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殖民越久越高级?手把手教你拆解殖民话语

澎湃新闻实习记者 杨珊
2015-02-05 15:20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台北市长柯文哲曝出“殖民越久,果然越高级”的惊人言论,不仅引致台湾媒体连续多日密集的报道,而且险些被柯文哲当成“替罪羊”的美国《外交杂志》2日在网站公共录音以证明报道真实。先是言论失误,继而卸责撒谎,最后柯文哲团队的危机公关表述是:文艺复兴运动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向外扩张,开展近代文明,近代文明从西欧开始,西欧国家去外面殖民。接触现代文明越久,影响越深。以越南和大陆相比,越南虽然国民所得较大陆低,但遵守交通规则,让柯感受现代文明洗礼时间越久,会有不同深度。明明换汤不换药,而台湾社会接受了!

        “殖民越久越高级”的表述似乎政治不正确,换个说法“与殖民国家接触越久越文明”就变得既客观又科学,为此柯文哲还强调,“很多东西不是我发明的,关于比较四个地区的文明化程度,有一个论述,我以前读过书有看到,文明社会养成跟文化水准,跟时间有关,这个论述没有问题”。

        “殖民主义进步论”与“文明阶段论”都是如出一辙的殖民话语,前者容易辨别,后者更加隐蔽、不易察觉,甚至广为接受。还记得龙应台女士的喊话——“请用文明来说服我”是多么“打动人心”,粉丝者众么?有多少人为此默默恨自己生活在“反现代文明”的地方?

        是否有听到类似殖民话语时心塞塞的体验?是否感觉被忽悠却手足无措,恨不得有个高逼格的反击?来来,我们请来马克思、霍布森、法侬、斯皮瓦克等等大师指点迷津,让那些殖民主义恋尸癖言论无所遁形。

霍布森(John Atkinson Hobson,1858~1940年):英国政治思想家,经济学家。

第一式:霍布森拆解文明使命论

        详解:霍布森认为,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动机完全在于少数集团的利益,这些集团需要国家权力的配合,因此需要西方民众的支持。获取大众支持的手段,在于利用“种族的原始本能”,通俗讲就是“西方中心主义”心理,将生物进化论、生物社会学、文明使命论、文明托管论等殖民话语演化成公共接受的知识。以英国为例,帝国主义的工业和金融势力通过政党、教会、新闻、学校这四大工具,把竞争、支配和贪得无厌等原始欲望加以荒谬地理想化,以此来形成舆论,以使盎格鲁撒克逊人得以占领其他民族的土地并依靠他们的劳动为生;同时,经济学支持这样的议论,说征服和统治低等民族的事业是参加国际间分工;社会伦理学也为此涂脂抹粉,把殖民说成是愿意担负起教育和提高“幼稚”种族的“任务”。为少数统治者谋利益的殖民话语,就这样逐渐成为西方的普遍性知识。

        秘笈:霍布森《帝国主义:一种研究》

马克思,不介绍了。

第二式:马克思拆解殖民建设论

        详解:殖民者对殖民地的破坏远远大于建设。在分析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马克思指出,英国打破了本地的公社,摧毁了本地的工业,铲除了本地社会中一切伟大和崇高的东西,因而破坏了印度文明。他们在印度统治的历史篇章,除了破坏以外,几乎没有讲到别的东西。被摧毁的社会机构在印度独立前不会有任何重建的征兆。马克思说,“再生”的前提是不受殖民者的奴役,自己掌握自己的生产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在论述原始积累时,马克思指出,欧洲资本主义是建立在殖民地人民的白骨和血汗之上的。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的被埋藏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秘笈:马克思《马克思论印度》《资本论》

法侬(Frantz Fanon,1925~1961年):法国马提尼克作家,散文家,心理分析学家,革命家。他是20世纪研究非殖民化和殖民主义的精神病理学较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第三式:法侬拆解种族优劣论

