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5·17”重要讲话发表五年来,上海社科界取得了哪些成果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
2021-05-19 09:2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5月17日,上海市社联组织本市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举行“深入学习总书记‘5·17’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暨社科界专家学者党史学习教育座谈会”,市委宣传部徐炯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主持会议。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研究员杨洁勉,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伟,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院长、教授孟钟捷,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鲍金,《学术月刊》总编辑、研究员姜佑福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活动现场

社科学者积极提高实践自觉

权衡介绍,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五年来,上海市社联在市委和市委宣传部领导下,贯彻实施《关于本市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扎实开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取得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创新成果:

启动实施新思想系统化学理化研究专项,旨在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化、学理化,最终出版一套专题系列丛书。共成立16个“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涵盖哲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主要学科,已经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启动实施“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三大系列研究专项,推动相关研究按期结项,遴选出版“三大系列”丛书近50种80卷。创设举办“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浦东论坛”,分别以“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政治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和“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建设”为主题,成功举办三届浦东论坛。

作为上海市国际关系协会、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的会长,杨洁勉以点带面,对上海国际关系学界在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成果进行了介绍。杨洁勉表示,上海国际关系学界在参与中国的国际关系和外交外事工作中提高实践自觉。五年来,在重大外事活动,对西方国家进行斗争、竞争和团结合作的工作,涉台外交等方面,上海国关学界都积极参与,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加强国际话语权建设方面,上海国关学界也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国内会议、国际会议、外语刊物、传统和新媒体等途径,积极推介中国在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面的主要成绩和重要理念,同时也努力宣传中国学界研究成果和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和建议。疫情以来,上海国关学界通过公众号发表原创文章260余篇,英文网站则还要更多,“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此外,为应对疫情的新形势,上海还举行了“国际视频对话”达100次,“这也是绝无仅有的。”

“缺的是能够回应时代重大问题的好文章”

在总书记“5·17”讲话指导下,上海各高校也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陈志敏表示,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复旦大学不仅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强化建设现有重点优势学科,还大力推进前沿和交叉学科建设、加强对冷门学科的支持力度。

在学术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议题和前沿问题展开系统研究,推出了一系列理论研究的成果,并陆续出版。在2021年底前有望出版24本左右的专著,并启动学术成果转化为教材的后续工作。

同时,优秀学术成果不断涌现,比如裘锡圭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7卷本,周振鹤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13卷,王水照的《历代文话》等,都是在中华文明优秀遗产的发掘和总结,以及原创性文献方面形成了重大的标志性成果。在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当中,复旦大学获得72个奖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三。

作为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的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孟钟捷表示,在总书记“5·17”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全国史学工作者特别是上海史学工作者,在过去五年当中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西方中心论广受批判,文明发展多样性受到重视,比如关于亚非拉各国历史演进的各项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二是文明互鉴与交融的观念深入人心,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史的各种研究当中。三是从公共阐释学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历史阐释学的发展,进一步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物的诞生历程,及其在世界舞台上经验意义。

2018年开始,《学术月刊》进行了转型,从原有的文、史、哲、经四大学科逐渐转为全学科布局,并且在今年开始增加了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专题研究。从《学术月刊》五年来的发表情况上看,姜佑福表示,刊物从来不缺文章,缺的是具有思想性的能够回应时代重大问题的好文章。

专家学者也指出了目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不足,如缺乏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国际话语权没有显著的增长等。与会学者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深入学习总书记“5·17”讲话精神,坚持对学术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党和人民负责,勇担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上海社科工作者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