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市政厅|日本多摩新城建得这么好,为何还是人口太少?

顾永涛
2014-12-15 19:19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在大都市周围,营建新城并完善其基础设施,是否就能达到分流中心城区居民的效果?从日本的过往经验看,这个答案非常不确定。以多摩新城为例,当下实际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只达到当初规划的一半左右,其中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当初未能考虑到的老龄化等问题。

        这里再介绍下日本都市圈的新城开发。二战后的日本政府,为解决人口和产业在城市中心区过度集中带来的严重城市问题,并为阻止城市过度膨胀所导致的建成区无序蔓延,于1956年制定了“首都圈第一次基本规划”,之后分别于1963年和1966年制定了“近畿圈整备法”和“中部城市圈整备法”,并以此为依据,在东京都市圈开展了地域整治规划与新城开发活动。特别是,到了1960年代,日本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东京、大阪、横滨等都市圈人口急剧增加,在国土规划和大都市圈的地区规划指引下,日本加快了新城建设步伐。

        东京都市圈有代表性的新城,有多摩新城、千叶新城(可在澎湃新闻站内搜索“柏叶”查看千叶的柏叶新城案例)和筑波科学城等。日本期望通过这些新城的建设,改变东京单一集中型的城市结构,实现多中心型结构的规划意图。多摩新城位于东京西部,距离东京都中心——银座约30公里。新城建设范围为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2-4公里的丘陵地带。规划面积为29.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万人。多摩新城于1965年制定规划,1966年开始建设,其公交设计细致、基础设施完善、住宅多元化,但实际规模也并没有达到计划预期。

东京都市圈代表性新城的分布

        公共交通引导开发(TOD)的模式

        为推进多摩新城的开发建设,接受东京都的辐射,构筑区域交通网络,多摩新城规划建设有小田急线和京王线两条快速铁路,可便捷通达东京都市圈的任何地方。新城沿轨道交通呈带状布局,新城内规划有三个轨道交通站点,在站点周边高强度开发,建设新城商业中心及居住区中心。这种公共交通引导开发(TOD)的模式,使得交通的功能和服务业的功能高度重合,带动了地价升值,并增加了就业机会。

        为支持新城的轨道建设,政府制定了多种计划,如“新城铁路建设计划”。这个计划用于促进新城的铁路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将给予高达18%的补贴,达到工程全部合理建设费用的36%。对乘客,政府制定了交通补助政策,大部分日本公司承担居住在新城的员工乘坐公共交通的通勤成本。这些政策促进了公共交通的发展,限制了多摩新城居民乘坐私家车上下班的通勤交通,避免了路面交通拥堵。

多摩新城的TOD模式

        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多摩新城最初的规划目标是作为东京的“卧城”,主要满足部分东京人口的居住需求,1970年代调整为建设工作居住平衡的城市。如今,多摩新城具有完整的城市功能,拥有完善的商业、文化、娱乐、教育、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档次、标准可以与东京都相媲美,甚至更优。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无疑对新城吸引人口和产业入驻至关重要。

        多摩新城有两条主要的商业步行街,贯穿城市中心地区,沿街布置有大型的综合性超市和品牌购物店,满足居民多方面购物需求;在居住区中心,有各种专门商店,便利居民日常生活。

多摩新城的步行商业街

        多摩新城重要的文化娱乐设施,包括三处图书馆、一处综合博物馆,以及一座Sanrio Puroland主题活动乐园。乐园是Hello Kitty粉丝的天堂,也是孩子们温馨的家园。这些设施不仅为多摩市民带来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同样吸引着周边东京地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观光。

多摩新城Hello Kitty主题活动乐园

        同时,新城拥有多所现代化、高品质的小学、中学和成人教育学校,学生可在新城就近完成全部基础教育,不必去东京都择校上学。此外,完善的综合性医院为新城居民提供有保障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了满足市民精神方面的需求,还兴建了多座寺庙、神社、教堂等。

