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早熟、近视、不长个,别让孩子输在这些“起跑线”

2021-06-01 12: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腾讯医典 

养个孩子有多难?只有成了爹妈才知道!

不是感冒发烧拉肚子,就是过敏湿疹手足口,经常三更半夜跑急诊,有多少父母成了儿科的“常驻客”?

好不容易拉扯大,新问题又出现了,厌食挑食,不爱运动,天天盯着手机平板看,眼瞅着自家可爱的小公主、小王子,变成了“小胖墩”、“小眼镜”,当爹妈的真是无比地焦虑啊!

今天正值六一儿童节,腾讯医典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梁芙蓉主任和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陈轶卉主任,共同探讨近视、肥胖、身高不达标、性早熟等热门话题,帮宝妈宝爸们拨开育儿道路上的迷雾!

多数父母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近视,肯定是跟看电子屏幕有关系。你看自己家和身边的孩子,哪个不是天天对着电视、手机、iPad的屏幕看得津津有味。

实际上,这种说法只说对了一半。

近年来有大量研究显示,近视不仅仅与繁重的学业和过度使用电子屏幕挂钩,同时也与户外活动时间有密切关联。

即使是每天都要泡在书本和电子世界里的孩子,足量的户外活动也可以有效预防近视。

为什么户外运动能预防近视呢?这是因为室外光线更强烈,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而多巴胺阻碍了眼轴增长。换句话说,它能够维持光线的焦点始终待在视网膜这张胶片上,那么图像就不会模糊走样了。

相关研究发现,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即使父母双方都近视,每周10小时以上户外阳光暴露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如果孩子很难每天连续2小时待在室外,可以把户外活动分散到一天中的各个时段。比如在户外做作业上课,课间休息多在楼宇外面跑跑,平时上学和放学步行。

此外,户外活动仅对未发生近视的儿童有效,而对已经近视的孩子作用非常有限。

除了让孩子多出门以外,还有什么手段可以预防近视呢?对此,我们推荐两个办法:

一是减少近距离用眼。减少连续的近距离用眼是预防近视的好方法,孩子每连续近距离阅读40分钟,应休息远眺10分钟。

二是从3岁开始到正规眼科机构给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对眼球的发育过程做记录。当体检指标出现近视的苗头时,档案能及时发出“预警”,避免或延后近视的发生。

虽说小胖墩很可爱,但肥胖其实是一种慢性疾病。

儿童肥胖最常见于婴儿期、5-6岁和青春期,男童多于女童。患儿食欲旺盛,饮食高油高糖,营养摄入长期过量,脂肪过度积聚,这会引发儿童单纯性肥胖,使其过早地加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的大军,甚至出现自卑、胆怯、孤独等心理障碍。

预防儿童肥胖,要从胎儿期抓起。母亲孕期平衡合理膳食,不能一味地“进补”,而要避免胎儿超重。孩子出生后,要尽量母乳喂养,推迟喂食固体食物和甜食。婴幼儿阶段避免过度喂养,保持体重在合理范围(2-12岁儿童标准体重计算公式:年龄*2+8kg[1]),儿童青少年要平衡膳食,不要忽略进餐,特别是早餐。

简单来说,就是家长要带头少过几天“甜日子”:少吃甜食,不喝碳酸饮料,避免不必要的油腻食物和甜食。

怎么给肥胖儿童科学减重?给肥胖儿童减重,要做到双管齐下——既要调整饮食习惯,也要多运动,增加热量消耗。具体来说,有两种疗法值得家长考虑:

膳食疗法:低脂肪、低糖类和高蛋白、高微量营养素、适量纤维素组成的食谱最为适合。同时,适量限制糖类摄入,增加瘦肉、蛋、奶、鱼虾、豆腐等优质蛋白质,以及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

运动疗法:肥胖儿常因动作笨拙和疲惫感而不愿锻炼,可以为患儿选择喜欢而且容易坚持的运动,如晨间跑步、散步、做操、游泳等。每天坚持至少运动30-60分钟,活动量不宜过大,运动后感到轻松愉快、不疲劳就是最好的状态。

