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无耻之徒》收官9.6,舍不得这神剧完结

2021-05-08 11: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鱼叔 独立鱼电影

这几年,好多部长寿美剧迎来大结局。

前年,大家爱恨交加地送走了《权力的游戏》。

去年,又告别了《摩登家庭》的「美国亲戚」们。

此外,播了9年的《国土安全》,横跨22年的《威尔和格蕾丝》,也正式完结。

它们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也造就了美剧的辉煌。

最近,又有一部常青美剧画上句号。

它以大尺度著称,是无数人的黄暴剧启蒙。

播出10年来,保持着神级口碑:

开局9.3,收官9.6,全11季均分逼近9.5!

今天鱼叔就来聊聊它——

《无耻之徒》(美版)

Shameless

《无耻之徒》堪称美国Showtime电视台的招牌剧。

从2011年到现在,一共拍了11季。

每季豆瓣评分都不低于9.3。

其中,有5季在烂番茄的新鲜度更是高达100%。

是名副其实的高口碑台柱子。

直到现在,回顾20多年来的美剧市场,《无耻之徒》依旧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它最突出的特点,当然就是尺度大。

大到什么程度呢?

别的剧偶尔开开车,这部剧可是每集开火箭。

各种黄段子如家常便饭,说来就来。

对白里经常出现各式脏话,骂人都不带重样的。

剧情本身,分分钟能刷新你的三观。

主角们的谋生手段,不断挑战道德底线。

卖身、偷东西、骗低保、贪小便宜......

各种你想象不到的奇招,这里全都有。

以上这几张图,只能算蜻蜓点水。

正剧的尺度,比这些还要劲爆100倍。

但如果你只看到这些,就大错特错了。

在「19禁」的外表下,《无耻之徒》有一个犀利、现实的内核。

它想讲的,是社会底层的「穷病」。

《我不是药神》

主角一大家子7口人,过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活。

他们既没钱也没学历,想要活下去,只能放弃尊严,学会「无耻」。

这便是剧名的含义。

一家之主爸爸弗兰克,就是家里最「无耻」的人。

他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不劳而获。

每天起床后的日常流程,就是想法子骗低保、偷家里的钱、睡有钱女人。

从各种不光彩的渠道谋得钱财,再去酒吧买醉,喝到烂醉如泥。

第二天,再重复以上所有步骤。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老婆因为受不了弗兰克好吃懒做的德行,一气之下离他而去。

但这并没有打消他不劳而获的陋习。

养家的任务,反而落在了女儿菲欧娜的身上。

菲欧娜是6个孩子中的老大。

9岁就开始照顾弟弟妹妹,给他们做早饭、洗衣服、打扫卫生。

打小就承受了太多成年人才有的压力。

虽然菲欧娜为这个家,没日没夜的付出。

但她也有「无耻」的一面。

她吸过毒、吃过牢饭、还被人追杀。

睡过的男人不计其数,感情关系一团乱麻。

除了菲欧娜之外,这个家里的其他孩子,也各有各的「无耻」。

老二利普,走上了父亲酗酒、约炮的老路。

他本来有着超高的智商,却「自甘堕落」,葬送了名校之路。

老三伊恩,是个深柜。

最早在一个小卖部打工。

下了班,就跟已婚老板在杂货间乱搞。

老四黛比,对成人的世界充满好奇。

结果还未成年,就偷吃禁果,搞大了肚子。

老五卡尔和老六利亚姆,也不是省油的灯。

前者有明显的暴力倾向,后者从小就口无遮拦。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个别人口中的「下三滥家庭」。

各有各的无耻之处。

可就是这样一个「无耻家庭」,不仅越拍越火,还收获了一批死忠粉。

因为它足够真实。

剧情不加任何美化地,暴露出底层生活最难堪的一面。

弗兰克一家人找工作时,因为没学历没特长,经常被嘲笑、歧视、看不起。

从一开始,他们面临的困难,就是在温饱线上挣扎。

你可能很难想象,美国底层家庭穷到什么程度?

喝牛奶要兑自来水。

衣服脏了,翻个面继续穿。

被逼到无路可走,只好开始偷蒙拐骗。

为了骗低保,亲戚死了也不报警。

为了用厕纸,悄悄跑到公厕去偷。

为了开点荤,全家上阵忽悠司机,进而搬空货车。

这些行为单拎出来,分分钟要被扣上「三观不正」的帽子。

但是跟弗兰克一家讲三观、讲道德,未免显得有些「何不食肉糜」了。

对于他们来说,道德是不愁吃穿的人才享有的奢侈品。

正如《寄生虫》里那句经典台词:

「如果我有这些钱的话,我也会很善良,超级善良。」

《寄生虫》

对弗兰克一家来说,如何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只能往后排。

就像老二利普所说:

