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燕京学堂风波︱北大师生激辩 辛德勇发飙

澎湃记者 郑诗亮
2014-07-11 00:15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之所以会出现北大师生正反方对峙的尖锐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北大校方所计划的燕京学堂选址,将占用北大的静园。  CFP 图

燕京学堂项目效果图,有学生称其像高级会所。

        7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校方在英杰教育中心阳光厅召开了关于燕京学堂的“咨询沟通会”,关心燕京学堂这个项目的北大学生、校友纷纷到场,据目击者称,整个大厅都已坐满。据北大未名BBS网友“guohucn”介绍,“会议由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主持。据介绍,本次会议有161人报名参加,覆盖了从本科生到退休教师的广泛人群”。豆瓣网友“滚滚毛”十分形象地对出席会议的人作了分类——

        正方辩友主要有:刘伟常务副校长、党委叶书记、哲学系王博老师(主持人)、前沿交叉学科院院长(具体名字我记不清了)、保卫处一个领导、基建部门负责人、王恩哥校长(中途出现,在第二阶段结束后离去)

        反方辩友主要有:辛德勇老师、高峰枫老师、姚礼明老师、王军老师、苏薇星老师、我没有记住名字的信息学院的一位老师、争相发言并用掌声和嘘声助攻的各系同学和校友。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辛德勇老师。

        之所以会出现北大师生正反方对峙的尖锐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北大校方所计划的燕京学堂选址,将占用北大的静园。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对北大学生所热爱的自由传统的破坏。毕业于北大的知名公共知识分子郭玉闪就发了一条微博感叹道:

        今天,北大当局与学生见面,静园死亡倒计时。这些年,凡自由北大所热爱的,都一一死在北大追求世界一流的路上。三角地,北大言论自由标志地,早已代之数字墙以便审批。东门胡同,原来栖息着诗人画家文青,早拆成废墟换大楼酒店,只供衣冠楚楚辈出入。静园也将高大上。只差一个未名湖没填了。

        根据豆瓣网友“滚滚毛”的介绍,整个沟通咨询会,焦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1.‘一年制’、‘全英文’、‘中国学’项目的授课方式、学术内涵和质量、公共性;2.为什么选用静园;3.决策的民主性和过程的透明化;4.资金的来源以及使用方式;5.参与探讨这个话题、表达个人意见的学生的个人安全。”这些问题,基本上涵盖了从北大英语系系主任高峰枫老师在《上海书评》发表《谁的燕京学堂》一文公开质疑燕京学堂以来,北大师生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那么,北大校方的回应是怎么样的呢?高峰枫老师发表了一篇博文《沟通会获得的一点点新信息》,对此作了记叙,并以按语形式,加上了个人感想——

        1.谈到北大的“中国学”,刘伟老师认为要区别于西方的中国研究。因后者采用西方的视角、西方的经验,所以海外中国学乃是外国的中国学。北大要有所借鉴,但要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并用国际化、学术化的语言加以传播。并提到萨义德、东方主义等等。【案:我当时想到的是,英文教学和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二者虽不一定水火难容,但毕竟需要进一步论证。】

        2.燕京学堂的建立,有部分考虑是北大与国内其他高校的激烈竞争。许多高校,举全校之力,投入某一门学科,容易超过北大。北大许多单个学科,已不是第一。而燕京学堂和中国学的设立,可以综合北大各系的优势。【案:与国内高校竞争的说法,我以前没有听到过。】

        3.教师的聘任。所有教师都采用双聘制,绝大部分为校内老师,学校已出台双聘制的试行办法。所有课程向全校开放,学生在满足燕京学堂要求的情况下,可跨院系选课;同时,燕京学堂学生也可选其他系的课。【案:此处变化较大。最开始燕京学堂是封闭式授课。后来在6月份招生说明会上,提到部分课程向元培的学生开放。今天则变成完全开放。】50名国内老师,包括30名北大自己的老师,由各院系推荐【案:此前学校未对本校教师加盟燕京学堂有任何具体说法】。校内资源不足,则面向国际、国内公开招聘,采用北大新推行的预聘制。50人中,20人为短期学术访问岗位,包括校内其他系的访问学者【案:此点可比对录音,或有误记】。不是另起炉灶。【案:没有涉及各个研究方向进人,是否要经各个专业院系的学术委员会同意。】

        4.课程设置。打破学科,以问题为导向。燕京学堂6个方向,每一个方向有一门基础的概论课,学堂学生至少要选四门其中的概论课。【案:这就是跨学科的意思?】

        5.“中国学”是二级学科,只需向教育部备案则可。这时辛德勇老师插话,问这个二级学科属于哪个“一级学科”?主持人说,到互动环节再解答。【案:我当时也马上有这个疑问:“中国学”所隶属的一级学科为何?我个人认为,稍有学科意识的老师,会本能地想到这个问题。刘伟老师既然提到二级学科,就有必要在第一时间澄清,这个二级学科是挂在哪个一级学科之下的。】刘伟老师又提到,北大和清华为教育部教改试点,有办学自主权。