如今,孩子身高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临床上,确实有不少儿童遭受着生长迟缓的困扰。

怎么样判断孩子身高是否正常?2-12岁儿童标准身高计算公式:年龄*7+75厘米[1]。

再对照 WTO的儿童生长发育的标准和中国0-18岁儿童生长参照标准和生长曲线进行评估。如果孩子目前的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低于遗传身高水平,或者处于同龄同性别人群中最低的3%[2],那么建议家长带孩子到门诊做体检和咨询,进一步排查是否有慢性病、内分泌疾病、遗传病及矮小相关综合征[3]。专家提醒,身高最好的干预时间一般是在8周岁之前。  

如何抓住孩子生长关键期?人的身高增长是有规律的,成长过程中总共有两个生长高峰,婴儿期及青春期的身高体重生长速度最快。

婴儿期宝宝在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影响下,0-2岁是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一般新生儿刚出生时约50厘米,1岁时可以长到75-76厘米左右,2岁时就可以长到85-86厘米。

2岁到青春期,主要是遗传因素对生长发生影响,每年大概可以长5-7厘米。

进入青春期后,便开始了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在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女孩在10-13岁进入突增峰速度,增幅7-8厘米/年,持续1-3年,整个青春期共增长23-25厘米。男孩在12岁-15.5岁进入突增峰速度,增幅9-11 厘米/年,共增长25-28厘米。

孩子身高比同龄人矮,还能赶得上吗?矮身材儿童的身高增长效果取决于病因和治疗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1)体质性发育延迟患儿:骨龄与身高匹配,每年生长速度正常,这类孩子成年后身高能追上正常水平。

2)小于胎龄儿:这类胎儿出生时体重过轻,有10%的患儿在3岁后追不上同龄儿,他们需要生长激素促生长,才能追上正常水平。

3)营养不良儿童:只要改善营养不良,增加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纠正微量营养素缺乏,大部分孩子会赶上同龄人。如果与同龄孩子相差比较大的,酌情考虑使用促生长治疗。

4)内分泌疾病患儿:包括甲状腺功能减低、生长激素缺乏、性早熟等,这些疾病及早发现,对因治疗,孩子身高有可能会赶上同龄孩子。

家长都盼着孩子茁壮成长,可有时孩子长得太快反而不妙,如果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性早熟了。女孩性早熟的首发表现是出现乳房结节、月经初潮,男孩则是睾丸容积增大[4]。

(性早熟症状。 图源:网络)

性特征过早发育不仅有可能导致孩子心理障碍和社会行为异常,还会使骨骼提前定型,成年后的身高低于同龄人。提前初潮的女孩成年后更可能遭遇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值得家长们额外注意。

如何避免孩子性早熟?

女孩早发育或性早熟与超重、肥胖相关。因此要平衡膳食,少吃垃圾食品。

而在生活习惯方面,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环境污染),尽量少接触与年龄不符的视觉刺激(男女过于亲密的照片或视频),不使用含有激素的护肤品,多做室外运动,保证夜间睡眠。如果儿童患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一定要及时就诊。

发现孩子中枢性性早熟,该怎么办?

对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治疗的关键是抑制性发育进程,延缓骨骼过快的成熟速度,改善成年后身高,避免心理行为问题。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中枢性性早熟,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不过,GnRHa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患儿。如果患儿预计10岁前来月经或成年身高受影响严重,那么可以接受这类治疗[4]。

如果预计10岁后来月经,且成年后身高预测正常,则不需立即治疗。对于后一类患儿,应定期复查身高和骨龄变化,随时评估治疗的必要性。

审稿专家:

梁芙蓉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陈轶卉 |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盛晓阳,许积德,沈晓明. 中国7岁以下儿童正常体重和身高主要参数及估算公式[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8):672-674.

[2]中国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15,53(12):887892.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5.12.003.

[3]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6)428-430

[4]2018女性性早熟的诊治共识.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02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