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云南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百科图谱】脊椎动物·白马鸡:成长,就是从肉食主义者变成素食主义者

2021-06-02 20: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今天

小布要带大家了解的是

脊椎动物·白马鸡

脊椎动物·白马鸡

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白马鸡,隶属脊椎动物,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又名雪雉,曾经被称作藏马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特有珍禽之一。主要栖息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南部以及青海南部高海拔地区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高山灌丛中。照片摄于香格里拉。

白马鸡是马鸡属最大种类,体长约80厘米—110厘米,头顶黑色绒状短羽,眼周为红色裸皮,脸颊微粉,喙呈粉红色。其体羽大部分白色,基部灰色,向后逐渐变成紫铜色,及至尾羽则变成暗绿色和深蓝紫色,尾端黑色,泛金属光泽。因这硕长、松散下垂的尾羽,好似马尾,故名白马鸡。

白马鸡走起路来体态也很优雅,尤其在鸣叫时昂首引颈,叫声洪亮悠远,嘴几乎直向上方,尾也往上翘,那种骨子里散发的骄傲自信扑面而来。

雉类鸟多集群活动,而白马鸡的集群尤其壮观庞大,常常是几十只甚至上百只结群活动。

在这广袤的高原上,它们与纷乱无首、闻风四散的乌合之众截然不同,是个组织严明、等级森严、有首领统帅、行动规律,有固定的夜宿地和觅食、沙浴场所的“正规军”。

不过,由于等级关系,这个大部队里也会时常上演地位高的耀武扬威,地位低的蹲伏、躲闪的戏码。

组织严密的白马鸡,会在族群内选择一只强壮的雄鸡当哨鸡。哨鸡警觉性极高,会立于活动区域较高的位置上昂首观察,一旦发现警情,便会惊叫着带头避敌奔跑。直至跑到安全距离后,再次静立观察。特别危急时也会以飞翔的方式来逃避危险。

白马鸡有季节性垂直迁移的现象。天暖时常栖息于海拔3000米至雪线附近的针阔叶混交林及灌丛中,随着冬季雪线的下降,食物贫乏,元旦前后会下移至海拔2600米处食物较为丰富的地带。

白马鸡的食性也非常有趣,幼鸟吃“荤”,以昆虫为主,成年后则改吃“素”,以植物为主食,也会飞进农田,啃食青稞和小麦。

所以,运气好的话,冬季的早晨或许可以看见一群群白马鸡在森林边缘的田地里自由徜徉。

通常认为白马鸡在非繁殖期会有结群行为,繁殖期则会成对离群生活。但近年来有学者观察到白马鸡其实在繁殖期也会结群生活。那么,为什么之前大多观察到白马鸡繁殖期要成对离群生活?

有学者推测,这是因为曾经白马鸡的栖息地及活动区域不断缩小,为保护繁殖基地,减少暴露可能,因而结对离群生活。近年来,一些生活区域保护较好,人类活动较少的地区,繁殖期的白马鸡就会选择小群活动。

林森,迪庆香格里拉摄影家协会理事,长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热爱自然摄影,荣获2009年首届《中国国家地理》“花影炫色”植物摄影大赛铜奖和优秀奖;2016年作品《蝶恋花》获第六届全国数码摄影大赛“金鹤奖”微距类银奖。

打开生物多样性宝库,让云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云南!我们也热切期待您的参与,如果您在云南拍摄到了精彩的物种照片,欢迎投稿,一旦录用,稿费从优。

投稿方式:发送照片至邮箱66102017@qq.com,并留下作者联系方式。

最后

跟着小布回顾

上一期

“云南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百科图谱”的

知识点吧

脊椎动物·岩羊

原标题:《【云南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百科图谱】脊椎动物·白马鸡:成长,就是从肉食主义者变成素食主义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