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红新:商二代,站起来

王红新
2014-10-13 19:43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演讲人:王红新(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执行院长)

        主题: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企业家二代的培养

        时间:2014年9月19日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编者按】

        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家都已年过花甲,接班问题是当务之急,而且差不多是同一时间段集中交接班。因此需要消灭中国未来十年民企集中接班的“共振现象”危害,减少经济波动幅度。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执行院长王红新在演讲中表示,第一代企业家大多数比较重视政商关系,甚至有些依赖,这是与他们创业时期的社会特征分不开的。他认为,能博得社会和消费者欢心的企业家是站着的。

        在王红新看来,未来的接班模式有两种典型选择:第一,你可以管理接班,老头子退休了我接班,继续把这个企业原有业务做大做强;另外一个叫资本接班,资本接班就是企业主体存在,但经营模式不一定存续,可以把企业资本化,迎合现在新型的经济形态再创业,再铸辉煌。

        以下是王红新的演讲摘录,授权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刊发:

        今天的演讲我想从交大的历史说起。交大的创始人盛宣怀与家族企业传承也有渊源,盛宣怀其实是中国第一个做家族基金的。他看到日本的家族企业延续性很强,都是源于家族基金的作用,所以他去世后,让他的老师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来清点家产,有1000多万两,这个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数字,其中拿出一半成立了“愚斋义庄”,这个基金由他五房子孙在掌管,这个基金本来是不能动用,是要世世代代延续下去的,但很可惜当时法制没有健全,所以他的夫人去世后,几个儿子经过当时的民国政府同意分掉了这个基金。很可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族基金就这样没有了。如果能够延续到现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案例。

        我们非常看重《基业长青-创二代培养计划》这个课程,因为二代企业家代表着中国未来商业。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几个故事。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企业二代的培养?

        第一,为什么要做这个课程?我与前几期同学也分享过,几年前,我接待扬子江药业集团的总监谈双方的合作,交流中他的一句话给我很大的触动,他说我们老板现在最关心的问题不是企业的发展,当时他们企业税后利润是8亿,由于是独资,董事长一年大概有六七亿的分红。他们老板最关心的事是他的儿子。董事长的儿子对企业接班兴趣不大,而且一些局部接班安排也不成功。他的老板说如果谁可以把我这个儿子培养好,能够接好他的班,愿意给他50%的干股。这位企业家看似玩笑之语,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信号,在中国这个现象非常普遍。为什么?因为我们和全球其他的主要经济体不一样,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商业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们的政治没有影响商业的延续。

        改革开放前我们只有计划经济,没有商人。1978年以后随着政策松动,开始出现了第一批所谓的个体户、个体承包者,后来变成了厂长、经理,最后成为我们现在讲的企业家。中国人的创业基因是很强的,根据最新的统计,中国的工商企业总数3900万,规模以上的有1000多万家,也就是说,不管是商人,还是个体工商户,生命周期基本上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1981年开始大爆炸,1984年是我们所有中国大企业的元年。30年过去,当时创业的那批年轻人现在都进入花甲或古稀之年,接班是当务之急,而且差不多是同一时间段集中交接班。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差不多90%的家长都希望父子传承,就是家族的传承,职业经理人传承的比较少。我们在招生面试时做过一个调查,有接班意愿的二代企业家不超过1/3,90%和30%,这两个数字落差表明这里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时,我们看到了另外的数字,美国布鲁克林家族研究院研究表明,大概只有4%的企业可以活过三代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从爷爷开始,到儿子,再到孙子这里,如果是25家企业,只剩下了1家,其他的都没有了。如果在一个非常离散化的生命周期里面是无所谓的,一个企业倒了,新的企业起来了,但是如果我们成千上万个同样生命周期的企业倒闭的时候,就出现了物理学上的共振现象,就是同样通过一个桥的时候,齐步走的破坏力远远大于每一个力相加之和。

        如果我们出现这样的情况,又只有4%的成功率,那么中国经济有可能出现一个非常大的周期性波动,会有非常多的企业在同一个时间没有了,这对整个社会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认为,重视二代接班人的培养,提高他们接班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技能,同时让他们热爱商业,提高他们接班成功率,避免经济大的周期波动,这不仅仅是某个家族本身的事,它事关就业、税收、社会福利,因此应该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因为每一个民营企业做大了,都是一个社会化的企业,创造了税收,解决了就业。所以他的成败,绝不仅仅是某一企业本身的事,是全社会的事。

        基于此,我们认为大学应该有使命进行中国民营企业家接班的研究,这也是我们的出发点。

二代如何接班?

