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史瞬间】南皮县的抗美援朝(三)

2021-05-08 17: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党史瞬间

· 1921-2021 ·

拥军优属 掀起高潮

从 1951 年 4月开始,为了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全县的抗美援朝运动进入了普遍订立爱国公约和增产捐献阶段。通过召开各阶层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启发教育,至 11 月初,全县订立爱国公约的村数达到 299个,占全县村的88%。各村在普遍开展订立爱国公约的基础上,一个以植棉为中心的爱国增产运动在全县掀起高潮。乌马营区双庙五拨村家家订立爱国公约,保证多种棉花。村民高殿全说:“朝鲜在中国的大门口,叫美国鬼子打进大门来就坏啦,别说种好一亩棉二亩田对自己还有利,就是对自己无利也得种,因为有了国才有家。”全村种棉 1499 亩,比上年增种 480 亩。为保证抗旱种棉,全县共挖新井 1952 眼,其中挖砖井 78 眼。当年,上级分配全县植棉 13 万亩,在增产节约运动的推动下,干部群众情绪高涨,干劲十足,结果完成了20.8 万亩.超额完成了 7.8 万亩。

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号召:要求全国人民做好三件事:(一)普遍推行爱国公约;(二)增加生产,增加收人,捐献飞机大炮;(三)优待和抚恤烈士和革命军人家属。德州地委发出指示:“响应抗美援朝总会号召,全面开展抗美援朝运动。”于是,在县委领导下全县普遍开展检查、修订爱国公约,进一步掀起捐献、拥军优属热潮。8月初,全县召开了抗美援朝代表会,听取了赴朝慰问团员代表的报告。与会人员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忱。会后,各区、乡都先后召开代表会、英模会和群众会,通过回忆、对比,控诉等方式深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机关团体到家庭个人,广泛开展补充修订爱国公约,增产捐献、代耕优抚活动。县委按每个区当年收入情况,拟定了捐款数额:潞灌区 3 万元(原文献中为旧币,本文所用人民币单位一律换算为新币)、王寺区 2 万元、城关区 2000 元、乌马营区2000 元、店子区 3000 元、泊东区 3000 元.在动员捐献时,县委强调自觉自愿,分期分批,农民根据季节收入,职工分月。通过广泛宣传,广大群众捐款热情高涨。城关区捐了 4 千元,超过原计划的一倍。北花园村 55户,捐款120元。该村曹大娘说:“过去我受罪挨饿,共产党来了才翻了身,美国鬼子又来侵略啦,我准备捐款 6 元,先拿上 3 元,我多贩几次青菜,吃点孬的就行了,反正咱不比志愿军艰苦。”王寺区康庄子徐大爷捐了 6 斤棉花钱,乌马营区双庙五拨村叶玉树捐了 7 斤小麦。全县年内捐款达到 7574.7元,另有大批粮食、土特产品,军鞋、慰问袋等。群众积极交“抗美粮”“爱国粮”,大家说:“我们不吃不喝也得拿好粮食供应前方。”各村打着锣鼓,赶着大车,车上插着彩旗送交公粮,大多数村一次交清。泊东区仅用了 6天,就全部交齐,送交的粮食又干又净。

时期沿袭下来的优抚办法。县内实行代耕一般采用固定制(固定专人代动,优抚的重点是搞好代耕。为烈,军、工属代耕,是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深人开展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的推动下,全县广泛开展优抚話耕)和资耕制(确定代耕工资粮)两种办法,做到代耕、代种、代锄,代收,不论采用哪种办法,保证优抚对象的耕地产量不低于一般群众。5 月 16日,地委发出《迅速检查代耕,做好代耕工作,彻底解决军属生产与生活的困难》的指示,各区、乡先后建立了拥军优属委员会,定期检查代耕,及时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困难。对认真代耕的模范人物,给予适当的表扬奖励;对代耕做得不好者给予适当的劝告和批评;对破坏或无故耽误优抚对象生产的人员,给予必要的惩处。广大干部群众对拥军优属的热情非常高涨,王寺区陈官屯村 1.2 万斤代耕粮,两天就交清了。广大团员、青年、妇女、少先队员主动地争相参加各种义务劳动,为烈军属做好事,努力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双庙五拨村每天有 40 多个妇女上午校,同时保证给4户烈军属做活。各级政府在分配救灾款物时,优先照顾烈军属,1953年全县下拨救灾款 33 万元,仅烈军属及在乡军人补助就拨了 9.4 万,占拨款总数的28.5%。另外,享受照顾的还有社会赈济粮,生活补助款、实物补助款、房屋修建补助款,子女在校助学金等 10 余项,从而形成烈军属处处要人尊敬的良好氛围。

创 作:侯和美

原标题:《【党史瞬间】南皮县的抗美援朝(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