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年轻人,你为什么要“躺平”?

2021-05-26 16: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谦逊好学盛老师 循迹晓讲 收录于话题#社会热点15个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题图:苏新平 《躺着的男人和远去的马》局部 纸本 版画 版数:1/3 AP

◎ 作者:谦逊好学盛老师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46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如果说2020年是“内卷元年”,那2021年则是“躺平元年”。

编者注:躺平学或躺平主义是指,人们决定放弃靠拼命工作来攒钱,不断产生焦虑而伤身的生活模式,而采取主动降低自身欲望,从而缓解生存压力的一种生活哲学。

而躺平学这个概念起源于贴吧《中国人口吧》里面的一个帖子:题目是《躺平即是正义》。

◎ 《躺平即是正义》

该贴作者讲诉了自己两年多没工作的躺平生活,并且非常低欲望地生活着,努力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思想上的自由思考。

一时间,该作者的躺平理念迅速得到了广大青年打工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认可和向往,“躺平学”也一跃成为了互联网一大显学。

◎ 关于躺平学的微博讨论量达到2156万

与此同时,该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对躺平学的争论,光微博话题“年轻人该不该推崇躺平学”的阅读量就超过了2156万次,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主流媒体对躺平学的严厉批判和反对,譬如《“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一文就将躺平斥为可耻,鼓励年轻人只有奋斗的人生的幸福的。

◎ 《“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

先别急着批判年轻人推崇“躺平学”,事实上,躺平并非哪一国特有的现象,而是世界各国都会面对的社会问题,例如在英国有“纳特族”,日本有“食草族”,美国也有“归巢族”,更别说当年的嬉皮士和“垮掉的一代”。

这些年轻人在基本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动选择避开了竞争,放弃了去追逐所谓成功的机会,愿意去过一种低欲望的简单生活。

所以说简单粗暴的否定这种社会现象,显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我们要探究躺平学诞生的土壤,分析其形成背后的原因,只有剖析躺平学诞生的原因,去设身处地的思考青年群体的难处和困境,才能客观全面看待躺平学。

◎ 躺平学的前生今世

仔细捋一捋互联网思潮,就会发现“躺平学”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恰恰相反,它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最终才以“躺平学”的方式破土而出。

自从2015年起,伴随着窃格瓦拉那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由此被广大网友奉为精神领袖,“三和大神”这一边缘人群体的生活进入了网友们的视野。

◎ 上图:“窃格瓦拉”-周立齐;下图:日本NHK纪录片《三和大神》

大家惊奇地发现自己身边竟然还有这样的群体,做一天玩三天,靠着低水平、低欲望来维持生存,或者这是大众第一次认识到什么是“躺平”。

◎ 丧文化和佛系文化的背后还能看到青年人无奈挣扎的痕迹

2017年末,丧文化和佛系文化成为了网络热词,年轻人更倾向去选择对一切都“不Care”的心态,尽量让自己的生活状态安逸舒适,虽然被主流舆论大加批判,认定是“消极、负面的错误思想”,但也无法阻挡丧和佛系逐渐融入了年轻一代的思想中。

◎ 内卷的话题阅读量高达2.5亿

到了2020年,随着内卷一词的兴起,内卷成为互联网上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大家认识到当下教育、就业等领域内卷的严重程度,对于过去一直推崇的奋斗努力产生排斥,不再愿意将吃苦就能成功视为真理。

而直到现在,躺平终于成为一门互联网学科,拥有了一定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引起互联网舆论场广泛的讨论,甚至还有网友列出了躺平学的纲领,还有人写了《躺平学入门七讲》,呼吁大家快乐躺平,不要被其他人的言语所影响。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从一开始的三和大神现象,丧文化、佛系文化到现在的躺平学,一种思潮一旦成型并开始传播,它就很难被刹住、消灭。

◎ 除了引导年轻人不要“躺平”以外,甚至直接说出“认命可以,躺平不行”的观点

哪怕不断经历主流舆论的反对批判,并对青年群体进行教育引导,但它仍然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绝非就年轻人不够乐观积极那么简单。