        6.资金问题。面向社会募款,不使用北大正常办学资金。刘伟老师说:“我们先有这个故事,给社会讲”。大概讲到今年春节,有企业家捐款。【案:就是说,先有“燕京学堂”这个设想,然后针对这个项目募集资金。】

        7.课程。服务于全校。同一门课,分成中文课和英文课,外国学生可全英文上课。【案:我猜是指六个方向概论性质的课。一门课按语种分成两个班,这个说法此前未听说过。】

        8.选址。这方面没有新的内容。刘伟老师只说,六院延续了学生宿舍的功能。不动外墙、围墙,只是修缮。草坪开放。【案:仍然没有给出除了张旭东所说让人“眼前一亮”、王博老师早先所说“原来是燕大女生宿舍”之外的理由。】

        然而,真正引起北大学生不满甚至愤怒的,却是后面的提问环节。关于提问环节,有多个版本的记录,这里所摘录的,是北大未名BBS网友“guohucn”的版本。

        1. 历史系辛德勇老师针对学科设置进行提问:“中国学作为二级学科,它所属的一级学科是什么?为什么在教育部的学科设置里找不到它?”(热烈的鼓掌)

        刘副校长和王博主任请前沿交叉学院院长回答,院长强调了交叉学科的重要意义。

        辛老师欲再问,王博主任强调“每人只问一个问题,应该让其他学生继续提问”。学生高呼“我们愿意让老师问!”但王主任把话筒交给另一位老师。

        2.中文系杨煦生老师发言。百年来,学界只能被动地接受西方观点。以中国自己为主体将是有益的尝试。

        3.信科陈清老师发言。一年制太短;老师们的招生名额太少,平均一个博导不到一个博士名额。

        研究生院刘明利副院长明确回避了“一年制太短”的问题,针对招生名额,强调燕京学堂不占用现有名额。

        光华姜国华教授回答了“一年制”问题:将利用暑期小学期延长学习和实习时间;将提供高质量高密度的课程。

        4. 历史系辛德勇老师再次获得发言机会。“中国学”将历史学包括在内,但自己作为历史系教员却从未有人与他讨论过。那么是谁在代表历史系讲话?中国历史只能使用汉语进行教学。若使用英语讲中国古代史,谈何“以我为主体”?顺便吐槽前沿交叉学院的院长 :文史哲的事情你们理工科不懂!(众人笑,院长呵呵)交叉学科的研究一直就在进行之中:“我自己就做过中国天文史。”历史系在中国古代史方面是最有发言权的。最后说到了静园,强调“我不是北大人,我只不过在这教了十年书,我对北大没感情。但在座的众多学生对学校是有感情的”。要知道“民心向背关兴亡”,学堂放在静园伤害了许多人的情感。现场令人动容。

        5. 英语系主任高峰枫老师提问。为什么放在静园?张旭东先生的回答是“放在静园能让人眼前一亮”(众人笑)。校方能否有更靠谱的理由?信管王军老师继续问,现在静园六院上下两层只有各一个厕所,若作为留学生宿舍,势必进行大规模改造。文物将如何保护?百年老建筑能否禁得起折腾?清华的徐世民书院(按:此系误听误记,应为苏世民书院)若放在工字厅、二校门,他们会如何反应?六院曾经作为女生宿舍,但近数十年来的历史不容抹杀。倘若静园改造成留学生宿舍,一旦这个项目有变,将如何向前人交代?不能靠这些东西吸引学生,而应该提高自身学术水平,使人心向往之,方可建成一流大学。

        基建部领导针对选址静园作答,言语冗长,讲了校方的决策过程。真正有效的信息大概是“决定建立燕京学堂的时候静园恰好空出来了”。

        6. 情绪激动的学生提问:为何刘副校长花了近一小时讲燕京学堂,而对最关键的静园问题只讲了三分钟?场面一度混乱。

        7. 政管姚礼明老师提问。学生拿着写有“中国学”的毕业证书能找到工作吗?校方的回答漏记了。

        8. 校长王恩哥出现。但学生似乎不给恩哥面子。众人抢着要求发言,场面一度混乱。哲学系学生就捐款数额提问。

        刘副校长回答:某香港人捐资一亿五千万用于基建。另有数位匿名捐赠人慷慨解囊,捐资十亿。其中两亿用于医学部,另八亿用于学堂。

        学生继续问,捐款将如何监管?

