算了一笔“倒按揭”的账,假定房子100万元,老人从60岁开始参与,到80岁死亡,中间需要20年,算上贴现率,拿到手至多是50万元。“如果国家贴息一部分,老年人就能多拿到一点,那老人对保险公司的接受度也会提高一些。”

        据柴效武在其或将付梓的《什么是以房养老》一书中介绍,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仅仅是十几种以房养老方式的其中一种,而它面临的风险也最大。

        国内险企人士亦向记者指出,保险公司开展此项业务面临诸多风险,例如房价波动风险、寿命预期风险、法律政策与税务风险、给付与流动性风险、房屋继承权风险等都是他们在经营此项业务时面临的主要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推出这一业务时,公众对这项业务的第一反应,就是“骗子来了”。当初美国市场上出现了某些不良机构、房产商或中介组织,有意欺蒙老年人,用很低价格骗取老年人房产的事例。直到上世纪末期,政府的贴息优惠、机构亏损后的“兜底”,整体利率水平的下调,再加倒按揭的实际好处所在和机构的大量宣传,这一业务才逐渐深入人心。

        对于如何控制上述风险,上述人士称,只能在试点过程中边试边行。

        从目前的状况看,保险公司的态度并不算积极。

        业内人士称,除了保监会之外,若有财政、民政、人社部等部门协同参与,试点或能相对顺利。从国际经验来看,此类业务的开展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澎湃记者去年同幸福人寿人士沟通时,该险企对顶层设计的政策支持抱有诸多猜想和期待:比如减免房屋税费,免除入保房屋产权证增名税费;减免保险企业在反向抵押保险业务上的所得税;免除入保房产的或有房产税;还有对老人补贴方面的政策支持,比如建立长寿保户政府补贴的制度,分担由反向抵押加大的“长寿风险”。

        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亿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