当然,在我们熟悉的苏联历史上也出现过一批“躺平族”,但对于这些“不思进取”的人,战斗民族必然要重拳出击,给他们好好上一课。

早在1932年12月4日,苏联当局就明令禁止向游手好闲者、社会寄生虫及其他反社会份子发放食品配给卡(没有食品配给卡就无法获取食物)。

◎ 1949年:苏联食品配给卡F2

到了1961年5月4日,苏联进一步通过了《与逃避社会有益劳动、过反社会的寄生生活的人加强斗争》的法令。

根据此法规定,一年中有四个月不工作的人将承担刑事责任,每位苏联公民有义务为国家从事有益于社会的劳动,对顽抗不从者将采取强制劳动。

◎ 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1940-1996),俄裔美国诗人,散文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40年5月24日,布罗茨基生于苏联列宁格勒,1955年开始创作诗歌,197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后移居美国。

例如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 (Iosif Brodsky)和历史学家、政论家安德烈·阿马利里克(Andrey Amalrik),他们分别被法院判处流放到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和西伯利亚。

此法还是对家庭主妇(特指生育并抚养孩子的妇女)网开一面,当然,未婚及未育妇女如果被指控为“社会寄生虫”也需要承担刑责。

虽然,苏联对国内的“躺平族”冲拳出击,但并未取得多大效果,直到1991年4月份通过了《居民就业法》,使得失业合法化,并取消了寄生生活方式的刑事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曾经苏联的加盟国,在老大哥解体二十多年后,又把反寄生虫法捡了起来。2014年年末,白俄议会制定法律,向不参加劳动、靠领取国家救济过活的“寄生虫”征税。

◎ 图/网络

据俄罗斯《独立报》28日报道,白俄总统卢卡申科在“就业和移民问题”会议上称:“全国有50万人不参加国家的经济建设工作,其中10万人是农民和家庭妇女,那剩下的40万人靠什么生活?国内不该有‘寄生虫’,应该停止他们的福利。”白俄罗斯总理米亚斯尼科维奇称,“这种局面必须改变,方法之一就是向这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征税。”

具体规定要求每年工作达不到183天的人,需要向政府交250美金的稅。除了未成年,残疾人和自然退休的老人,以及家里有三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其他人都不能闲着。

无独有偶,2016年,在打击“社会寄生虫”上有丰富经验的俄罗斯,也准备重新开征“寄生虫税”,对身体健康但不工作的成年人略施惩戒。据相关报道称,身体健康、处于劳动年龄的俄罗斯人如果拒绝工作,将面临约合1883元人民币的罚款。

至于这些手段有没有效果,当然不在他们的考量范围之内了。

◎ 躺平学产生的原因

言归正传,对于当代青年来说,人生就像被割裂了一般,前二十年全在学校中度过,把青春全部消耗在与同龄人的竞争中,生活的中心就是分数,人生的意义就是考大学,所有人都在被灌输一个观点“只要考上好大学人生就成功了”。

◎ 类似的标语,相信各位都看乏了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人也曾怀揣希望,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咬牙坚持,哪怕到了大学里仍然勤奋学习,为保研读研找好工作不断努力着,在当时看来生活是充满了希望和奔头,那时候大家都相信努力就有回报,奋斗就能够不断提升。

然而离开学校走入社会后,青年们却发现自己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努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回报,上了班后终究只是普通打工人:每天挤两个小时的地铁,干着996、白加黑的工作,晚上睡在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拿的工资远远赶不上房价。

◎ 图中的小伙,在给女朋友送钥匙的时候被交警拦住,压力太大的他随即情绪崩溃

一开始想着趁年轻熬几年就好了,却发现努力了很多并没有什么回报,过去雄心壮志闯荡北上广,三五年后默默提桶回家。学生时代的信仰早已如泡影般散去,最后连自己都羞于提起,也就在夜深人静时回想起自己昔日的美好希望,不由悲从中来。

当满怀希望去奋斗得到的却是失望,努力付出却远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感让青年人变得谨慎怀疑,不再愿意去保持积极乐观、奋斗努力的状态,宁愿选择躺平,去降低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值和对物质的欲望,以此达成内心对自我的接纳。

青年人认识到就是在无休无止的内卷中度过,哪怕再努力的去卷,最终绝大多数的付出都成了无意义的消耗,根本看不到多少希望,与其心神俱疲还不如直接放弃内卷,做一条躺平的咸鱼。

除了青年自身的落差感外,当下社会对青年人确实很不友好。

◎ 2003-2017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是我们太热爱劳动吗?

