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车顶维权”背后的监管命题

2021-05-10 21: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文/于平

近期,发生在上海车展的“车顶维权”事件,引发举国关注。

在舆论压力之下,特斯拉终于一改此前的傲慢姿态。先是公开道歉,后来又通过媒体公开了涉事车辆事故发生前1分钟的行车数据,指出在事故发生前的30分钟内,驾驶员有超过40次踩下制动踏板的记录,同时车辆有多次超过时速100公里和多次刹停的情况。特斯拉同时表示,愿意接受任意权威机构的检测,并毫无保留地配合监管部门开展深入调查。

在这一事件中,特斯拉车主因自身过激维权举动而触犯法律,受到拘留处罚。特斯拉也因对待消费者的敷衍态度,咽下声誉受损的苦果。这显然是一个双输的结局,值得当事双方警醒和反思。不过,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在新能源车逐渐进入千家万户后,对于这一有别于传统燃油车的新技术产品,如何实现有效监管,无疑是当下监管体系所面临的新挑战。

事实上,特斯拉电动车已经不是首次陷入事故争议,除了“刹车失灵”,此前还出现过“自燃”“突然加速”“续航打折”等风波。并且,除了特斯拉,其他品牌的新能源车也频频受到质疑,比如奇瑞新能源车曾被指刹车失灵、蔚来比亚迪曾多次发生自燃事故。至于续航打折,几乎是所有新能源车饱受诟病的问题。这些迹象表明,伴随着市场体量的不断增长,新能源汽车也进入了事故爆发的高峰期。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建立在传统燃油车基础上的监管体系,似乎已经力不从心。此次特斯拉车主“车顶维权”事件的背后,就暴露出诸多监管空白。比如,特斯拉电动车多次被曝出“刹车失灵”,许多业内人士分析,这与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有很大关系。驾驶者的脚松开电门时,车辆不是逐渐减速,而是自动刹车。这种模式将对驾驶者的肌肉记忆产生极大影响,当遇到突发情况时,很容易电门到底,而真正的刹车踏板却因使用频率大大降低,很容易被驾驶者遗忘。

类似的“单踏板”模式,有利于动力回收,因而正在新能源车行业中广泛应用。但是这一模式造成驾驶习惯的改变,是否会带来安全隐患呢?此前,特斯拉对于“刹车失灵”的质疑,曾声称“这是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从自动驾驶到刹车系统等等,特斯拉确实称得上是一个新产品,但是既然在市场上销售,就应当是一个绝对安全而成熟的产品,而不能轻易拿消费者当试验品。

“车顶维权”事件的背后,还暴露了另一个重要问题。特斯拉属于高度智能化的新能源车,记录了大量用户数据如行车记录、操控痕迹等等,这些数据到底属于谁?真实性又该如何判定?此次,特斯拉公开了涉事车辆事故发生前的行车数据,就遭到车主一方强烈反对,认为这是侵犯隐私,对此法律界人士也意见不一。此外,对于特斯拉公布的行车数据,不少人都怀疑其真实性。特斯拉官方对于行车记录数据的解读,也受到质疑,一些专业人士甚至认为,这份行车记录恰恰能够证明存在“刹车失灵”。

很显然,面对诸如此类的争议和质疑,能够对行车数据作出客观中立判断的,唯有第三方鉴定机构。然而,目前国内的第三方鉴定机构究竟有多少能胜任这一任务,恐怕并不令人乐观。此前媒体曾报道,在一起特斯拉车辆事故争议中,车主反映刹车和油门全都踩不动,并将特斯拉告上法庭。然而,事故车辆经历三次检测,却出现了两种鉴定结果。有专家进一步指出,对于此类带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汽车,不仅国内没有出台检测标准,国际上也缺乏相应的规范。

基于监管部门的强力介入和特斯拉的积极应对,“车顶维权”事件最终应当能够妥善解决。不过,如果不全面理顺类似事件背后的安全标准、监管规则、权利保障等问题,消费者与“特斯拉们”之间的争议就不会停止。显然,这是汽车产品逐渐步入新能源和智能时代后,必须破解的监管新命题,如此,新技术和消费者才会共享双赢的成果。

原标题:《“车顶维权”背后的监管命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