        详解:法侬是出身加勒比海马提尼岛的地道殖民地知识分子。作为精神分析师,他发现黑人在与白人接触后产生严重的文化自卑和丧失自我的病症。法侬调查的马尼提克与法国黑人,因种族主义、殖民主义文化而产生的精神病症,常常表现为他们不仅从来没有想到过保存黑人人种的独特性,而且梦想通过与白人混血而拯救这一种族,“走上高贵之路,抓住白色的文明和尊严”。所有的精神病症,所有不正常的表现,都是文化情境的后果。也就是形成了一种文化规约,在大量的书籍、报纸、学校及其文本、广告、电影、收音机的帮助下,一系列的宣传慢慢地、巧妙地作用于人的大脑之中,改变了人们对于所属世界的看法。在被白人殖民的黑人地区,对于世界的看法完全是白人的,黑人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是西方世界将殖民地建构成低级、下等的东西。

        秘笈:法侬《黑皮肤,白面具》

斯皮瓦克(Gayatri C. Spivak,1942~ ),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后殖民理论思潮的主要代表。

第四式:斯皮瓦克拆解“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详解:柯文哲的殖民高级论一出,台湾网友再次挖出柯祖父辈在日据时代做过日本官,痛斥“皇民”无法体会普通老百姓被殖民时的苦难。为何部分被殖民过的人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症候,对殖民者产生感激与依赖心?斯皮瓦克认为,在被压迫殖民者内部也有阶级,本土精英与下层大众在被殖民时的境遇有着天壤之别,而广大的被压迫的庶民没有发言空间。为了让庶民的话语不被遮蔽,这批学者在印度致力于“庶民研究小组”。

        秘笈:斯皮瓦克《庶民研究:解构主义历史学》《贱民何以发声?》(又译《庶民可以说话吗?》)

萨义德(Edward Wadie Said,1935~2003年),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后殖民理论思潮的主要代表。

第五式:萨义德拆解西方想象

        详解:萨义德发现西方的东方学研究是西方对东方的一种投射和统治东方的一种愿望。他们的描述中一边是西方人,另一边则是东方人(阿拉伯人);前者有理性,爱和平,宽宏大量,合乎逻辑,有能力保持真正的价值,本性上不猜疑;后者却没有这些优点。这是西方的集体想象,弃除、抽离、剥光其他文化、民主或地区的人性。不仅是认为东方乃为西方而存在,而且认为东方永远凝固在特定的时空之中,将东方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的所有时期都视为对西方的被动回应。西方是积极的行动者,东方则是消极的回应者。西方是东方人的所有行为的目击者和审判官。

        秘笈:萨义德《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

霍米·巴巴(Homi K. Bhabha,1949~),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后殖民理论思潮的主要代表。

第六式:霍米·巴巴拆解文明阶段论

        详解:似乎在某些人心里,如龙应台女士,文明是分阶段层次的。大陆在底层,台湾在中间,遥望着高高在上的美国与日本,衡量标尺,自然是以西方为典范的自由民主的程度。霍米·巴巴就是从扒西方自由主义开山人物密尔的“黑材料”开始。19世纪英国的密尔在写作《论自由》等阐述自由主义原则的经典之作的同时,正担任英国海外殖民地东印度公司的新闻检察官。来自于现代西方宗主国的殖民者,一方面寻求自由主义民主,另一方面又在海外实行公开的殖民统治。正如美国对内讲自由民主,对外却大举入侵阿富汗与伊拉克。霍米·巴巴更深刻的洞察是,西方的殖民文化在殖民地地区被单纯的接受,这种亦步亦趋的“模拟”造成可笑的、变形的后果。然而,即使是伪装的模拟的自由民主,也让后殖民地区深具优越感,迫不及待地将内化的殖民话语再加之其他客体,以殖民主的心态指指点点那些“不如自己文明”的地方。

        秘笈:霍米·巴巴《狡诈的文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