        答道,主要由基金会打理,学校方面也有严格的财务纪律予以保证。

        9. 校长王恩哥终于抢到话筒了。(嘘声)今天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泛泛地谈了一下学校未来的发展,似乎还有一些寄宿制学院在筹备中。表达了愿意倾听师生意见的态度。(礼貌的掌声)

        10. 情绪激动的学生:除了静园外,还有哪些备选方案?选址静园这个事情还有没有讨论的余地?(群情激动)

        基建部表示校内土地资源紧张。王恩哥校长表示一切都可以讨论。

        历史系韩巍老师提出勺园可以住下这一百人,静园可以仅用作教室,不应作为宿舍。(热 烈的掌声)

        苏姓女老师(编者按:根据其他人的记录,应该是北大英语系的苏薇星老师)发言,恳请勿将静园用作宿舍。

        历史系辛德勇老师发言。强调学生对静园的感情。表示将开一门课,“讲静园的故事”。

        (热烈的鼓掌)

        11. 校领导欲退场,高峰枫老师及众人呼吁校领导考虑学生的感受,延长会议时间。最终刘副校长、王博主任等留下,王恩哥校长离开。校长离开前与辛德勇老师握手低语。

        12. 学生提问,学生能否参与校方的决策过程?(高峰枫老师上前取下两个话筒,交给欲发言的学生)校方表示言路是敞开的,尊重学生意见。

        13. 针对保卫部人员跟踪、限制自由乃至威胁学生一事。保卫部一位副部长提供了伟光正的回答,但描述的众多细节与学生自己的版本诸多不符。此事已成罗生门。

        14. 物理学院李重生老师发言。(李大师终于出场了)选址静园一事激起了如此强烈的反对,能否充分考虑民意,另觅场所。据说红一楼到红三楼将空出,能否把学堂设在那里?请校方参考。(合理化建议啊!)

        15. 古代史中心的陈侃理老师发言,质疑中国学用英文讲授。

        16. 历史系韩巍老师质疑一年学制。

        17. 众多学生继续就广泛的问题发言。刘副校长和王博主任保持倾听的态度,但不再回应。也没有人做记录。

        18. 王博主任与高峰枫、辛德勇两位老师握手。

        19. 有情绪激动的学生提出“事情是不是都由校领导定了?老师和学生有没有发言权?”

        刘副校长和一位校长助理回答,许多事情确实就是校领导决定的,难道每件事都与四万人进行讨论?

        20. 历史系辛德勇老师再次说到没有任何人与自己讨论,校方就把历史学纳入“中国学”之中。情绪激动,拍了桌子。

        21. 英语系高峰枫老师做总结发言,期待能够建立与校方沟通的长期机制。

        22. 刘伟副校长总结发言。将建立常设机构与师生沟通,届时将公布联系方式。章程对一所大学是很重要的。

        23. 最后基建部提到,暑期会对静园六院进行内部修缮。但这种修缮并不意味着学堂就一定设在静园。

        这次沟通的效果如何呢?根据简介写着“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核心吐槽期刊,收入SCI(Stupid Chinese Ideas)目录”的微博“啤酒学报”转的几条北大学生的微博,并不太理想——

        @大丫yayaya:咨询会归来,觉得校方真诚有余应对不足,各方诉求的声音各不相同,归根到底是在P大(编者按:Peking University,即北大)这样一个公民意识强烈的地方,没有一个很好解决师生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机制,静园只是一个触发矛盾的痛点罢了。现场颇不理性的火药味很扯淡,这还是在P大。

        @季星同学:想问句很简单的。今日燕京学堂事件座谈,为何中文系哲学系老师纷纷缺席?历史系辛老师慷慨陈词,英语系高老师苏老师也非常关切。既然是文史哲交叉项目,中文系和哲学系的老师在哪里?以及主要策划者光华学院的蔡洪斌院长呢?

        @上校的金鱼Orz:看了啤酒学报的微博感到狼血沸腾啊。向愿意维护静园,愿意斗争的师生致敬。校方的态度简直让路人转黑。【顿时觉得自己太卑琐了……】

        @东方暮:一方是有现成的行政组织,另一方则大多只是个体,甚至缺少相互的沟通和协调;一方是掌握着行动的主动权,即使抛开另一方亦无所谓,而另一方除了表达坚决的态度之外,毫无办法。总之,一方胜券在握,另一方本质上只有绝望。

        但无论如何,这种师生当面激辩的沟通形式,也会给后来者以启发和帮助,正如另一位北大学生@火犁花723发的微博所说的——

        七月九日,会载入北大校史,多少年没有这种教师学生直面学校的大讨论了。诚心希望这个assembly制度保留下来。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