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报告|巴西圣保罗:重塑城市空间

澎湃新闻 编译
2014-07-03 22:57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圣保罗是混沌都市的缩影,也是巴西的经济发动机。

        圣保罗是混沌都市的缩影。它是坐拥20000万人的大都市,全国五分之一的GDP出自这里,它是巴西的经济发动机。然而,在过去三十年间,圣保罗的经济主体从制造业向服务和知识型经济迅速转变,而整座城市的景观和空间组织并未跟上经济转变的步伐。城市的核心区域仍然被未充分利用或废弃的地块占据,这些都是前工业时代的遗留物,与庞大的城市边缘区的景致形成明显对比。空间失衡导致了圣保罗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隔离、市民的不安全感、高犯罪率;工作收入和生活开支勉强平衡、拥挤的交通要道;缺乏城市公共空间,使城市生活品质大打折扣。

        对许多利益相关者而言,借助新技术工具,并建造更多基础设施,使圣保罗转型为“智慧城市”,是势在必行的。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圣保罗的城市空间重组,这对它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如若不然,新技术只会沦为这座混沌都市的“装饰品”。

工业和城市景观

        20世纪上半叶,圣保罗的城市景观随着工业发展而改变。最近几十年里,工业活动虽然从城市中央区域迁移出去,但工厂、烟囱和工业用地并未随之移动,仍呆在原来的位置上。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圣保罗的中心区域面积曾因郊区人口的集中增长而缩小(见下图)。今天,随着人口大迁移、贫困、土地成本等因素,城市扩张使圣保罗中心区域的总面积扩大至8500平方公里。但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并未跟上经济变化和城市扩张的脚步,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过时的监管框架曾导致城市核心区域再发展计划的冻结,然而现在,托了这个老旧框架的福,圣保罗得以有机会在较大的规模上全盘纠正城市空间组织的问题,使空间的用途和收益来源变得更为多元化。从数据图中不难发现,城市迁入率和扩张率已经下降了。下图显示,城市中心人口的密度虽然在慢慢恢复,但总体而言依然稀少。圣保罗还要吸引重要的公共和私人投资,用以改变城市面貌,改变市政厅目前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框架。

        
        *图上分别为圣保罗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两段时间内的人口增长率。白色区域粗略标明了城市中心区域。 来源:圣保罗州统计分析基金会(SEADE)、巴西地理统计局(IBGE),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

        摆在圣保罗眼前的机会,就是挖掘城市中心那些未被充分利用或是废弃的地区的再造潜力。毕竟,从社会、经济与城市功能等方面看,目前的圣保罗,日益严重的社会隔离问题已然使其无法承受,交通要道被无休止的交通拥堵所“污染”,政府对住房问题也缺少有效解决办法。

扭转扩张 改造中心

        圣保罗城市空间的第一个问题,是工作用地和住房用地之间的失衡。有17%的人口在市中心区工作,但那里的住房用地只占总面积的3%。为此,人们不得不住在离工作地很远的地方,这意味着上下班路上耗时增加以及城市污染加重,导致城市生活品质整体下降。圣保罗的市民每日平均要花费92分钟往返于家和办公地之间,这一用时远高于伦敦、纽约、东京、巴黎和圣地亚哥。

        在过去的20年中,巴西城市里的富人和贫民的交通花费都增加了,前者上涨15%,后者上涨4%。对圣保罗而言,增加公共汽车、特殊通道或地铁线路的数量,并非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座城市的1100万居民共有700万辆车。对于就职与居住地的再分配,要从两个方向着手,即要在市中心区域增加更多住房用地,并在其他区域创造更多混合使用空间。以此来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在城市中创造出一个更加可持续的人口布局。

        在城市中心区域推出保障性住房项目,会是改变城市空间布局失衡状况的有力措施。“Minha Casa, Minha Vida”项目是巴西政府在这方面做出努力的一个典型案例,尽管这项初衷甚好的公共政策未能很好地解决城市住房问题。该项目旨在让低收入人群买得起自己的房子。但事实上,居民们只买得起建筑物,而无力购买土地,这致使这些新家变为都市边缘区。在圣保罗和其他同样拥有大量贫民窟人口的城市,这个项目只能加剧住宅空间分布的不平衡,进而导致社区隔离日益严重。该项目每年有142亿美元的支出,随着社区隔离问题愈加严重,这成为一笔在人口流动性、公共安全、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消极投资。

        在城市中心区域被废弃和未充分利用的土地投资,可以让政府更有效地引导资源的流动,创建一个更加紧凑、充满活力的城市,这一点在圣保罗的案例中尤为显见。普莱诺的执行长官(Plano Diretor Executivo)有望为这一目标实现创造条件,不过该计划目前仍在审查中。此外,市政府最近一项声明显示,Arco Tietê项目确认在市中心区域进行重建,该项目涉及用地面积6044公顷。市中心区这块地的面积大小相当于美国纽约曼哈顿行政区。只要提供适当的动力,这块空地将是圣保罗城市空间重组和进步潜力的缩影。

打破社会种族隔离

        圣保罗城市空间的第二个问题,是社区隔离越发以用地形态呈现,且日益尖锐。圣保罗市的贫民窟人口现今已增长至约160万,居住面积总计约30平方公里,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从上世纪80年代的1%增长至16%。

        富人区(如社会中上层阶级)一般都靠近这些贫民窟。然而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并没有衍生出进一步交流。在Morumbi,豪华公寓和平民区就共处同一“社区”。当然,事实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社区,他们只是挨得很近,需要用墙、安全摄像头和栅栏隔离开。由于缺乏公共空间,这些地方根本没有社区凝聚力,没有给居住在此地的人带来安全感,反而滋生出暴力、不安全和社会不满因子。

        帮助居民同周围环境连接在一起的项目,会为人们创造一个真正的社区,一个更好的居住氛围,培养出一个更具凝聚力的社会和城市结构。圣保罗花费了很长时间才真正意识到:缺乏公共空间会降低公民的身份认同度。一座城市只有拥有安全的街道和供人们互动交流的公共空间,才能让身处其中的市民有归属感。

圣保罗该做选择了

        圣保罗急需转变成一座空间智慧城市,以克服它在社会和物质方面的问题。圣保罗不必改造成一个“笛卡尔平面”——一组可预见的线条和活动,它将成为它应具备的模样,而非身处其中的人希望的模样。韩国的仁川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马斯达尔的案例证明:即便有机会借助所有的现代化技术,从头开始设计一座城市,也依然可能会创造出一块缺乏生气的人造之地。

        圣保罗必须看到它拥有的资源:一大块未经充分利用的中央区域。在这里,通过圣保罗的经济地位和城市活力,智慧的开发方式会将原本隔离开的社区群体和商业区域重新“编织”在一起,创建出一个更具功能性和审美趣味的城市。如果没有这些变化,妄想纯粹用技术的力量修复城市面貌,只是在浪费资源,甚至会让圣保罗的未来变得更加糟糕。

        城市建构不是一个被动的改变过程。圣保罗现在面临的抉择是:继续走现在这条被城市规划专家迈克•戴维斯(Mike Davis)称为“贫民窟星球”(planet of slums)的道路,让城市中继续充斥着不断增加的暴力、浪费和混沌的不平等现象;还是像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设想的那样,进行改造,取得“城市胜利”(triumph of the city)?圣保罗眼下就站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十字路口前。城市因其空间的表现形式而被称为“社会”,现在是时候让圣保罗决定自己未来要怎么走了。

(作者Philip Yang系URBEM(Instituto de Urbanismo e Estudos para a Metrópole)院长,Emilia Patiño Anaya系URBEM研究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