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鸡血”,不报班,大童启蒙也一样“细水长流”读到高章

2021-05-24 12: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芝麻和HELEN 小花生网

我们家坐标三线小城,英语启蒙的紧迫感较一线城市至少落后三到五年,再加上我和队友都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英语基础也仅限于国内的传统教育模式,可想而知,孩子的英语启蒙日程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被我们放在了中文独立阅读之后。

我是在孩子六岁时才开始带她进入英文分级阅读的。磕磕绊绊走到五年级,孩子才正式步入中高章阅读,与中文阅读能力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庆幸当初没有放弃英文原版路线,很庆幸这一路走来非但没有磨灭孩子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反而还积累了自信,很庆幸她能在保持中文阅读的基础上涉猎这么多优质的英文原版读物,通过英文去看世界。

本文由花友 @芝麻和HELEN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孩子六岁开始读分级,在那之前,我们只听过一些儿歌,没有进行系统的英语学习。那个时候,她的中文阅读主要以儿童小说为主,早已完全实现了独立阅读。

与中文阅读的顺风顺水比起来,我们的英文启蒙真可谓是举步维艰,因为中文的强势,以及孩子强烈的自主意识,想要说服她把大块时间用来学习英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孩子英语能力的提高也是我们一路尝试和摸索的结果,虽然不是突飞猛进,却算是“细水长流”,今天分享给大家,也是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总结。

六岁前:重心放在中文阅读上,英语儿歌只是学习“配料”

其实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买了这套Wee Sing欧美经典儿歌,但那时我们沉浸在中文绘本的亲子阅读中不能自拔,通常只会在开车的路上播放它。

那时候缺乏互动意识,没有想到结合儿歌表达的情境与孩子展开游戏互动,所以孩子对儿歌的内容缺乏准确的理解,仅凭着书里的插画和我们简单的讲解来理解。再加上路上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最后导致收效甚微。

这套书里的儿歌都很经典,但孩子比较喜欢的仅有一两本,其他的都不听,真的很可惜。

后来,在孩子5岁左右,我们接触到了清华少儿英语的教程,了解到如何和孩子实现沉浸式的英语启蒙。课程提供了光碟,先是以动画的形式演绎一首儿歌,然后是一句一句教家长如何和孩子一起唱歌互动,孩子的参与性比较强。

回想这段时间,我们在英文学习上花的时间很少,重心还是放在了中文阅读上。英语儿歌只能算作一点学习“配料”。同时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中文阅读突飞猛进,实现了章节书的自主阅读。

6-7岁:亲子读分级和绘本,逐步迈入自主阅读

6-7岁期间,我开始广泛寻找英文启蒙素材,和孩子亲子共读。她喜欢什么我们就读什么,觉得有困难了,我们就放一放,找其他分级平行来读。

用《海尼曼》积累小部分词汇量

我们最先接触的分级是《海尼曼》,从最基础的GK级别开始,结合实物来学习词汇和最为简单的陈述句。

《海尼曼》GK级别内页

这套分级是很好的零基础启蒙读物,如果只是读就会显得非常枯燥,用它来编排一点小游戏,就会好很多。

比如,猜一猜。我会先给孩子看看书的封面,大概知道是什么范畴,然后我说出内页里的一个词汇,然后尽量去描述它,让孩子猜一猜这个词汇是什么。每天进行三五个词汇就可以了。然后和孩子互换角色,她说,我猜,作为巩固。

平行读《牛津树》和《兰登分级阅读》

孩子有了一丢丢词汇基础以后,我们开始尝试《牛津树》、《兰登分级阅读》这些更有趣的分级。

《牛津树》(左)和《兰登分级阅读》(右)内页

其中孩子最喜欢的是《兰登》。但这套书的问题是每级别之间的跨度比较大,一个级别的内容读完不够支撑孩子直接升到下一级别,必须找其他的分级读物来及时补充。于是,我们就把《兰登》和《牛津树》平行来读。

用RAZ实现 “听、读、答” 系统学习

再后来,我们知道了RAZ,如获至宝。因为在当时网络资源还不算发达,还要靠购买带光碟的绘本,分级读物没有光碟,就得人肉读或者点读笔(现在对于那时来说可真是幸福啊)。