        第二个我想谈谈为什么会出现4%的现象,也就是接班成功的少,不成功的多。有几个不成熟观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做企业做商业是要有天分的。当当网的CEO俞渝给我讲了一件他儿子的故事,有一天儿子对她说,妈妈,你不能对我要求太高,做企业来说你是千里挑一的人,而作为你儿子的我却是平常人,你们的期望值要求太高,我是做不到的。儿子的话对她的触动特别大。事实确实如此,不能上一代企业做的成功,就以此类推,儿子就一定有那么高的商业天赋,天赋不是所有人靠遗传就可以继承的。

        第二,对商业要热爱。我们很多创一代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超级工作狂,除了工作没有别的爱好。我认识的一位大企业家和我说过,他曾经大年初一就上班过,最早上班的记录是早上四点,每天差不多工作14个小时。每次出差,秘书带着两个大箱子,里面是各种各样的报销凭证,公司一年销售1000亿,500块的报销额度都要他亲自批,辛苦至极。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企业家,而且是做得非常极致的企业家,他有极高的商业天分,除此之外,他对商业非常热爱,视企业如生命。但这种精神很难在二代身上出现,也不应该出现,因此二代接班的精髓不提倡继承创一代的超级工作狂精神,应该有其他的创新。

        中国的文化不太提倡所谓的家族企业提法,目前官方正式文件“家族企业”名词出现的非常稀少。家族企业的定义是什么?就是第一,你要完整的传承到三代以上,才叫家族企业,两代只能称为家庭企业。第二,家族要多分支,因为独生子女政策,中国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儿子或女儿,不可能多分支,现阶段中国典型的家族企业还是比较稀少的。但是在国外,家族影响力非常大的,很多政治的影响都跟家族有关系,非常著名的家族比如肯尼迪家族。我今年4月份在费城跟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先生交流的时候,他就讲到,奥巴马之所以能当总统很大程度上跟肯尼迪家族有很大关系。老肯尼迪在投票的时候接受媒体的采访,媒体就问:你支持谁?其实当时希拉里的民间呼声比奥巴马要高,最后老肯尼迪说我支持奥巴马,对民意影响很大,老肯尼迪讲完这个话之后一个多月就离世,因此他们开玩笑说,如果他早走一个月,美国总统就易主了。这些话可能有些夸张成分,但证明国外很多的望族,对国家经济政治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大很多。在中国,我觉得所谓的家族传承更多的是商业传承层面。

        第三,商业组织本身是生态型组织,它是有生态规律的。这里面就存在很多文化冲突和融合的问题,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现在已经开始接班了,但是据我知道这是很苦恼的问题。两代人在不同商业氛围和商业环境下有不同的商业认知问题,要结合教育的背景和中国现实的背景。企业是生态型组织,对二代而言,涉及到你的观念、领导力和团队融合的问题。你们的父辈有很高的影响力,但是不是代表他们打造的团队能够心悦诚服接受你的领导。你如果不表现足够的商业修养和商业主导力的话,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什么接班遇到挑战。

        第四,企业本身也有生命周期。最近的统计,欧洲的企业平均寿命是11.3年,日本是8.7年,中国是3.7年。中国一方面发展很快,另外一方面我们各方面的挑战也很大。当然上面的数字主要是指中小企业,真正大企业的生命周期应该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有一个统计数据,全世界前100名存活时间最长的企业表,榜首的是日本的金刚组,已经一千多年了,第100名是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家族磨坊企业,也传承了近300年。但是很可惜,中国的商业文明虽然号称从商代开始,我们拥有数千年的商业文明,但这个前100家榜单里面找不到一家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实际上都是新生儿。

        第五,接班遇到的挑战就是父子代沟或者父子障碍。有一个说法叫“树荫效应”,“树荫效应”就是站在树荫下面的人别人是看不见的。这种树荫现象其实是很多接班人的心里障碍,父辈太高大、太成功了,我怎么超过他?超不过他我怎么做?所以我们教学中设计了一个父子课堂,让接班的创二代更好的理解创一代,理解他们的英雄,同时,也让创一代理解创二代的想法,不要把所有的光芒都放在你身上。

        所以,我们一直在研究企业的接班问题,设计了这个课程,并且在不断细化优化。

接班是社会所赋予的使命

        第三个部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所谓的商业精神。孟德斯鸠讲,有商业的地方就有美德,商业是最大的公益。

        我小时候在安徽农村老家,10月份以后,每天只能吃两餐,5点钟就要上床睡觉,因为两餐吃不饱,所以只能躺在床上保存体力。但是现在农村最差的家庭温饱问题都已经解决了,而且现在的农村医疗可以享受50%到70%的补贴,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可以有政府津贴,也就是说,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很了不起的,怎么造成的,主要就是商业推动,商业创造社会财富,让社会整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文革后期,我们扼杀了一切商业的创造,把商人也消灭了,没有任何商业元素,所以整个社会陷入一种极度赤贫。现在尽管社会还有一些不公平,但是过去那种极度赤贫的时代与现在所谓的相对不公平时代比较,我相信后者还应该好很多。

        让所有的人吃得饱,穿得暖,过体面的生活,这是不是社会最大的公益?

