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保密课堂】硬盘一泄露,亲人两行泪!来瞅瞅调教硬盘的正确姿势

2021-06-03 15: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荐语:

硬盘数据泄露事件层出不穷,泄密方式也五花八门。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硬盘使用方式。

以下文章来源于广州保密 ,作者郝耀鸿 王立金

广州保密

宣传法规,交流经验,解答疑难,探讨理论,发布信息。

硬盘数据泄露事件层出不穷,泄密方式也五花八门。

前几年,美国一家电视台的记者花300美元买了3台二手一体机,技术人员将复印机硬盘接到电脑上,用一个免费软件,就从中导出了4万多页复印件、95页个人记录以及大量保险公司承保人的信息。

事后调查发现,有多达44%的人不知道一体机有硬盘。

可见,除却技术防护上的疏漏,大家的硬盘保密意识和使用常识确实薄弱。

那么,硬盘到底有哪些使用要点呢?

硬盘的“族谱”

1

勤勤恳恳老黄牛——机械硬盘

这是出现最早、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基于机械结构的硬盘,工艺成熟、价格便宜,但体积大、易损坏散,读写速率较慢(约200MB/s)。

2

灵活多变高富帅——固态硬盘

基于闪存(类似于U盘)存储阵列,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读写速率快(≥500MB/s),因为不存在任何机械部分,所以抗震性良好,但价格较贵、容量较小,使用寿命有限。

其中,“出镜率”较高的机械硬盘,在日常使用中有哪些安全隐患呢?

机械硬盘的“使用说明书”

1

操作不当,重要数据丢失

硬盘怕“摔”。

轻则造成磁道划伤、数据丢失,重则无法开启系统。这主要是机械硬盘的构造使然,剧烈碰撞会使机械部件相互作用,划伤金属盘片,导致数据的损坏和丢失,如果碰巧是系统重要数据,那么计算机就无法顺利启动。

强关电源很伤“机”。

硬盘工作时,一般都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如果突然关闭电源,就会像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猛踩刹车一样,容易被惯性“绊倒”。同理,强制关机,给高速旋转的硬盘“急刹车”,可能就会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进而造成数据损坏。

2

数据恢复,秘密信息泄露

将数据格式化,就万无一失了吗?其实不然。

高级格式化,并不是执行清空。

它只是在用户需要删除的文件上打上“删除”的标签,等有新数据写入,可直接覆盖原有数据。

你删,或不删,它都在那里。

就好比拆除违章建筑,执法部门也只是负责在确认违章建筑后,刷上一个大大的“拆”字,之后房屋是否还在,是要施工队说了算的。

低级格式化,只是重复的数据覆盖。

低级格式化,即物理格式化,是将新的无用数据(例如全0)覆盖到原来的数据上,甚至通过多次覆盖,达到销毁原有信息的目的。

但我们知道,磁化效应不可能彻底被消除,在特定的条件、环境和技术下还是能够还原。

比如曾有这样的例子:一对夫妇外出旅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突然听到枪炮轰鸣、响彻云雾,之后查询才发现这个地方原本是一个古战场,磁场记录了当时的声像,在后来特定的条件环境下被恢复出来了。

因此,磁场不可能被彻底消除,无论经过多少次覆盖,都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完全清除,都可以通过专业软件或被专业人员恢复。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注重工作环境

◎ 防尘防潮。

◎ 防止温度失衡。

◎ 防止消磁。尽量不要长时间靠近强磁场,如音箱、电机、微波炉、手机等。

定期整理碎片

◎ 可通过设置自动定时整理磁盘碎片,有效延长移动硬盘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数据安全性。

科学合理使用

◎ 无需使用时关闭计算机,尽量不要同时运行多个程序任务。

有效清除数据

◎ 使用消磁机。

◎ 进行物理销毁。即通过外力将硬盘物理损毁,实现将盘片压碎或严重变形,达到不能恢复的程度。

硬盘加密得当

◎ 硬件加密,即将硬盘与加密芯片和电子钥匙绑定。硬件加密具备防暴力破解、密码猜测、数据恢复等功能,但成本较高、使用受限,不是目前主要的硬盘防泄密方式。

◎ 软件加密,软件加密具有传输方便、使用便捷及成本较低的特点,较适用于日常中的硬盘安全使用,比如存储个人隐私或重要信息等。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你学会怎么正确使用硬盘了吗?

快来评论区跟科博士交流心得吧~

原标题:《【保密课堂】硬盘一泄露,亲人两行泪!来瞅瞅调教硬盘的正确姿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