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史微课 | 总结“大跃进”时期的经验及教训㉒

法治潍坊
2021-06-04 16: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为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力求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1956年初,我国经济建设就已经出现急躁冒进倾向。今天带大家回忆“大跃进”、庐山会议和七千人大会。

↓↓↓

大跃进

1957年冬季,全国掀起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高潮,拉开了“大跃进”的序幕。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违背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会后,农业方面提出“以粮为纲”口号,要求5年、3年以至1、2年达到规定的产量目标,引发严重的浮夸风。工业方面,提出“以钢为纲”口号,要求几年内提前实现15年钢产量赶超英国的目标,掀起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图为“大跃进”时期宣传图

在“大跃进”迅猛发展的同时,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大跃进”初期建立的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实际上是“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无偿调拨生产队包括社员个人的财物和劳动力,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由于党对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不足,由于背离了党一向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结果事与愿违。

庐山会议

1958年秋冬之际,党中央开始发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了不少乱子。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于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在江西庐山召开(此次会议与8月2日至16日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统称为庐山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国家机关一些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主持会议。会议的原定议题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继续纠正“左”倾错误。

图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步出庐山会议会场

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期,党中央领导整顿人民公社,调整高指标,作了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共产风”、浮夸风、高指标和瞎指挥得到初步遏制,形势开始有所好转。

但纠“左”是在肯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前提下和框架内进行的,初步好转的形势还很不巩固。随后出现的“反右倾”斗争中断了纠“左”的进程,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党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七千人大会

面对严重经济困难,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心认真调查研究,纠正错误,调整政策。1960年11月,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要求全党坚决纠正“共产风”;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个字方针。以这两件事为目标,“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新轨道。

为进一步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统一认识,增强团结,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央提出的书面报告草稿,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经验教训,分析了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邓小平、周恩来分别代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在大会上作自我批评,并提出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克服目前困难的主要办法。

图为七千人大会期间

七千人大会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取得了重要成果。虽然会议未能从根本指导思想上清理“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但对待缺点错误的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发扬民主和进行自我批评的精神,给全党以鼓舞,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在动员全党团结奋斗战胜困难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素材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学习时报》

原标题:《党史微课 | 总结“大跃进”时期的经验及教训㉒》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