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潮歌导演的《只有河南》,是“演”给谁看的

2021-05-21 11: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一场戏剧,3天不一定能全部看完,21个剧场,宛如步入迷宫,在这里没有固定的座位,没有框定的舞台,每一份表演,都如同是与观众的对话交流。在这里,郁郁葱葱的麦子是演员、高大厚重的城墙也是演员,巍峨庄重的建筑同样也是演员。

“让游客踏进《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哇’地惊叹,那我的这个作品就算是成功了。因为《只有河南》这个项目不论是从演艺内容还是表演形式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从创意到落地,整整4年时间,相信只要来,就一定会给游客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著名导演、“印象”、“又见”、“只有”系列总导演王潮歌谈到自己的这部新作品时这样讲到。

王潮歌

5月13日,备受期待的文旅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举行了作品发布会,这个号称“规模全中国最大、时长全中国最长、品类全中国唯一”的新剧种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作为该项目的总构想、总导演、总编剧,王潮歌将之定义为会成为现象级的作品。而这部作品的价值,还在于将会为当下旅游演艺市场,撕开一片新领域。

01、从“山水实景演艺”到“戏剧群落”的创新出奇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承载着王潮歌在旅游演艺作品上的转折。2004年她与张艺谋、樊跃共同打造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一经推出,引燃文旅市场,成为旅游演艺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开山之作,王潮歌的名字也被认为是文旅领域极具影响力的“金字招牌”。

在这之后,以“铁三角”阵容,三人沿着《印象·刘三姐》的风格打造了一系列的“印象”作品,《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等都收获了大批的赞誉与掌声。在获得这样的成绩后,王潮歌并未停滞创新的脚步,现在又推出了“又见”和“只有”两个系列的作品,且每个系列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坚持推陈出新。

比如“又见”系列,这个系列的作品从山水实景表演形式过渡到室内演艺,通过繁复、奇特的空间分割让观众目不暇接。而“只有”系列,则又将舞台搬到了室外,这一次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再依托山水,而是依靠剧场群落,将实景演出和情景体验两种艺术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演艺形式。

“大家可以看到,‘只有’系列的作品此前已经上线了两部,包括《只有峨眉》以及《只有爱》,但真正意义上来说,《只有河南》才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戏剧幻城的概念也是因为这部作品的构思而产生的。可以说,这部作品倾注了我非常大的心血,从前期的规划、到戏剧城的建设、再到演出节目的创作与排练,每一个环节都会参与,所有的细节都要把控,甚至逼迫自己看懂施工图,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把自己脑海里的创意最大程度的还原呈现给大众。从艺术的边界上来说,我想使观众从一进城开始,戏剧便开始了,走出城以后戏剧还没有结束,这是‘只有系列’很重要的特点”王潮歌这样讲到。

据了解,《只有河南》是由建业集团联袂王潮歌导演历时4年共同打造而成的河南省A类重点文旅项目,总投资金额60亿,占地面积622亩。整体演出以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以沉浸式戏剧艺术为手法,以独特的“幻城”建筑为载体,通过讲述关于“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让更多人感受戏剧文化的魅力。

而其特别之处在于,在这座戏剧幻城内有21个剧场,将有近千名演职人员上演30多个剧目。园区所有剧场可同时容纳一万名观众,其中三大主剧场可同时容纳观众近5000人,单是其中的幻城剧场,就有近3000个座位。所有剧目单次演出总时长近700分钟,旺季单日演出总场次可达近200场、总时长近5000分钟。理论上讲,观众需要3天时间才能完整看完所有演出。不论是投资规模、戏剧体量和浓度,均是一次在行业内的突破。

目前,《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尚未正式开门迎客,根据计划这个已经赚足眼球的项目将在芒种举办开城仪式,6月6日正式开城纳客,其门票已经在官方微商城、建业+及美团、携程、同程等数十家OTA平台同步开启预售。

02、打破地域界限《只有河南》不只为河南

作为呕心沥血创作出的作品,王潮歌对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期待也非常之高,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则是这个项目最大的初衷之一。

“《只有河南》是一个与河南有关的故事,但所演艺的内容,绝不仅仅与河南相关。我心怀敬意创作的这个作品,确确实实是黄河文化,而黄河文化,属于所有炎黄子孙,属于每一个中国人。只用地域文明来解读这个项目是狭隘的,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容了56个民族与文化,发源于黄河的文化滋养了河南,对于中华文明来说也是重要一支。《只有河南》并不是只为了让河南人感到自豪,更应该让中国人感到自豪。”

