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潍坊记忆】从互助组到农业合作社

2021-05-24 12: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由农民以家庭耕作的方式进行单干生产。1950年土改以后,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剥削的枷锁下解放出来,生产热情高涨,但由于一家一户的单干生产形式,即小农经济的弱点,经受不起天灾人祸,农村中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为缩小贫富差距,1951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文件,号召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

1958年9月,昌潍地区管辖的胶县洋河公社澄海生产大队,采取了大兵团作战的方法,几百名男女劳动力手持铁锨、耧耙子在小麦丰产方打拢、整畦。孟宪基 供图

从单干到互助

党中央的决议发布后,昌潍地区立即进行传达贯彻,帮助农民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引导他们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951年11月10日至12日,昌潍地委召开各县互助组长座谈会,专门研究劳动互助问题。到1951年底,全区共建起了58775个互助组,入组农户235100户,占全区农业户数的29%。

在组织互助组时,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由农民自愿结合,为避免全部穷人和穷人结合,富人和富人结合,适当引导穷人和富人的结合。使耕畜、农具较为优越,或劳力较强的户,自愿与贫困或劳力较弱的户结成互助组。

组织起来的互助组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临时性互助组。第二类是季节性互助组。第三类型是长年互助组。

互助组由若干户联合起来进行生产,从而克服了一家一户生产畜力和农具不足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使耕种收割较为及时,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个别地方也出现了强迫互助联合现象,硬性地让贫富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助组的巩固与提高。新产生的中农中,对个体生产的积极性比较高,愿意自由发展,不愿互助合作;此外一些地方少数干部在工作作风上存在命令主义、形式主义、放松领导。这些原因共同造成了农业互助组的逐步解体。

昌潍地区所辖的胶县胶城区组织起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学生,成立了胶城区农业中学,专门研究科学种田。图为学生们正在听老师讲小麦分蘖的科学技术。孟宪基 供图

合作社应时而生

分散的小农经济虽然容易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在当时劳畜力无法做到合理安排,难以扩大生产。因此,这就要求寻找一种新的生产互助形式,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

根据中央和山东省委的指示精神,中共昌潍地委于1952年9月下旬,选择了两个基点,配备干部着手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两个基点,一个是潍县二区郭家成章村刘书亭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个是益都二区坡子村杨汝标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各县、区委开始试办,地委以益都县坡子村王德升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潍县郭家成章村刘书亭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点,与益都和潍县县委一起继续探索办社经验。

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具体做法,第一步是对互助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使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农民的迫切要求。进行了两条路线、生产方向、三道台阶(互助组、合作社、集体农庄)与社会主义的前途教育,突出地宣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比互助组的优越性。第二步是在群众思想酝酿成熟后,自愿报名。第三步是制定社章、选举组织、建立制度、订立生产计划。内容包括:建社宗旨、名称、组织原则、入社办法、社内制度、组织领导、劳动纪律等问题,最后经社员大会通过,贯彻执行。

1955年,风调雨顺,在胶县沽河区谭家庄初级农业社麦田里,一位女社员收割集体小麦。孟宪基 供图

合作社的发展和退出

这一时期,在互助合作运动中出现了盲目的合并大互助组,扩大公共财产和不顾条件地建立与扩大农业生产合作社等急躁冒进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山东分局于1953年5月召开扩大会议,要求各地切实加强对互助合作的领导,坚决反对冒进。各地从正确分析情况做起,掌握基点,创造经验,逐步进行组织整理,互助合作进入正常发展。

全昌潍地区的农业合作化自1953年夏季开始到1956年11月份基本结束。农业合作化组织分为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种形式。合作社运动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试点办社、稳步前进、训练骨干、发展高潮。1955年7月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指示传达后全区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至1956年11月,全区已建成高级社4229个,入社农户918588个;初级社9261个,入社农户651559户,全区入社农户占总户数的91.3%,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开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大好形势,至此,农业生产合作社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来源:2009年《潍坊晚报》国庆特刊 《祖国万岁》(原文转载)

作者:毛德春 徐飞飞

原标题:《【潍坊记忆】从互助组到农业合作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