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省媒体看平凉】静宁:“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2021-05-10 19: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时序更替,花舞春风。“数字化产业”的加速推进,是今春静宁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大亮点。全县各层级各领域以乡村振兴为主线,突出“产业兴旺”这一基础性要素,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新技术、新业态的叠加推进作用,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各乡镇以争先进位、你追我赶的精神风貌,纷纷打出了一张张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春季农业农村工作牌,一幕幕劳动创造幸福的生动画面在成纪大地上铺天盖地上演。

“智慧养牛”开启肉牛养殖新里程

4月13日,在静宁县昊康牧业养殖基地,大屏幕弹出的“静宁县牛产业智慧信息中心”页面上一目了然地显示出全县畜禽类每日价格动态图。该系统包含了养殖生产管理系统、动物防疫监测系统、屠宰管理系统、牛产业大数据、专家在线等子系统,将实现线上智能化养殖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汇总得非常周到。

这是昊康牧业实现“智慧化”养殖的一个缩影,从入栏时各项指标的监测到日常饲草喂养,再到出栏时进入市场的每个环节,都实行了数字化跟踪服务。

昊康牧业自2021年2月开工以来,经过一月快马加鞭的建设,于3月底顺利建成并投产。目前已引进肉牛1200头,累计完成投资5000万元。该基地围绕全县“南果北牛”“双百双十”产业发展目标,依托“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产业发展“静宁模式”,坚持“饲草种植—肉牛养殖—肥料加工”产业发展循环路子,着力打造全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全省十亿级肉牛(静宁)产业园“核心区”,以及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园“示范区”。

“智慧养牛”,开启了静宁肉牛产业发展的新里程。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甘肃雄康牧业、甘肃春盛康达等规模化养牛企业(小区、合作社)136个,打造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30个,建成饲草青贮加工企业3家,有2000吨以上有机肥生产线4条,全县牛饲养量14.8万头、出栏4.8万头,其中平凉红牛饲养量达到5.5万头、出栏1.8万头,畜牧业增加值4.6亿元,其中肉牛产业增加值达2.47亿元。

“智慧果业”让果园管理更精准

草木荣发,四野泛绿。记者来到城川镇吴庙村的静宁智慧果业科技创新产业园,看到一株株身穿白膜外衣的苹果苗在春风里滋滋作响,工人们忙碌的人影散落在偌大的矮化密植园里。该园规划面积2773亩,立足“苹果小镇”建设,以数字化理念为核心,打造特色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和展示区。该园的建成即是全县重头文旅项目“静宁35°苹果谷”的前沿门户,也将成为全县果品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

每天亲临现场督导的镇长贾军平,风吹得一副黑面堂。他告诉记者,眼前的产业园建成后,将安装使用先进计量设备精确记录果园每天的土壤干湿情况、营养肥水补给需求,并对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所有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经过精准、科学、有效的决策分析后,利用智慧化水肥补给系统进行“智慧化管理”。

这是静宁县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全县农业提供精准服务的实践。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构建苹果产业大数据平台,以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和苹果产业一张图平台为两大支撑,实现苹果产业发展相关各类涉农数据的整合集成、开放共享与地图可视化分析,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数据、统一管理的“三统一”苹果产业大数据体系,构建天地空人机一体化智慧果园产业大数据四大系统,运用农业物联网、苹果生产环境监测、无线水肥一体化灌溉、可视化管理、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视频培训、大数据管理中心等,探索搭建互联网“滴滴农服”平台,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更大范围内服务供给与需求线上对接,推动形成区域性、全国性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网上果业医生,拓展果业社会化服务大市场。

近年来,结合果品产业的转型升级,该县着力提升农业服务智慧化水平,加快推进县域农业数字化发展进程,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在养殖业、果品产业、社区治理、电子商务、气象监测、交通路况监测等领域正在推动数字化设施全覆盖,为数字乡村建设蓄能,也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

“智慧文旅”加分红色教育双效应

在该县界石铺镇红色教育研学基地VR体验室里,数字化带来的震撼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穿越感,而基地聘请的红寺镇文坪村周岔社龚氏三代皮影班,利用皮影这一传统戏剧表演形式将红色故事《余新元》献给前来开展研学活动的同志们。

上述红色文旅项目正在向数字化发展的方向上开辟前景,按照“红色小镇”的总体定位,以红色教育研学基地为支撑,利用数字化手段,全流程升级服务环节,为红色圣地界石铺打造出令游客更流畅便捷的舒适体验,并以红色文旅为龙头,结合以“果品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业,带动全县文旅经济破壁发展,从而达到精神提升和经济发展的双效应。

据了解,作为远近闻名的红色圣地,界石铺镇围绕“红色小镇”的定位优势发散红色思维,大作红色文旅文章,以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为核心,结合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省级综合建设示范村、继红村红色旅游产业提升等项目,对继红村村部进行改扩建,增加红色文化元素,新建红色记忆馆,并建成红色教育研学基地一处,配备红色教育VR体验器材,编剧红色故事皮影戏,策划开展“走一次长征路、听一次红色主题课、开一次党史教育研讨会、讲一次公开课、看一场红色电影、吃一次红军餐”等系列文化活动,在传承长征精神,接收红色洗礼中,通过布局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开展直播带货发展电子商务,提质壮大“红色旅游+红牛养殖+饲草种植+果业开发+小杂粮种植”五大产业,全力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智慧管家”管出基层治理新气象

数字建设在静宁的推广,远不止于产业领域,该县八里镇为破冰基层社会管理困局,专门研发了一款以互联网为支撑,集信息化、可视化、实时化为一体的微信应用小程序——“八里镇村民大管家”。这款可实现村民村务自治的智慧化管理平台,集八里党建、红黑榜、法律法规、便民服务、积分八里、村民说事、网格八里等七大功能为一体。小程序显现大功能,该程序的上线运营实现了基层治理信息化,建设融菜单化服务、积分制管理、网格化运行于一体的基层社区管理,打造除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在“智慧管家”的管理下,该镇呈现出人人参与村级事务、人人监督村级事务、人人点赞村级事务的和谐局面。

作为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一笔,数字乡村建设,即是推动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实现城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博弈点,也是发展各新兴业态的先锋棋,离不开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互联网平台等的共同参与和协同作战!

经过多年探索发展,静宁县借力“互联网+”,立足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主流技术,把数字乡村建设全面融入各层级、各领域的相关规划中,使之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动农村传统基础设施向数字化转型,推动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结合工农城乡关系的重构和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升级,推进智慧农业、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物流、智慧劳务等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建设数字静宁。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李娟淑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原标题:《​【中省媒体看平凉】静宁:“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