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楼继伟批地方税优政策过滥,今后财政优惠政策须国务院批

澎湃讯
2014-07-07 09:42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今后未经国务院批准,(地方)不能对企业规定财政优惠政策。  CFP 图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日前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就此表示,国内区域税收优惠政策过多过滥,今后未经国务院批准,(地方)不能对企业规定财政优惠政策。

        楼继伟是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作出上述表示的。此前的7月3日,新华社发表楼继伟专访,楼继伟称,中国下一步税制改革重点锁定六大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

三项最紧迫的任务

        楼继伟表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简单地说就是24个字: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有三项,就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楼继伟称,本轮改革中,预算方面改革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以及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等七项任务。

        他提出,建立透明预算制度核心是推进预算公开。今后要进一步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研究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

        “虽然挂钩在特定发展阶段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导致政府的财力固化。目前与财政收支增幅或GDP挂钩的重点支出,涉及7类,占全国财政支出的47.5%。将近一半的财力被从上到下固化掉,很不科学也脱离实际,要改为据实安排支出。” 楼继伟说道,“取消挂钩并不是否定某项事业的重要性,这7类支出都是重点,但保障重点不一定要挂钩。”

        楼继伟还提出,要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

“跑部钱进”的诱因

        对于转移支付制度,楼继伟表示,制度的核心并不是资金规模大小,主要看转移支付的方式与结构是否合理。

        他说:“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偏小,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过多、规模过大、资金分散。”

        所谓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对有财力缺口的地方政府(主要是中西部地区),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为实现特定政策目标补助给下级政府的专项支出,下级政府应当按照上级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专款”。

        楼继伟表示,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过多不仅容易形成“跑部钱进”“撒胡椒面”现象,而且容易造成中央部门通过资金安排不适当地干预地方事权,甚至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这是个大问题,要清理、整合、规范。今年专项转移支付已从220项减少到150项左右,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

        楼继伟称,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增一般、减专项、提绩效”。“增一般”就是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稳定增长机制, “减专项”就是清理、整合、归并专项转移支付,“提绩效”就是强化专项转移支付针对性、时效性,建立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

        他提出,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所有支出应该是预算安排的,预算未安排事项一律不得支出。”

区域税优政策过多,企业“货比三家”影响公平

        楼继伟称,本轮税制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推进增值税改革,包括营改增继续扩围;完善消费税制度,改革涉及征收范围、税率结构和征收环节;加快资源税改革,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建立环境保护税制度等。

        “下一步全面实行营改增,要将范围逐步扩大到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各个领域。”楼继伟说。

        楼继伟同时表示,中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过多,已出台实施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约50项,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省份。

        楼继伟提到一个现象:“有的企业到地方去投资,往往是‘货比三家’,谁给的优惠多就在哪儿投。这不利于实现结构优化和社会公平,影响了公平竞争和统一市场环境建设,不符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

        楼继伟强调,今后,除专门的税收法律、法规外,起草其他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区域政策都不得突破国家统一财税制度、规定税收优惠政策;未经国务院批准,不能对企业规定财政优惠政策。

“适当强化中央的事权和支出责任”

        楼继伟还提出,要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根据中央和地方“谁该干什么事”来定“谁掏钱”,再通过分税、转移支付机制让“钱”与“事”相匹配。

        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在坚持现有中央地方收入格局大体不变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遵循公平、便利、效率等原则,考虑税种属性和功能,将收入波动较大、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税基分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较大的税种划为中央税,或中央分成比例多一些;将地方掌握信息比较充分、对本地资源配置影响较大、税基相对稳定的税种,划为地方税,或地方分成比例多一些。收入划分调整后,地方形成的财力缺口由中央财政通过税收返还方式解决。

        二是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适当强化中央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具体而言就是:将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的事项集中到中央;将区域性公共服务明确为地方事权;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在明晰事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中央可运用转移支付机制将部分事权的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

        对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楼继伟给出的答案是:从逻辑看,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基础,要先行;收入划分改革须在相关税种税制改革基本完成后进行;而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需要量化指标并形成有共识的方案。“整体改革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

        楼继伟称,今明两年是关键。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2016年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各项改革基本到位,现代财税制度基本建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