        多元化的住宅产品

        多摩新城为居民提供了优美的居住环境和多元化、高质量的住宅产品,对东京都的居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多摩新城规划了23个近邻住区,平均每个近邻住区面积约100公顷,住宅户数约3300户,人口规模约12000人(实际开发了21个近邻住区,大部分住区实际住宅户数和人口规模未达到规划规模)。每个近邻住区都是独立的单元,原则上有一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2个幼儿园、2个保育院,设有诊疗所、商店、邮局、图书馆、储蓄所、体育设施和儿童乐园等公共设施。步行道把各个住宅片区同近邻住区中心、幼儿园和学校等连接起来。每四到六个近邻住区构成一社区,每一社区内设有社区中心、综合医院、公园等,各社区再组合为新城,形成“邻里-社区-新城”的结构。

多摩新城的高层住宅

        多摩新城在开发之初,首先开发的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小户型的中高层住宅群,利用售价便宜来吸引“人气”。1973年以后,住宅设计倾向于较大面积户型,以五层公寓为主。 1976年以后,走向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如高层住宅楼中楼等。1984年以后,大多数住宅是带有自家庭院的独栋和双拼住宅。1996年,新城共有2.6万套住宅。从所有形式看,私有占52.9%,租赁占47.1%。从建筑形式看,约75%的住宅是4-5层的集合住宅,5%为3层或3层以下,余下的20%是高层住宅。多元化的住宅产品基本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新城实际的开发规模没有达到规划预期

        多摩新城最初的规划规模为:人口规模3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29.8平方公里。目前,实际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只达到规划的一半左右。1966年之前,多摩市大部分地区都是农村,人口稀少,自1966年多摩新城开发以来,不断有人口入住,使人口数量快速增加,1995年之后人口曾一度减少,近年来平稳并有略微增加的倾向。2009年统计显示,多摩市总人口14.5万人,其中男性7.2万人, 女性7.3万人。多摩新城建成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远没有达到规划的用地规模,目前仍有大量空地待开发。

        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新城住房的吸引力不断下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在住房方面,(1)住房产品和结构不尽合理:大约一半的集合住宅采用拥挤的2房和3房设计,这些集合住宅大多是5层建筑,没有电梯,这样的住宅产品不太适合老年人、单身家庭及丁克家庭(单身和丁克家庭数量持续增加,在2005年占到总家庭数量的一半)。(2)住房的价格优势逐渐减小: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东京中心区房价下降较快,中心区和外围的住房价格差变小,造成部分新城的居住人口回流中心区。其次,新城提供的就业岗位仍有限,难以满足职住平衡要求。新城的规划理念是强调均衡发展、自给自足,不仅为居民提供足够的居住设施、商业设施和康乐设施,而且还能为居民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但新城的产业发展动力略显不足,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不少居民就业仍要到东京中心区。

        结语

        当前国内的新城新区建设呈现风起云涌、愈演愈烈之势。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调查了156个地级以上城市,其中提出新城新区建设的城市,有145个,占比90%以上。纵观国内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国内新城新区建设往往是大手笔、大尺度,规划面积和人口超越现实需求。145个提出建设新城新区的城市,规划的新城新区人口约80万,与其现有城市人口相当。对比多摩新城,其在东京都市圈内属于规模较大的新城,位于拥有3000万人口的东京都市圈,发展至今才15万人,没有达到规划预期的规模。所以,应该更加理性、更加合理地确定新城新区的规模。

        二是,国内新城新区建设以房地产开发、土地财政为导向,而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滞后,缺乏便捷的公共交通支撑,缺少就业岗位。新城新区不能提供完整的城市功能,其住房只能用来居住或投资,因此冷冷清清缺乏活力,常常沦为“卧城”、“空城”。反观多摩新城,则是功能完备、公共交通发达、服务设施齐全的城市。

        三是,国内新城新区建设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了尽快出政绩,出形象,一些地方拉开框架铺路修桥,指望用几年时间建成新城新区。殊不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多摩新城用了二十多年时间才基本建成,短期内建成一个新城新区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超前建设的基础设施会造成很大的资源闲置和浪费。

        通过多摩新城的例子,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待新城新区的开发热。新城新区建设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必须走低碳、集约、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任何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势必会导致可悲的下场。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一所所长)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