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农业未来会是美国的对手吗?

2021-05-21 18: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 华商韬略 木木

爆出离婚案后,比尔盖茨在媒体上的形象似乎一落千丈。其实这位前首富遭诟病也不是第一次了,今年初,美国农民就对比尔盖茨表达过强烈不满。

在购买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农业用地,成为美国第一大私人农田所有者后,盖茨遭到美国农民的质疑:“盖茨购买这么多农田有什么用?推高土地价格,让年轻农民更难起步,就会永远租用盖茨的土地耕种。这就是美国。” 

一句话道出了美国失地农民的真实困境。

2018年10月8日,威斯康星州57岁的昂·施塔茨在自己的农场结束生命。他的悲剧不是个例,重压之下,农村已成为全美自杀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威斯康星州农业、贸易和消费者保护部农场中心主管安吉·沙利文表示,2018年底农民抗抑郁的求助电话同比增加33%;爱荷华州临床心理学家麦克·罗斯曼称,2019春他每周会接到至少7个咨询电话,咨询者都是因财务状况来寻求帮助的农民。

为什么影视剧里拥有农场、房子,开着现代化机械作业,看起来富足悠然的美国农民会陷入如此困境?

这其中固然有极端天气、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但“剿杀”众多中小农场主、佃户的“罪魁祸首”,是美国选择的农业发展模式。

为了让美国农业领先世界,美国政府走了一条做大做强的整合之路。尼克松时期的农业部长厄尔·巴兹曾对农民放出狠话:“要么做大,要么走人。” 

美国农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都存在着资本、人才、技术高密集的竞争,巨大竞争形成的马太效益,让弱势的中小农场主和佃户越来越弱,强者则越来越强。1987年至2012年间,美国2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数量几乎增加了一倍,而200英亩到999英亩的农场数量则下降了44%。

资本和科技的强大推动,让美国农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1948年至2015年间,美国农业总产量增加了一倍多,但伴随的却是400万个农场的消失,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一趋势还在持续加剧。

消失的中小农场背后,是无数施塔茨这样的农民。他们有的从农场主变成佃户,有的从生活无忧变成债务重重……

现在的农民需要有强大的资本、技术和管理、规模的能力,否则就会失去自己的土地,甚至工作。

我们常常在屏幕这边感叹美国农业之发达,美国农民生活之富足。其实美国与中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区别在于人。

依然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农业,虽难以与美国抗衡,但中国要让农民有地可种。这不仅是在保护国人的饭碗,也是在保护农民的资产、农民生活和尊严。

农民有地可种,生活就能有基本保障,有了保障,才能谈发展。这些年中国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也是事实。

美国强大的农业背后,是小人物的悲剧。我们也时刻不能忽视在强大产业下的每一个小人物。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