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涨,夜不能寐!瑞银喊“绑紧安全带,迎接大颠簸”

瑞银证券
2014-12-08 13:25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编者的话】

        沪指已快速逼近3000点,从12月8日早盘成交量超过5500亿元来看,全天成交有望再次超过1万亿元。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万亿成交无疑确认了牛市的到来,但瑞银证券12月8日提醒投资者,单边牛市操作思维是危险的,呼吁股民绑紧安全带,迎接大颠簸。以下是瑞士证券的报告,小标题为编辑所加

高额增量资金依赖于杠杆,同时股指上涨依赖于券商等板块。 CFP 资料

绑紧安全带,迎接大颠簸

        上证指数连续两周的大幅上涨,两周内我们在香港、上海、深圳等地接触了60多个机构投资者,其已经从最初的兴奋,转为困惑和不安。

        一方面,他们业绩普遍跑输基准(比如沪深300指数),另一方面,他们对汹涌的散户资金感到困惑。推动近期市场大幅攀升的资金,固然有新开户的散户资金,有产业资本,有个人融资融券规模持续放大,新增了从银行渠道的杠杆资金。

银行开始惜贷

        据我们不完全的了解,部分商业银行近期明显增加了对股票投资者的借贷,甚至向个人借钱炒股。银行把原先向私募基金或者公募专户提供的配资信托产品,做成伞状结构。原先只借给一个机构的亿元资金,拆散成上百个小产品,借给上百个自然人。

        简言之,银行向个人投资者提供类融资业务。这部分融资规模在迅速扩大,我们初步估计余额已经达到5000亿元。

 “土豪”早已借钱入场

        我们认为,银行介入股票市场提供融资功能,其本质原因在于,理财产品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产品。

        一方面,理财产品规模持续增长,收益率只轻微下降10BP(基点,一个基点等于0.0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理财产品资金所投资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100BP。而且,原先高收益率的影子银行产品,比如委托贷款,买入返售,地产信托等,规模不断萎缩。银行亟需找到其他高收益高流动性项目,来代替这些影子银行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开发了向散户提供股票融资的新业务,并快速开展,而这些配资资金之前只为高净值专户才提供。

        这样的配资操作存在两个问题:其一,贷款可能无抵押,以消费贷款等形式放出,处于"灰色地带";其二,风险难以控制,现在的风险控制,主要基于对其证券账户的监控,但一旦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这样的监控可能失效。

散户逼空机构

        快速攀升的杠杆资金或明显放大未来市场波动,目前最大的风险在于监管政策,在券商和银行双管齐下向投资者提供杠杆的推动下,散户投资热情/能力大幅上升,轻易将机构投资者抛在身后。

        从本轮行情上涨的逻辑看,龙头在于以券商为代表的大金融,其他板块并没有明显的轮动。毕竟实体经济增长放缓,产业转型道路曲折,只有资本市场还有些想象空间。

        但困境也在于此,实体基本面不支撑如此股指快速拉升。高额增量资金依赖于杠杆(现在是8000 多亿元,上限是1.3 万亿元),同时股指上涨依赖于券商等板块。

        单边牛市思维操作是危险的:一旦,银监会摸底清查银行的"股票配资",证监会表达对券商的融资融券膨胀的担忧,即使存量资金不快速抽离,杠杆资金增长也可能停止,指数下行若引发融资盘的"margin call",那么市场或将大幅波动。

改革预期需降温

        投资者对基本面分歧不大,主要期望改革的深入推进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看法没有大改变,认为降息后企业盈利短期内能改善,最大的期望还是在国企改革深入推进(比如金融领域,推动银行全民持股)。

        今年以来国企改革更多是"雷声大雨点小":微观层面,上海北京贵州等地的年初改革方案,最终真正有进展的不过5-6 家(相对于各地50-60家地方国企),而有些企业信托持股的股权激励计划已被叫停;宏观层面,高压反腐和顶层设计不出台。

        我们倾向于认为,只有当马凯领导的改革小组出台相关改革指导意见后,国企改革才可能真正推动。而先后顺序,也可能是从"中央巡视"结束早的省市开始,因为这些省市的领导层已开始稳定,工作进入正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