但她也同时表示,这只是自己的目标和希冀,外地游客来到河南,观看了演出,是不是能生出这样的自豪感,没办法左右,如果真的能做到,那这个项目就太成功了。

谈及创作《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目的契机,王潮歌也讲得很平淡,只是在一次与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的见面中,通过5分钟、10分钟的交谈就定下来了。“当时胡葆森说他想为家乡做点儿事情,请我助一臂之力行不行?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回想起来,是他当时表现出的对土地的挚爱、对家乡的挚爱、对河南的挚爱把我震撼到了。”

而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也曾公开表示,是伟大的时代造就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够更好地传承黄河文化,弘扬中原文明,同时也能够让更多人认识河南、了解河南。

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即将开门迎客之际,他还特别撰写了一篇文章:《只有河南》有四“最”三“心”。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到,从投资的角度讲或许《只有河南》的诞生很难被理解,这座如此独特的、从未有见的“戏剧幻城”,无关商业、名利,只关乎建业做文化作品的真心、信心和耐心。它袒露的是河南企业对家乡的赤子之心,是生长在黄河边的建业“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文化自觉。

但他也强调,《只有河南》只是一部以“戏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在厚重的河南历史文化面前,它难免无法历数,难免挂一漏万。我们只是希望每一位河南人、每一位来到河南的外乡人、每一位回家寻根的后人,因为《只有河南》,愿意再去认识河南,再去二里头遗址,再去安阳,再去洛阳,再去开封……这是《只有河南》最值得期待的。

在《只有河南》创作过程中,王潮歌坦言自己一直是痛苦的,失眠是常态,也会因为呈现出的东西不是自己想要的,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变得更好,心里也会很难过。可当作品终于要面世时,她只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别人怎么评价这部作品并不重要,只要你肯来,我特别有信心,一定不会是失望而归,这里一定值得你再来,值得你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03、戏剧群落模式将会给旅游演艺市场带来什么?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于旅游品质需求的提升,对于产品丰富度的期待,国内旅游演艺市场正在快步走向完善和成熟,市场空间也不断的扩大。

以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来说,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初步统计,这个小长假全国演出场次约1.4万场;演出票房收入8.6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观演人次超过600万,其中,旅游演艺观演人次占40%以上,音乐节、演唱会观演人次占12%。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下的中国,演艺类消费已经由高端、低频悄然走进大众生活,当各类戏剧节被中国文艺中青年所追捧,当戏剧类节目成为荧屏热播节目,当沉浸式表演被越来越多受众熟悉和接受,与旅游需求结合的演艺作品将会成为一个新风口,《只有河南》的出现,是抓住并拥抱了这个风口。

另一方面,超大规模的群落模式也为未来旅游演戏项目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除了承担剧场的作用,这里更像是一个新型的主题公园,它具备充分的差异化,和品质上、体验性上的根本性提升,可以看作是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因为这个主题公园的升级产品,不仅仅是将过去剧院、殿堂之上的产品变成了普罗大众可以随时体验的内容,也不仅仅是集成了中国最大规模的戏剧表演场地和剧目,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第一次将大体量的“戏剧”作为被消费主体,而不是景区配套。

正如王潮歌所说:“我希望打破过去对于剧场的界限,当观众走进戏剧幻城的一瞬间,戏剧已经开始,当观众走出幻城后,戏剧尚未结束,它将在每个人心里继续上演。”

早在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就曾发布《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的核心主旨就是要“着力推进旅游演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旅游演艺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载体的作用”,这也反应了旅游演艺在推进文旅融合中的重要份量。而从行业发展层面,越来越多景区、目的地以及文旅企业把旅游演艺作为提振二消收入、吸引客源的重要项目在运作。可以说经过多年发展旅游演艺已从简单的故事表演变成为一个可以带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融合产品。特别是随着发展夜间经济的需求,未来旅游演艺也将会拥有更为广阔的舞台和成长空间。

对于创新先行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王潮歌对它的期待是能够带给观众震撼以及精神上的深层享受,作为投资方的胡葆森则希望这里能够成为代表河南、诠释黄河文化的“新符号”,能不能如愿实现目标,还要等大戏正式开演的那一刻。可以肯定的是,这里有极大概率会成为新一代网红打卡圣地,只是能够红多久,需要交给时间来验证,而闻旅也会持续关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