        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一定要树立一个观念:商业是推进社会前进的动力,企业家是社会上值得尊敬的群体,企业家从事企业管理是最光荣的事业。所以,你们的接班是使命,既有家族的期望,更是社会给你们的使命,不要认为这仅仅是完成你们父辈的期望,它远比这要涵义广得多。

        商业是基于自由选择的交换,而不是权力干预下的垄断。它不能强买强卖,所以你要想赚钱,必须要很好地满足其他人的需要,也就是我们讲的商业的“利他性”。商业天生有利他性,所有做得最好的企业,都是最好的满足了其他人的利益需求的企业。消费者选择你们,你们才能赚钱,这就是米塞斯说的所谓“消费者主权”,所以,我们所有基于自由竞争下的商业成功都是最好的社会贡献,垄断排除在外。

        所以,我希望大家思考并在内心重新定义接班这件事。希望在座每个人热爱你马上要面临的工作,从社会价值,从家族期望,从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来理解接班,这是你的使命所在,而不只是仅仅理解为是你的一个职业。

        我们在美国西点军校上课的时候,教材的第一页印了一句话,印象非常深,“我们现在教授的历史大部分,都是我们教授的学员所创造的”,也就是说西点军校讲的很多的军事史例,创造的人都是他们的学生。我也非常希望,将来海外教育学院多少年以后,这句话能用在你们身上,因为你们,创造商业辉煌,让我们感到自豪,并写进新的教材之中。

        消灭中国未来十年民企集中接班的“共振现象”危害,减少经济波动幅度,希望在你们身上。

互联网时代是弯道超车的时代

        我希望大家能重新定义你们接班这件事。

        我们现在正处于人类历史上商业环境变化最激烈 “互联网时代”,你们接班环境与你们的父辈创业环境完全不一样。

        按经济属性,一般把人类社会分三个阶段:1760年以前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从1760年开始到20世纪末,一般称之为工业社会,包括蒸汽工业时代、电气工业时代以及后工业时代;从21世纪初开始,我们开始了所谓的信息社会,或者称之为智慧社会,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

        农业社会家庭是主要单元,财富载体主要是土地和生产资料。工业社会主要社会单元是公司和企业,财富载体是资金、设备和技术。现在我们信息社会就大不一样了,首先公司、家庭等不再是最主要的社会组织,虚拟化的非标准的社群组织开始兴起,人们在社群组织上消耗的有效时间甚至超过家庭等传统组织;其次,资金、设备、技术等不再是最主要和最有价值的资产形态,相反客户体验,情感社区,粉丝经济等都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有了这些,企业就能不断创造财富,互联网三大定律之一的“梅特卡夫定律”告诉我们:互联网的价值与网络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而传播成本变化不大,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传统行业是单维度的增量,而互联网是多维度的指数增长,完全不在同一个增长极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资本市场上互联网企业估值远超传统企业的原因。

        在经济转型期,父辈留给我的这个企业,如果适应不了互联网时代的变迁,你会发现你做得再勤奋,也很难超过你的父辈,甚至不进反退。

        分享一个故事,哈佛大学商学院有一个大牌教授,叫迈克波特,曾被评为世界管理教育第一人。学过MBA的都知道,他的“五种竞争力”、“目标聚集、标歧立异、成本领先”等理论被全世界商学院奉为圣典。但是去年,他自己开的咨询公司Monitor Group破产了,这曾经是管理咨询界顶尖公司,拥有数千名咨询顾问,代表学院派咨询公司的顶峰,在数十年间被无数企业所追捧,但互联网时代,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为什么破产?我后来分析,两个原因;

        1、商学院教育的总体思想就是帮助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建造护城河,让竞争对手无法进入,从而让企业发展。但是互联网是“野蛮人运动”,它的超级便利性和双向互动性特征,让客户参与感大大增强,市场迅速由卖方向买方转移,客户选择权决定一切,也就是说,互联网时代米塞斯所说的“消费者主权”凸显,企业光打败竞争对手还不够,还应该更多考虑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样才能吸引客户的选择,才能长期生存,否则企业精心构筑的护城河会失去作用。迈克波特竞争理论中最大的不足恰恰是对消费者的研究重视不够,因此在互联网消费者主权时代被边缘化非常正常。以前我们追求百年老店,是真正的商业模式一百年传承下来不大改变;现在也追求百年老店,但只是企业生存力的追求,能够通过不断创新存续百年,而不是经营方式一成不变。

