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硬核科幻史诗《失落的星阵》阅读指南

2021-05-18 18: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星编

 

在等待被阅读的三年时光里,这篇编辑手札仿佛有了自我意识,“它”开始茁壮成长,感情丰富起来。

 

痛苦,因为内容独特

对小编来说,因为特别期待拿到成品书的一刻,所以每本书的出版过程都可以说很“漫长”。但《失落的星阵》尤其漫长,甚至创造了我编辑史上的一个记录——筹备耗时最久记录。历时3年多,才终于与读者见面。

小编自认为,论科幻小说设定细节之出众,不得不读的三位作家分别是:弗诺·文奇、刘慈欣、尼尔·斯蒂芬森。《失落的星阵》正是出自尼尔·斯蒂芬森之手。

对读者来说,细节丰富当然是惊喜,但对编辑来说,惊喜的同时难免有些……惊吓过度。在面对作者黑洞般的脑洞,繁星般的细节设定时,小编有那么几次……内心是崩溃的。

先不说故事如何,单说奇葩作者,居然为笔下星球上的“人类”,独创了一门语言!一门语言!!!

真的是专门找了语言学家,专程打造了“阿尔布赫星语系”。不禁让小编瞬间就重温了“还有一个月就高考了但是好像什么都没复习”的恐慌。

为了对应原书用词的独创性,译者也必须尽可能将音译和意译相结合,还要把词汇隐含的文化信息传达出来。于是,这部书就有了一个相当独特的赠品,真的随书附赠了这个“小语种”星球的专业词典——《阿尔布赫星词典》。

当然,独创词汇的整理和翻译只是第一步。需要强调的是,读者在阅读该书时,可能会注意到一些“异体字(不是错别字哦)”。

其作用主要是为了对照原文中的自造词。如果单纯将作者设定的阿尔布赫星词汇意译为一般词汇,比如把“speely”译作视频,把“Jeejah”译作手机,将彻底丧失原文造词的趣味性和作者的一番苦心。所以译者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走了难走的那条路,竭力保留作者每一个小心思,争取还原这些词汇在英文原版中呈现出的陌生感、隐喻和双关性。这些特殊的异体字和异体字词汇就是为了和简体字作区别,好给大家提供“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的。

作为硬核科幻大师作品,硬核硬在哪里?

当然是书中还有各类专业词汇、哲学性思辨、真刀真枪的科学猜想等内容啦。让翻译时长又增加了一倍不止。在此要非常非常感谢译者王方,用无比的耐心和超纲的严谨解决了一个个难题,最终给出了60多万字的精译稿。

举个例子:【原文】这镂空的墙壁是用手工雕刻的石块交织而成,组成的图案是泡沫状的分形(fractal foam)。我忍不住看着它们,想着为它们耗掉的时光,作为弟子,打扫这些石块和发条装置上的鸟粪全是分内之事……

小编问:泡沫状的分形(fractal foam)是什么样子的?

译者答:fractal foam这个词纯粹是作者创造出来的。分形几何学是1967年由美籍数学家本华·曼德博(Benoit B. Mandelbrot)首先提出的,是研究无限复杂具备自相似结构的几何学。传统几何学的研究对象为整数维数,如,零维的点、一维的线、二维的面、三维的立体乃至四维的时空。分形几何学的研究对象为非负实数维数。哥特式建筑虽追求复杂,但未出传统几何学范畴,尤其追求规律与对称。分形美学在精神实质上与哥特美学相去甚远。此处在我看来相当诡异,比哥特与文艺复兴式杂交更加诡异。但估计一般读者会当成一个不好理解且无意义的词直接略过。没想好有无加注必要。若想对分形几何图像有直观印象,可参考下图。

惊讶,因为预言成真

这部书在国外是2008年首次出版的。作为一部“老书”,它却早早预见到了今天的诸多社会现状。

预见性——可以说是科幻小说的灵魂,就像“设局”是悬疑小说的灵魂一样。在这里,小编只举一个相对明晰的例子,其他内容,就等读者阅读后自行感受吧。

这个预见和反智主义有关。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一词,是由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提出的。大意是指:“对智力和知识分子的敌视和不信任。”

