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刚刚,徐州在省里汇报

2021-05-13 10: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高铁通达能力居全国第一方阵

棚户区改造总量居全省第一

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一

……

刚刚

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南京召开

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

——城乡建设专场发布会

徐州作为全省地级市的典范

介绍了在城乡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成就篇

3300亿!634项城建重点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亮点纷呈

徐州立足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不断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在全省率先启动2020—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构建多元组团、开放联动的城市空间格局。

“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约3300亿元,实施城建重点工程634项,地铁1号线、2号线相继开通运营,成为淮海经济区首个拥有地铁的城市;3号线将于6月底开通运营,6号线正在加快建设,地铁成网指日可待。

城市重要功能性项目有机更新,苏宁商务广场、城东环状休闲公园、潘安湖湿地公园等相继建成开放,第一人民医院迁建、一中新校区等30多所中小学校、10余家农贸市场和街坊中心等民生项目相继完工投入使用,三级医院实现县域全覆盖,中心城市商贸、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进一步提升。

综合交通网络加速完善,交通线网总规模达到1.88万公里,新增759公里,现代化、立体化、便捷化综合交通骨架网基本形成。郑徐客专、徐宿淮盐铁路、连徐高铁通车运营,新增高速铁路321.3公里,“米”字型高铁枢纽即将成型,高铁、普铁通车里程均居全省首位。

建成城市快速路总里程109公里,放射状快速化公路网初步形成,90%以上的乡镇实现30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网。完成观音机场二期改扩建,新沂通用机场建成运营。

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成形,全面梳理挖掘历史记忆、古城符号和文化元素,着力打通贯穿整个老城区的南北向历史文脉,构建串点成线、结线成网的历史文脉保护开发体系,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汉文化名城,楚风汉韵的城市文化特质不断彰显。

全国第一方阵!高铁通达能力

交通运输服务提档升级

快速化出行能力大幅提升,地铁、高铁、航空、高架、高速出行实现无缝对接,高铁始发班列由2015年的11班/天,提升至目前的37班/天,通达能力居全国第一方阵。

航空联通国际国内60个城市,客运量突破300万人次大关。开通4条毗邻公交和2条城际公交,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27%,丰县、沛县、睢宁县列入首批11个省级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示范县,提前两年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升至最高的5A级。

均等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联合公布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及省公交优先示范和绿色出行创建城市。

农村物流示范县和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丰县、新沂市成功创建省级农村物流示范县,丰县“商农共网、统仓统配”被交通运输部表彰为全国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多式联运发展速度加快,开通公铁水、河江海等多式联运线路32条,累计开行国际班列超过600列,徐州交通运输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力大幅提升。

交邮融合发展成效明显,构建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年均增长33.7%,实现建制村“村村通邮”。

全省第一!棚户区改造总量

住房保障工作多点开花

全市实施棚户区改造约6500万㎡,新开工建设定销房27.27万套,改造总量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荣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激励支持的地级市,110多万群众实现“出棚进楼”。

“十三五”期间,通过租购补等多种保障方式,全市累计保障和解决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17476户住房困难问题,发放租赁补贴1556.27万元。

全市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由2015年的21.23%提高到2020年的29.27%,位次由全省第8提高到全省第3,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定“十三五”期间达到23%的指标任务。

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1740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重点对象搬入新居。

以“绣花功夫”开展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老旧小区106个。启动实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建成使用28部,正在建设116部。

走出徐州特色乡村振兴发展新路

乡村建设迈出可喜步伐

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探索形成了集中居住的“睢宁模式”、空间治理的“邳州方案”、环境整治的“铜山样板”、乡风文明的“马庄经验”等一批先进典型和实践品牌。

着力破解农村发展人、地、钱等制约要素,创新实施以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为主要内容的“三乡工程”,截至2020年底招引工商企业106 家,落地产业项目712个,吸引下乡人才3600 余名、返乡能人2500 余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国家宅基地改革试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等一批重要国家级试点先后落地我市,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突破。

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持续改善,4G网络、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实现全通达,城乡供水一体化入户率、镇村公交开通率均达100%,城乡融合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

绿色发展实现华丽转身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视察时“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谆谆嘱托,坚持标本兼治加快生态修复,探索形成了《黄淮海平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标准》《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技术标准》2项生态修复标准,并在2019年徐州市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举办的徐州城市绿色发展国际论坛上发布,将徐州生态转型的经验向全球推广。

2019年出台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安排生态修复重点项目六大类119项,总投资约131亿元,城市规划区内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建成区废弃采石宕口、黑臭河道得到有效治理。

构建形成“徐风汉韵、厚重清越、景成山水、舒扬雄秀”的徐派园林新体系,市区园林绿化建管水平不断提高,公园提升改造、公园绿地便民提升等工程基本完工,新增公园绿地面积400公顷,截至2020年底,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6.32平方米。

编制完成国土绿化提升规划,完成成片造林面积20.4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森林覆盖率达到27.15%、居全省第一,林木覆盖率达到30.54%、居全省第二。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走在全国前列,试点任务清单基本完成。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和原生垃圾“零填埋”。

循环经济产业园勇闯无人区、当好先行者,历经3年由蓝图变为现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场化建设运营样板。

面对关于“徐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方面,有着怎样的经验做法和发展规划?”的提问,徐州这样回应。

展望篇

2025年,力争跨入"万亿俱乐部"行列

提升城市首位度。城市首位度是衡量一个城市集聚辐射带动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围绕打造淮海经济区经济、商贸物流、科教文化、金融服务“四个中心”,全面提升徐州的产业支撑力、城市承载力、发展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目前,外省市户籍在徐购房、来徐就业人口、来徐就医就诊量占比都超过了1/3,去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7位。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各项首位度指标一般在1.5左右,绝大多数指标位居区域第一。

下一步,我们力争到2025年,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首位度显著提升,跨入“万亿俱乐部”行列;到2035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首位度达到2以上。

全力打造极具引领力的淮海经济区“CBD”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坚持把做强城市功能、做优城市品质作为重中之重,构建科技、金融、开放、信息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体系,集聚效应正在显现,制定实施人才招引一揽子政策,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心城市集聚高端资源要素的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力显著提升。

近几年市区每年实施城市功能性项目100个左右、年度总投资600亿元左右,推进淮海国际陆港、金融集聚区、淮海国际博览中心、国际会议中心、高架快速路等重大项目实现突破,高铁“米”字型枢纽雏形显现,公共交通迈入“地铁时代”,全力打造极具引领力的淮海经济区“CBD”。

牵头共建共享幸福淮海“大家庭”

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牵头组织召开首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建立健全全方位区域合作新机制。

推进交通共建,研究编制《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交通一体化专题规划》,徐菏高铁已纳入省发展规划,徐淮快速通道进展顺利,徐连高铁、徐宿淮盐铁路、徐宿快速通道通车运行,以便捷交通支撑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推动产业共兴,抓好分工合作、协同创新、共建园区等重点任务,构建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

推动环保共治,深化相邻地区互动协作,积极开展区域跨界环境执法联动;

推动服务共享,发挥徐州科教文卫资源比较优势,实施淮海经济区教育合作,推进区域内医保报销异地结算、异地养老政策“通关”以及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建设,共建共享幸福淮海“大家庭”。

为徐州点赞

让我们期待幸福淮海“大家庭”

文字:朱友钦 蔡洁

图片:陈艳 许晨 郑舟 早安徐州

原标题:《刚刚,徐州在省里汇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