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人大常委建言治霾:每人少住一平米,市中心规划慢生活区

澎湃新闻记者 欧昌梅
2014-11-20 17:43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11月19日,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在报告中指出,“上海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局良好,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了上述报告,并就上海大气污染防治开出了各种“药方”。

李克欣:人均住房面积减少1平米,空气更清新

        一、源头控制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措施,就此建议,除了在能源管理及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外,增加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

        建议上海应带头倡导简约生活,低碳生存,降低人均能源消耗。如果上海人均住房面积减少一个平米,就是一个巨大的数量值,随之可以减少钢材、水泥等消耗,这些行业都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二、城市垃圾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度很大,上海的垃圾处理厂主要在海边,垃圾产生地与垃圾处理地距离超过50公里,每天几千吨垃圾要运出去,占用道路,危害环境。

        三、减少交通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交通量。设想在黄浦江到华山路、江苏路建设一个上海慢生活区,慢生活区内重点建设自行车专用道,采用电子收费的方式,减少上海中心区域车辆通行。配合慢生活区建设,拆除延安路高架中段,让过境车辆进入地下,地面恢复洋泾浜,引入苏州河水,改善城市热岛现象。

        把延安路的上海展览中心建设成为上海文化中心,作为慢生活区的核心,引入世界知名博物馆到沪展览,引入世界各地餐饮,引入世界性文艺团体在此演出,打造上海的新亮点,让外地游客在上海有休闲场所,增加一天停留时间,促进上海旅游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城市研究中心兼职主任)

李鸣:逐步建立立体大气采样监测网络

        市民比较关心PM2.5或者说颗粒状污染物的治理,其实空气中还有酸雨、有害气体等污染物。PM2.5是一次排放物在大气中产生化合作用后形成的二次污染物,是一种复合型的污染。

        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应该从长计议,注重复合型二次大气污染成因、危害及防治的研究。

        提出三点建议:

        一、在现有监测网站基础上,增加监测手段和监测内容。上海在低空已形成完善的网络监测,但进一步在高空空域、中空空域进行大气采样和大气分析,亟待加强。增加高空空域和中空空域大气采样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立体的大气采样监测网络。

        二、充分发挥和利用好上海的科研力量,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专项的协同研究,重视阶段性研究报告,深化对复合型大气污染的认识。

        三、着力控制量上排放的同时,更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进一步探索严控排放物的物质,尤其是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应该争取危害代价高于成本利润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简单地以排放单位成本低或利润减损为优先,而要真正形成大气污染防治中 ,企业社会责任第一,企业社会责任高于企业经济利益的倒逼机制。

(上海东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张金康:明确飞机燃油排放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船舶污染治理对策不是很明晰,船舶污染治理难度非常大,一艘集装箱等于一百到三百辆集卡的污染量。飞机燃油排放对空气的影响同样需要明确。

        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浦东和虹桥两个机场起降飞机是57.4万架次,平均一天达到1594架次。有专家推算出,每架飞机起降耗费的油量是用吨来计算的。一架大型飞机的排油量,相等于城市满负荷运行的出租车600到800辆。

        一、作为上海市民,应该有权利知道,飞机是不是有尾气污染,飞机对生活环境是不是有影响,是不是要有相应的整治措施。

        二、政府对航空科技创新应该有更大的支持和主动服务,包括对飞机生产和航空能源使用标准的确立,政府应该积极指导,有相应的监管执法依据。

        三、政府主管部门对航空基地建设,特别是机场的扩建,应该提前介入,全程监管,设置环境影响考核指标。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副主任)

陈燮君:加强大气污染大周期研究

        一、加强大气研究,探索周期问题。这个问题各部门确实研究得非常深透,但大气问题还要加强综合分析、加强趋势研究,特别加强大周期的研究。

        二、加快能源替代,强化技术支撑。

        三、形成社会合力,加大执法力度。

        四、确定绿色理念,改进生活方式。

(上海博物馆馆长)

钱耀忠:建立区域性的巨大监测网络

        一、持续增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力度。上海已有52个自动监测站、6项PM2.5指标监测网。从国内来看,这样的监测网是领先的,但在国际上看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建议增加环境监测站的数量,指标覆盖面可以进一步扩大。并且,长三角联防联控机制,很重要一条,是把监测纳入进去,形成区域性巨大的监测网。加强监测的同时,善于利用监测数据。比如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来印证和评估我们采取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成效,增强大气污染防治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治理雾霾打的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更是一场人民战争,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实现全民监管,是国内外治理雾霾的一条重要经验。但治理雾霾又是一项专业性特别强的工作,应把有关指标变得通熟易懂,有利于实现全民监管局面的形成。

(上海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