不妨反观一下这几年的美国社会,不论是一反常态的竞选,奇葩言论频出的领导者,还是甚嚣尘上的各种政策,似乎都在证明理智思考和冷静判断的势微,不稳定的情绪不但不加以控制,反而成了决策力和推动力……

《失落的星阵》,故事就发生在一个反智主义盛行的星球上。

经过数千年的文明更迭,战争冲刷,阿尔布赫星的居民分化成了两支:被圈禁在集修院内的学者和在世俗政权领导下的普通人。

集修院是作为战败方的学者们终生生活的地方,他们拒绝高科技和流行文化的侵蚀,以知识和思考为信仰,遵循传统方式耕种、劳作,建立了一个仿如乌托邦的小社会。

而集修院外的人们,世俗生活极度依赖科技带来的便利,心智却日渐苍白。大众被发达的技术圈养和监视,沉浸于娱乐至死的喧嚣生活,受困于贫富悬殊的阶级鸿沟……知识和思考被视作反叛,而看似万能的网络,却很难搜索到真实可用的消息,因为每条真实信息都隐藏在数百上千条虚假信息之中,而每分每秒,虚假信息都会不断生成……

上面这段文字是不是很眼熟?纵观这几年的社会发展,是不是有愈演愈烈之感?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然,作者之所以被称为硬核科幻大师,除了能预见到社会现象外,还预见了很多“科技产品”的诞生。比如Kindle产品研发理念及产品原型、NASA Worldwind(地球放大镜)、Google Earth(虚拟星球)、电影《头号玩家》的AR头盔、微软Xbox……灵感就都来源于斯蒂芬森的作品!!  

接着说故事,即便反智主义盛行,终不乏清醒者。那些希望孩子学习真正知识的人们,只能在孩子年幼时便把他们送进集修院。主人公伊拉斯玛就是个在集修院长大的年轻人。某天,他无意中发现了隐藏在天空中的外星飞船。原来,整个星球正处于危机之中。世俗政权一边粉饰太平掩盖真相,一边受迫于外星强大的武力威胁,不得不征召学者们以寻求应对之法……

武器\权利\知识,最终谁能主宰世界?直线\循环\终点,生命会是哪种结局?

其实像主人公这样的疑问,正是科幻作品的灵感之源。疑问引发的思考,也正是衡量科幻作品优劣的标准。哪怕思考的结果不是反思,而是困惑,是迷茫,是一声叹息。

阅读,几个小建议

如果你是硬核科幻爱好者,看就完了。如果你刚入门,可以给你几个小建议,供参考。

1、看书时请将《阿尔布赫星词典》放在手边。

2、先阅读作者序和译者序。便于大家理解该书的基础设定,以及了解译者翻译时的一些考量标准。

3、正式开始阅读时,词典会成为你的得力工具。清空你大脑中的固有印象,开始接受阿尔布赫星的信息吧。你将会遇到用来调侃斯皮尔伯格的——斯皮里(一种摄录机),呵呵。

4、注意劳逸结合。毕竟,你是在看一个平行宇宙的庞大星球的千年演变。不用废寝忘食。

5、如果遇到思辨部分,不能很好理解的,可以先略过,后续的故事会帮助你反向理解。

6、读完全书后,请阅读我们稍后会推出的特约书评,你会明白这本书的理论支撑是什么。

7、故事结局关于时间节点与多重宇宙的选择这部分,是非常有趣而新奇的(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建议仔细阅读哦。

总之,我们已经尽可能地保持了这个故事和故事里这个世界的原貌。虽有不足,但确已竭力。希望各位读者多多理解,慢慢品读。或许它不会成为大家最爱的一部作品,但相信它一定能成为让你过目不忘的作品。因为它真的会让你窥见未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