RAZ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线上自主学习体系,听、读、答题三个步骤,简单实用,孩子也很喜欢。有了它之后,其他分级就基本被打入了冷宫。

可就这样,孩子逐渐在阅读中认识了英文词汇,没有刻意引导,自然而然在七岁多实现了英文的独立阅读。当时她最喜欢的是 I Can Read里Frog and Toad Are Good Friends(《青蛙和蟾蜍是好朋友》)那套小书,反复读反复笑,有的内容都可以背下来了。

娃做的读RAZ笔记

这段时间也是孩子刚入学的前两年,孩子的校内成绩比较稳定扎实,所以我们很少操心,课后的时间主要是中英文阅读和钢琴。在这段时间,孩子除了英文启蒙外,还完成了历史和生物的启蒙,特别是二年级,阅读了大量的中文生物学科普读物。

这一阶段我们的书单:

《海尼曼》

《牛津树》1-5

《兰登分级阅读》1-4

廖彩杏书单绘本

RAZ aa-H

I Can Read

8-9岁:精读泛读结合,从分级迈入初章

从桥梁书开始爱上阅读,“便签式学习”助理解

孩子真正爱上英文阅读是在8岁多的时候,因为桥梁书Owl Diaries(学乐《猫头鹰日记》)和 Nate the Great(《小侦探内特》),让她对英文的兴趣大增,于是这两套书我们一套泛读,一套精读。

Owl Diaries(学乐《猫头鹰日记》)内页

其中Owl Diaries是女儿独立阅读,泛读;Nate the Great则是我们亲子共读,精读。

在那段日子里,每天中午我都会利用午休时间预习《小侦探内特》,把自己觉得对孩子可能会有难度的词汇梳理出来,查英文解释,记在便签纸上。

Nate the Great(《小侦探内特》)

晚上,在我们读书之前先抛出这些词汇,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来帮助孩子理解。结果孩子也有样学样,用英文描绘某个词加上肢体动作去考她的爸爸。

预习时我发现书里有趣的地方,也会在心里记下,读的时候可能会在那里故意卖个关子。

我们的亲子共读是真的在“共读”——我读一页,她读一页,轮流朗读。有的时候她高兴了,也有自己一口气全读下来的时候。读完一个完整的大段落我们会停下来回顾,对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讲解。

在阅读中积累下来的这些便签,女儿把自己喜欢的词汇挑出来收集在一个盒子里。她在这些词汇便签上写写画画,有的是便于理解的图画,有的是她想到的其他相近的词汇,有的是书里好玩的梗。

读《神奇树屋》迈入初章,独立读完56册

后来我们开始读《神奇树屋》,这套书也是孩子的大爱,为了她能够顺利入章,我给她报了外教的录播精读课,可是刚进行了两本她就嫌进度太慢,收获不大,强烈要求自己读。

《神奇树屋》内页

就这样,她几乎是完全独立、持续地读完了《神奇树屋》56册。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她不知道的、好奇的,她还主动上网查询了相关背景知识。对闺女来说,这套书绝对称得上她英文阅读过程中的里程碑。

附上她做的《神奇树屋》笔记:

中文英文笔记都会做:

动画、听读结合、听写三管齐下,补齐“听力短板”

对闺女的英语学习,我有一块心病,那就是听力不足。虽然她在这时可以愉快地阅读初章了,但对听还是很排斥。于是,我又开始了各种尝试,比如:

原版动画片

大多数孩子可能都会对动画感兴趣,但我家是个例外,一般的动画她都嫌幼稚,成人化一些的呢,她又听不懂。

最后我们选来选去,选定了Magic School Bus(《神奇校车》)和We Bare Bears(《咱们裸熊》),两者加在一起大概看了三四十集左右。

听读结合

在读树屋的过程中,我也有意锻炼她的裸听能力,在她一本书读到半程左右,我便建议她裸听后面的几章,慢慢过渡到全书裸听。

听写

这期间我觉得也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写的内容了。怎么结合更高效呢?于是,我想到听写。我们听写的内容是《新概念1》。每次听写一课,把不会写的词用红笔标注。一周后复习一轮。

