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京“定制公交”开行1个月:虽众口难调,预订量仍激增

澎湃新闻记者 吴志刚
2014-11-07 08:16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南京“定制公交”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的关注。

        今年10月起,南京公交公司效仿北京、青岛等地的做法,推出“定制公交”,即从小区到单位的一站式班车。考率到江北市民“过江难”的出行问题,该市“定制公交”全都是跨江线路,中途需经过南京长江大桥。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在正式运行1个月后,南京“定制公交”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的关注。从10月仅2条班线上路,11月已增开至6条,而12月公交的预订,目前已经有5条班线接近满员。        

由冷到热,市民认可度提高

        “一人一座,直达,免费WIFI,可通行公交专用车道”,南京定制公交的设定与国内其他城市大体相似。

        然而,在推行之初,定制公交却并不叫座。9月下旬开放预订的4条线路,预订率相当惨淡,2条线路的上座率在50%左右,另外2条的上座率连10%都达不到。按照定制公交的一般开行标准,预订人数需超过座位数的80%。

        虽然预订不理想,南京扬子公交公司还是决定,于10月份试水两条定制公交线路,起点为江北的两个小区,终点设在上班族云集的新街口、珠江路地区。同时,南京将定制公交改名为通勤班车,“因为线路只针对早晚高峰通勤的居民,并不是纯粹的公交,因此叫’通勤班车‘更合适。”

        澎湃新闻了解到,南京市通勤班车在工作日开行,公休日、节假日不发车,需整月预订。10月开行的班车票价为单程6元。

        “6分钟左右过大桥,50分钟左右到终点站”,“终于不用挤得跟肉饼一样”,首批乘客对定制公交的反馈不错。乘客的意见则主要集中在早晚发车时间上,可谓是众口难调:有人希望早一点发车,避开大桥拥堵时段;有人认为自己9点才上班,结果8点出头就到了,损失不少睡眠时间。

        一个客观事实是,10月份,扬子公交公司针对11月推出的9条定制公交线路,有6条超过了80%的预订率,最终确定于11月开行。

        南京扬子公交公司办公室副主任陈寅告诉澎湃新闻,“定制公交”现在预订的情况越来越好,10月比9月有较大进步,而11月才过去几天,下个月公交的预订已经有5个班线接近满员。“很多市民通过实际乘坐后,对定制公交还是比较认可的。”另外,11月开始,班车单程票价也从6元降到了5元,对市民吸引力应该会更大。

        “主要还是比较舒服,不用去挤公交,时间上也比以往转车要快。”家住天润城的徐先生对澎湃新闻表示,“不过,有时遇到大桥拥堵,还是会晚点,导致上班迟到。”        

集约化出行,不存在对公共资源的占用

        澎湃新闻了解到,国内北京、天津、青岛、济南等城市已经开通“定制公交”一段时间,而成都也于近期正式开跑“定制公交”。相比起其他城市,南京5元的票价是最低的。

        陈寅对澎湃新闻表示,5元的价格其实是要亏本的,“我们现在采取的做法是,通勤班车在达到终点站后,直接更换路牌,充实到正常公交线路的运营中去。如果只送预订乘客,中途空驶、停驶,我们肯定是亏本的,如果继续上公交线路,基本上能够保本,略有盈余。”

        今年4月,深圳巴士集团在推行“定制公交”时,曾遭网友发帖质疑:“巴士集团新开通定制公交,做到一人一座!请问巴士集团及交委:作为一个财政补贴的企业,凭什么其他线路乘客挤得像相片,这边一人一座?为什么只有巴士集团能开?”对此,深圳市交委随后回应,定制公交完全采用市场化运作,不能享受财政补贴,并表示定制公交经营并不限定于公交企业。

        据了解,成都、南京近日推行定制公交时,相关企业都明确表示,自负盈亏,不享受政府任何补贴。“我们的运营收入必须要维持成本,才能长久开行下去,这也是为何设定‘预定人数需超过座位数80%’的原因。”

        此外,还有人质疑,既然叫“通勤班车”,是否享有走公交专用道的权利?对此,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涛表示,定制公交是一种集约化的出行方式,一辆“定制公交”约有50个座位,可以减少近20辆私家车的出行。公交专用道应更多地包容这种集约化的出行工具。南京扬子公交公司表示,“定制公交”是大容量的交通工具,走公交专用道并不存在对公共资源的占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