        2、收费模式的变化。工业时代企业经营活动,说到底都是直接收费模式,企业的利润是一个事关“成本和收入”的函数,这是一切商学院教学思想的假设基础。但这种模式在互联网时代被彻底颠覆。互联网时代最有竞争力的企业收费模式进化成:免费服务下的增值收费模式,或者通俗的说:甲方享受乙方的免费服务,由丙方出价,羊毛出在狗身上,典型形态就是平台收费模式。因此,腾讯、脸书、阿里巴巴等企业能够超常规快速成长,所以,迈克波特公司以工业革命时期的典型理论来指导企业,失败是必然的。

        互联网确实让人又爱又恨,恨的更多,因为互联网时代其实是让每个人的幸福指数都在下降,尤其是企业家的幸福度都在下降,企业家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新东方创始人之一曾跟我聊过,新东方在两年前大家还认为是一个不可战胜的行业老大,但是今年新东方开始出现亏损,而且大概预期很快它的市值就被前两年名不见经传的“学而思”超过。这么一个教育行业的代表性公司,为什么会变化如此之快?他就讲了一个故事,他说第一:当年新东方上市以后,资本极其充裕,其实那时候是收购像“学而思”这些小企业最好的时候,但是当时的新东方陷入“资本傲慢”陷阱,在兼并上开出一些不理性的收购价格导致收购不成功,错过最好的收购时期,没有扩大市场占有率,第二:当时的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尤其是移动终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新东方没有预计到自己赖以起家的商业模式的变化那么快,针对互联网的业务转型不够坚决,因此在消费者的选择权下,他们衰落了,并出现两年以后的亏损。曾经的偶像俞敏洪做得很辛苦,他一年演讲一百多场,奔波全国各地,不遗余力,但企业改观不大。

        这种变化也提醒在座的这些要接班的企业家重新思考。互联网时代有三大定律,一个是大家熟知的摩尔定律,每十八个月翻一翻运行速度,第二个就是梅得卡夫定律,还有一个叫达维罗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前面已经介绍过,而达维罗定律说的就是:优秀的企业,要做到第一个研发新产品,也要第一个淘汰老产品,保持自己产品的竞争力。这个就是因特尔和苹果做的事,诺基亚不这么做,所以被达维罗定律淘汰了。

        互联网社会和工业社会有什么不一样?工业社会是组织形态标准化,有决策层有管理层有执行层,销售端口标准化。互联网时代组织形态发生了离散化,呈现非常标准的社群特征,非典型组织形态出现,销售端口离散化。现代企业的销售端口是离散化的,服务链条的每个节点都与客户体验挂钩,因此都具有销售功能。

        过去的三十年,我们中国的企业家,总体来讲是机会导向型的居多。什么叫机会导向型,就是我做房地产我跟政府关系好了,我拿到一块地,坐等赚钱,做金融的也是,我能够通过公关拿到这个IPO,我能圈到很多的资金,就能大发展,这种就是机会导向,但现阶段这种单纯依赖“机会导向”的企业生存原来越困难。我们的父辈大多数比较重视政商关系,甚至有些依赖,这是与他们创业时期的社会特征分不开的,……能博得社会和消费者欢心的企业家是站着的,所以我希望你们以后都做站着的企业家。

        我们还要重视商业环境的变化。给大家分享一个数据:十年前中国移动在香港的市值是1万亿港元,当时的腾讯市值是400亿港元。十年后的今年中国移动的市值是3000亿,腾讯是1.2万亿,这个一进一出差了一百倍。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这十年间,中国移动固守自己的商业模式不做大的改变,凭借垄断坚持向客户收取比较高的直接收费,不去考虑如何为客户创造更便利的服务,因此发展严重受到制约;而腾讯通过微信等,不断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低廉的服务,尤其增值服务,是非常标准的OTT业务特点,即直接越过所有的中间层级面向消费者,这是它能迅速崛起的关键,因此商业模式的优化极为重要。

        你们未来的接班模式,可以有两种典型选择:第一,你可以管理接班,老头子退休了我接班,继续把这个企业原有业务做大做强;另外一个叫资本接班,资本接班就是企业主体存在,但经营模式不一定存续,可以把企业资本化,迎合现在新型的经济形态再创业,再铸辉煌。

        互联网时代实际上是弯道超车的时代,在过去的几十年,由于发展的不均衡,中国在世界商业活动中的话语权很小,但是互联网把一切资源扁平化了,世界是平的,新经济社会大家起点相差不大,机会其实更多,因此说中国出现真正的世界性企业家其实希望从你们开始。

        著名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转职业的发布会开首语是“世界,你好!”,从此开启一个伟大时代,这句话送给大家!

        (本文系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执行院长王红新在《基业长青创二代》2014年9月19日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