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铃木教学法”和《李尔王》的人性深度

阿之
2014-11-24 12:03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日本戏剧大师铃木忠志根据莎士比亚《李尔王》原著改编的话剧《李尔王》。该剧于 2014.11.20-23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演出。  资料图

        先后携《辛德蕊拉》、《秃头歌女》、《西哈诺》和《李尔王》横扫京沪各大戏剧节的铃木忠志(Tadashi Suzuki)大概会是2014年中国的戏剧舞台上最受推崇和关注的外国戏剧大师。只是很多观众大概不知道,以铃木大师命名的“铃木教学法”(Suzuki Method of Actor Training,以下简称Suzuki)不只风靡亚洲,其实在许多欧美国家也有很多拥趸。

铃木忠志的“铃木演员训练法”

        在谈论铃木忠志版的《李尔王》前,先简单地介绍一下Suzuki这种训练方式。Suzuki集中训练的是演员的肢体力量而非精神力量,通过用力跺地板、水平移动、下蹲等方式来训练演员的呼吸、重心,借助地板的力量来实现舞台上的爆发力。很多教授Suzuki的戏剧公司或戏剧学校,还会教授一种同样起源于日本叫“舞踏”(Butoh)的戏剧形式。这两者相辅相成,Suzuki强调的是控制力,而舞踏更侧重解放天性,所以你常常会在舞踏表演中看到被饿得头昏眼花、瘦骨嶙峋的演员,眼窝深陷、流着口水在表演,舞踏鼓励的不是美,而是原始的力量。笔者确实认为Suzuki是诠释悲剧的最合适方式之一,悲剧表现的是人性的最深层面,且要求演员有很强的爆发力才能展示这种人性的深度。笔者早前的另一篇剧评《尴尬的引进和呈现——评纸电影〈奥德赛〉》(刊登于2014年9月13日“澎湃新闻”及2014年9月19日刊《东方早报》)中曾经提到过的那版《美狄亚》,其实用的也是Suzuki的表演方式,只是当时在那篇文章里如果写太多关于Suzuki的信息怕是有喧宾夺主之嫌。如果有读者朋友有兴趣再去回读一下那篇文章,文中许多信息,如爆发力、裸足等等,联系Suzuki的训练方法应该更能对得上号。该版《美狄亚》由澳大利亚Zen Zen Zo戏剧公司制作,于2013年8月首演于Brisbane Old Museum,有兴趣的朋友可去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好了,说回《李尔王》。当我们看这部戏的时候,很难不为演员那具有仪式感和爆发力的表演方式感到叹为观止:雄浑的台词、平滑的移动,当演员们以每秒几厘米匀速下蹲的时候,步伐居然是惊人的一致,而且双腿没有丝毫颤抖,这样的身体控制能力没有经年累月的训练是做不到的。笔者在一天内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连着看了《李尔王》以及另一部同样是“上海当代戏剧节”的剧目——来自香港的《十方一念》。碰巧后者也融合了很多舞踏的元素,可是演员的控制力就远远不如铃木忠志的班底,因此Suzuki在训练演员上,成就更显卓越。越来越多的国内戏剧人对各大国外戏剧节感兴趣,但往往只学了个形式回来,学不到训练演员的方法,让演员需要爆发的时候,只换得一个欲求不满的伪高潮。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国内会有那么多“阳痿”和“假high”的先锋戏剧了。

铃木忠志

        有了过硬的肢体训练方法,Suzuki面临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即文本的选择。作为一种重视演员内在本能(sex-based)的训练方式,Suzuki需要选择厚重或者活力型的文本来承载方法本身的能量,所以Suzuki方法排演的剧目,常常要么是悲剧,要么是儿童剧。鉴于西方的戏剧市场运营方式和中国不太一样,因此儿童剧可以走校园巡演的方式,但到了中国,这个市场可能就大大萎缩了,这也是为何早前的《辛德蕊拉》会毁誉参半遭遇质疑的原因,很多观众都觉得此戏无聊、单薄、做作。而《李尔王》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选对了文本。举一反三也给了我们另一个启示:文本需要合适的形式来表现。如早前的纸电影剧团的《奥德赛》,为了迁就纸电影这一形式而对文本做了大量的删繁就简,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显得单薄,也就在所难免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