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社科界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精神”座谈会

《学术月刊》杂志社
2021-05-20 18:13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5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5月19日,由市社联主办,市出版协会、市期刊协会和《学术月刊》杂志社联合承办的“深入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学术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在上海举行。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市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处长陈琳琳,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市期刊协会会长王兴康出席座谈会并致辞。会议由市社联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陈麟辉主持。来自本市重点出版单位、代表性社科学术期刊以及社科学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座谈。

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出席会议并致辞

权衡指出,总书记的回信充满了对哲学社会科学和社科学术期刊的殷切期望,也为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高质量学术期刊发展提出了新方向和新要求。社科理论界和社科学术期刊要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要按照总书记说的那样,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不断推动理论和学术创新;要积极回应时代问题,尤其是要加强本土化的理论和学术建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和社科学术期刊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市社联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陈麟辉主持会议

市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处长陈琳琳致辞

陈琳琳认为,总书记的回信高瞻远瞩、情真意切、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社科工作的殷切希望,这是面向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界发出的总动员令。总书记在回信的最后明确指示:“希望你们再接再励,把刊物办得更好”。这不仅仅是对《文史哲》一本刊物的要求和希望,也是对全国所有社科期刊的要求和希望。上海作为中国出版界的重镇,更应该书写出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致辞

胡国强回顾了上海出版界的历史,认为上海出版界在推动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高度肯定了社科学术期刊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给出版工作者,尤其是社科学术期刊工作者极大鼓舞,为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办好社科学术期刊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市期刊协会会长王兴康致辞

王兴康表示,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市,早期的很多红色期刊就诞生在上海,如《新青年》《共产党》等,这些刊物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上海的期刊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团结人民、传播文化、推动创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海期刊人应当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对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认清方向、找准差距、抓好落实、追求实效,实实在在地推进上海期刊的高质量发展,争取更上新台阶。

专家交流研讨环节,来自本市出版界、期刊界和学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交流发言。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指出,总书记的回信特别提出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上海人民出版社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回信精神,通过出版策划,不仅让中国人也让外国人,不仅让学术界也让普通民众尤其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了解中国历史,激活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和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认为,总书记的回信对出版界具有重要的指引性作用,理论界和学术界负责讲好中国故事,而出版界需要传播好中国故事,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社长金福林认为,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表明了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与发展的充分肯定,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和学术出版,应当对照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认真抓好期刊阵地的政治建设、学术规范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东方法学》主编施伟东谈到,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充分肯定了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应该严格遵照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团结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担负起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述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时代重大课题。上海大学期刊社社长秦钠认为,总书记的回信给所有的中国期刊指明了前进方向。期刊是学术繁荣和发展的主阵地,学术期刊应当主动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勇于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勇于回答时代的课题,为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新闻大学》主编张涛甫认为,应当将百年党史、“5·17”重要讲话以及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精神结合起来深入学习领会。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着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广泛和深刻的变革,也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实践必将给理论的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期刊界应该争做议题的设置者,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社长何云峰认为,总书记在回信中号召中国社科学术界要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而努力工作,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中国的学术期刊不应当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而要为人类知识的创新和增长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常务副主编付长珍提出,习总书记在回信中特别强调引领创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人增强骨气和底气,社科学术期刊应当把推动中国学术自身的创新发展和参与世界性的百家争鸣作为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重点。上海的社科学术期刊更应该结合上海这座一直被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超大型城市的发展经验,回应时代问题,从多学科的视角来分析和阐释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智慧。《社会》执行主编肖瑛紧扣总书记回信中提出的“促进中外学术交流”,重点介绍了《社会》英文刊的办刊经验,强调其办刊之初便不是简单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和要求,而是努力把立足于中国实际的经验研究和社会历史研究中最优秀的成果传递给西方学界和西方读者,让他们有机会真正深入了解中国。《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认为,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为如何高质量办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指明了方向、划定了标准,增强了社科学术期刊人的自信。中国的社科学术期刊要以总书记的回信为根本遵循,做到聚焦中国问题,创新和增强思想供给,以中国为方法,以人类为旨归,对中国学术和世界文明的繁荣进步做出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吴冠军认为,总书记的回信立意深远,凸显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回信中谈到“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谈到“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具有深切的家国情怀和人类情怀,具有一种胸怀天下的文明意识。作为这样一个伟大时代的学者,我们需要在学术研究上打通中外话语的壁垒,拿出高质量的、能够贡献于人类社会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的刊物和学术出版进一步国际化,尤其是应当使上海成为国际学术创新、学术交流、学术传播的真正的前沿阵地。上海社会科学院杜文俊结合对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精神的学习,重点介绍了上海社科院扶持中青年科研人员成长和加强学术期刊阵地建设的情况,认为社科学术期刊需要将注意力更多地向青年学者倾斜,实现“以刊育人、以人培刊”的良好循环,更好地做到总书记所期待的“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

 

    责任编辑:龚思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