我觉得这是词汇、听力、语法一举三得的好方法。但需要孩子有一定承受能力。我们坚持了两个月左右,新一也仅仅进行了不到半本,但仍旧觉得有所收获。

这段时间孩子处于三四年级,成绩比一二年级有所进步,英文阅读占据的业余时间比重有所增加,但平均每天不会超过1小时。

这段时期的中文阅读也在快速发展,进入古文学习,开始阅读四大名著原著、《古文观止》,以及一些较为深入的诗词、历史类书籍。对数学的兴趣在一点点增加,数学类的课外读物也有所涉猎。

这一阶段我们的书单:

Dog Man(学乐《神探狗狗》)

Fly Guy(学乐《苍蝇小子》)

raz I-L

Owl diaries(学乐《猫头鹰日记》)

Nate the Great(《小侦探内特》)

The Magic Tree House (《神奇树屋》)

Ivy and Bean (《艾薇和豆豆》)

The Boxcar Children (《棚车少年》)

A to Z mystery (《A到Z神秘事件》)

My Weird School (《疯狂学校》)

Usborne Illustrated book of nature (《尤斯伯恩插画书系列—自然》)

9-10岁:听读齐头并进,成功迈入中高章

随着听力水平的提高,我们渐渐开始尝试以听力来带动阅读,慢慢步入中章。在听与读的效率平衡上,我们选择一些有趣的口水书来进行泛听,比如《疯狂学校》、《老鼠记者》;

《疯狂学校》内页

文学色彩比较重的书,我们则选择阅读,比如获奖小说、罗尔德达尔和威廉姆斯的代表作品、The Giver等等。当阅读感觉较为吃力时,我们就边听边读,读完书再看看这部作品的电影。

罗尔德达尔作品《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后来有一天,孩子翻出家里的Harry Potter,说非常想尝试读一读,结果一读就停不下来了。顺利读完第一本让她信心大增,在后面的阅读中即使遇到障碍,也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在阅读HP的过程中,我们做了这些事情来满足兴趣、增进理解:

1、玩一些测试游戏,比如分院帽测试、守护神测试

2、看《哈利波特》电影和小视频

3、听读结合,以读为主

4、阅读中不断分享精彩的部分,朗读给我听

5、适当的重复阅读

6、看纪录片《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了解哈波电影的台前幕后

另外,在阅读HP的阶段,我们继续加强听力练习,除了听哈波,也听Who Was这样的非虚构读物。以下努力,也让我们在能力上更进一步:

持续听的积累:拿出早晨时间来晨听,有了固定时间的积累,日拱一卒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说与听的相互促进:外教课渐入佳境,保持一周2-4节(1-2小时)的频度。我们的安排是固定两节主修课,固定老师,另外在假期安排专项课两节连上,最开始专项课是聊一聊,后来是语法,再后来是写作,我觉得总体来说对孩子还是有帮助的。

写对阅读的促进:语言学习的规律是听说读写。我觉得对大童而言,写可以和读同步,甚至可以以写来带动词汇的积累。闺女在读初章时,曾自发的用英文给我留言,写便条。后来孩子上了写作课,连续两个月每周都有小练笔,熟悉了最基本的英文写作类型。现在通过写英文阅读笔记来积累英文表达经验。

以下是闺女读完Harry Potter之后写的读后感,在闺女的写作基础上我帮她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这段时间孩子处于四至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学习渐入佳境,五年级主动要求报了奥数课,课后还会花时间提前学习六年级及初中的数学知识,业余时间被进一步挤占,再加上钢琴考级的压力,留给中英文阅读的时间都寥寥无几。

现在能做的就是每周保持一定量的RAZ,坚持晨听,持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在中文方面,计划在本学期读完四大名著(目前进行到最后一部《水浒传》),如有余力再继续历史方面的学习。

这一阶段我们的书单:

Raz M-Q

《树屋百科》

The Giver四部曲

罗尔德达尔系列作品

大卫•威廉姆斯系列作品

Who Was

《老鼠记者》

Harry Potter1-7

Charlotte's Web

Pippi Longstocking

Mr. Popper's Penguins

我们现在学习英语的目标就是持续扩大阅读范围和词汇量,加深精读和写作的练习,提升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为了未来能够满足自己通过英文去学习学科知识打好基础。

原标题:《不“鸡血”,不报班,大童启蒙也一样“细水长流”读到高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