首先是工作压力巨大,在普遍流行996、狼性文化、饱和工作制的大环境下,青年人每天都要面临着高时长、高负荷的工作,《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9—2020)》发布的数据中,2020年中国人平均休闲时间仅为2.42小时,2020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11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9小时,平摊到每个工作日都超过了9小时。

同时,根据2019年的《职场精英压力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67%的职场精英接近或超过了压力承受范围,每25人中就有1人受到与压力相关的疾病困扰,而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白领体检异常率达到了99%,可以说当代青年打工人正透支着青春和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持充满积极乐观正能量的工作状态吧。

◎ 2019年全国50个典型城市房价收入比排名

然而面对高昂的房价,大多数青年人哪怕再奋斗再努力也是望尘莫及,就以北京为例,2020年北京平均房价接近58000元/m⊃2;,而2020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73849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动辄五六百万的房子,不吃不喝工作几十年都买不起,最终只能选择黯然退场。

然而买房只不过是第一步,后面的结婚、生育更是一座座大山压得青年人喘不过气来。

◎ 2013年全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

不说别的,就拿培养子女这一点来说,以节约水平将孩子培养到18岁都需要七十多万的成本,如果身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稍微提高点教育投入就要花上一两百万,足以将一个中产家庭的家底掏空。

所以说不要将躺平学宣称的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娃认为是年轻人缺乏责任心、没有担当,这责任心和担当不是谁都有实力去承担,它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妥协,如果青年人掏空6个钱包还买不起房、结不起婚、生不起娃的话,那也只能被迫躺平了。

◎ 我们要如何看待躺平学

躺平学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该禁绝的异端学说,它是当代青年心理和社会现状的客观折射。

◎ 拉弗曲线:该曲线描绘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

前段时间大学生跳楼事件频发,我们在惋惜悲叹的同时,也应该反思,在一味的鼓励奋斗和竞争下,青年们从小就开始要求不断追逐各种目标,小时候要考班级前几名,中学时代要考名牌大学,毕业了要年薪百万、走上人生巅峰,将内卷作为人生的全部意义,但现实往往并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哪怕再奋斗再努力很多事(能保持“原地踏步”就不错了)也不一定能成功,而在现实和想象的巨大落差中,一些人就耗尽了奋斗的动力,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

◎ 某网络调查标题为“三十岁的男人买不起房正常吗?”

而且就算一直坚持着拼命奋斗(就像某些大企业提倡的“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的狼性精神),但得到的回报无法保证每一份付出都有回报,甚至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了回报,这几年过劳死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很多青年人都害怕去体检,因为一查都是各种指标报警。

◎ 每周60-70小时的工作时长,夏师傅真的热爱这份工作吗?

所以,躺平学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人生的本质是生活,是尽量健康开心充实的活着,不是为了奋斗而奋斗,为了吃苦而吃苦,这些不过是为了达成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 毒鸡汤の王,央视一级表演艺术家白岩松,在某档节目中,当场给年轻人灌鸡(大)汤(粪)

此外,我们要警惕那些毒鸡汤,特别是大肆宣扬“现在吃苦,将来幸福”、“苦难都是财富”,实际上吃苦和成功并没有必然联系,充其量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因素罢了,就像余华在《活着》里写道:“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风雨之后并不一定有彩虹,反倒是泥泞不堪、一片狼藉。

不管怎么分析,肯定会有很多人坚持奋斗鄙视躺平,你可以不认同这种生活方式,并以身体力行来反对。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只要这种方式不违法、没有影响他人,那不论看起来多么“堕落”、“消极”,那也应该被允许存在,不应当被指责鼻子骂做可耻。

◎ 结语

仔细分析后推崇躺平学的群体就会发现,推崇躺平学人的基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善于在网络上发表观点,并渲染成热门话题,继而凝聚成很大的声音。

然而,对于赢在起跑线的“躺赢”,以及还能选择“躺平”的群体而言,甚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目光触及不到的地方,有很多人却连躺平的资格都没有。

他们是在烈日炎炎下汗流浃背的工人,是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外卖员,是起早摸黑出摊的小贩,他们出卖自己的廉价劳动力,收入却远远不如网络上呼声大的群体,但他们为了养家糊口、照顾家庭,再苦再难都只能咬牙坚持,他们一旦“躺平”,身后的家庭就失去了支柱。

人生之苦并非互联网展现的那些,更多的隐藏在生活的阴影中,我们不要下意识地将别人的苦看成努力、坚持不懈、视为学习的榜样,甚至自我感动后的正能量。

恰恰相反,这是生活无奈且艰辛的体现,是需要大家去关注去改变的地方。

(END)

原标题:《年轻人,你为什么要“躺平”? | 循迹晓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