「穷鬼赚钱的方法就是坑蒙拐骗,要是规则转变了记得告诉我一声。」

除了情节的真实之外,角色也被塑造得十分真实。

剧里的7位主角,都「无耻」得很复杂。

他们各自的性格和选择,都受着贫穷困境的深远影响。

先拿父亲弗兰克来说。

他看上去是个标准的人渣,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鬼混。

但其实他也曾上过大学(中途辍学),读过不少书。

喝多的时候,偶尔会莎士比亚上身,蹦出几句文绉绉的句子。

有一次,他甚至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策划了一起流浪汉庇护所的维权运动。

很难想象,一个大学生是如何沦落到这种地步。

但不能否认的是,正是这种反差感,才让角色的生命力有了厚度。

他曾在冰冷的冬天,把孩子丢在路边,让人恨得牙痒痒。

也曾为了孩子的安危,与恶霸叫嚣,让人看得心头一暖。

这就是弗兰克的复杂性。

像弗兰克一样,这部剧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环境当中,去理解他们、塑造他们,这就是编剧的创作准则。

大姐菲欧娜,也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她令观众又爱又恨。

爱,是因为她永远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强调「家最大」。

为了家庭,她可以放弃一切。

恨,是因为,她是个对感情不负责的「渣女」。

有了对象,还想睡对方的弟弟。

结了个婚,还忍不住要出轨。

但这就是菲欧娜身上的复杂性。

因为家庭的原因,她自卑、敏感、易碎,极度缺乏安全感,对待感情难以定心。

只有跳出家庭的束缚,她才敢真正接受一个人、一段感情。

所以,菲欧娜最终选择开始新生活,离开了这家人。

角色的复杂性,让这部剧有血有肉,充满真情实感。

这些游走在好与坏之间的人物,也是对观众的考验。

在这个崇尚成功学的社会,人们是否还愿意看一群「失败者」的故事?

当同理心变得越来越稀缺时,还有多少人能理解他人的困境,尊重人性的复杂?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耻之徒》绝不像《摩登家庭》那样人见人爱。

它浑身带刺,不加粉饰地呈现底层的困境,以及他们毫不体面的生活。

但却从没有被诟病「卖惨」或「消费苦难」。

因为在苦难之下,这部剧有着鼓励、理解和包容的底色。

剧里不乏感人的情节。

特别是三弟伊恩与对象的10年感情长跑。

二人从相识相知、到吵架不合,再到最后步入婚姻殿堂。

起起落落的经历,给性少数群体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其实,回顾该剧整整11季的剧情。

会发现,这样的时刻,并不少见。

三弟伊恩在看到一起车祸现场后,开始思考陪伴家人的重要性:

工作固然重要,但还是要多陪陪家人。

不要让最亲近的人,感到孤单与寂寞。

弗兰克在经历了一场大病后,会提醒孩子们时间有多宝贵:

「时光很宝贵,别TM浪费了,祝你们能好好生活下去,我知道你们一定会的。」

菲欧娜在选择是否离开家庭的时候。

会被朋友点醒:人生短暂,应该为自己而活。

美国有一句谚语说得好:

「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

(当生活给了你柠檬,就把它做成柠檬水吧。)

这也道出了《无耻之徒》的真谛:

困难总会有的,但人不能被困难打倒。

就算活在阴沟里,也不要放弃希望。

鱼叔追了《无耻之徒》很多年,总是会被这种精神所鼓舞。

看到了第11季,这种感觉依然不减当年。

而且,令人欣慰的是,这部剧丝毫没有烂尾。

最后一季依然保持了豆瓣9.6的佳绩。

那些陪伴了观众10年的角色,都在最后一季,迎来了人生新转折:

老三伊恩考虑生一个孩子。

老五卡尔当上了警察。

老六利普即将迎来第二个孩子。

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属。

虽然弗兰克死于新冠,但在生命结束前,他也与家人解开心结,达成和解。

虽然《无耻之家》落下了帷幕。

但它留给人们的感动和温暖,却没有因此停止。

鱼叔还记得,知乎上有个热度很高的提问:如何评价美剧《无耻之徒》?

热评前几位中,有一个回答说出了鱼叔的心声。

大多数影视作品,描述的都是白富美、高富帅、黑帮大佬等少数人。我们爱看,是因为它们能让自己体验无法经历的人生。

但普通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是挣扎。

是每天得过且过的一生。

是不敢停歇的负重前行。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被生活打败,迷茫过、走失过。

或者我们努力了一遭,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但我们知道,生活还是要走下去。

《无耻之徒》正好给了我们继续走下去的信念和勇气。

虽然生活虐我千百遍,但我依然能对它竖起中指:

有什么大不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全文完。

原标题:《收官9.6,舍不得这18禁神剧完结》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