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眼科专家:家长作为监护人,是孩子近视眼防治的第一道防线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朱奕奕
2021-06-06 18:1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如何给孩子们一个清晰的“视界”?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等联合主办的《给孩子一个清晰的世界——2021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趋势报告》线下发布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

家长和孩子体验眼部筛查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朱奕奕 摄

上述报告显示,近视已成为当前我国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的“国病”之一。在我国儿童青少年中,初中生近视率超过70%,高中生超过 80% ,大学生超过 90% 。加上高度近视是首要致盲原因,近视防控,刻不容缓。

上述报告的数据统计表明,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一,近视患病率随学生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 同时,近视的发病率存在较大地区差异,2018年全国 6-18 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处在前五位的省份,依次为甘肃省(61.43%)、山西省(61.34%)、江苏省(60%)、浙江省(59%)、山东省(58.66%)。具体地域差异还表现为,偏远地区的近视发病率的增长率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更高。

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一段时间内,近视的患病率急剧增长,调研数据显示中小学近视率较疫情前增加了 11.7%。具体来说,省级的重点初中近视率超过 82%,高中近视率超过 90%。

6月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了教育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成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听听他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的意见。

周行涛发言 以及活动现场

澎湃新闻:既然近视防治中预防的作用至关重要,那标准化筛查对近视防控有何意义?实践过程中,医疗机构、学校、社区及家庭应该如何协同?

周行涛:早筛早查是近视防控的重要步骤,而其中我们有一个做的比较好的基石,就是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现在很多家长觉得是上学后开始检查视力,其实在孩子0-3岁、3-6岁的阶段就应该进行早筛早防,入学后应该半年检查一次视力,对于父母高度近视、环境不好的高危因素家庭,更要尽早防范。很多家长以为近视只是看不清楚,但如果发展成高度近视,很可能引发并发症、角膜底版病变甚至致盲。

出生以后,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轻度的远视,然后慢慢向正视化一个过程,眼球长度慢慢延长,度数慢慢往正式也就是零度靠近,如果太早把这些远视的储备度数用完了,就有近视风险了,而通过早筛就能尽早发现孩子的远视度数储备属于什么范畴,然后做到精准防范。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闭环防控体系,需要家校医甚至社会机构联合起来。作为医院来说要承担专业性,医生不仅要做好临床的服务,也要走出医院,提早介入学校、社区、幼儿园去指导筛查工作,保证科学性专业性。

家长就要做到定期的复查,定期两个字其实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家长要有主动性,要有积极的参与性。而现在儿童近视眼防控的主战场其实在学校,我们强调学校做好减法,减少孩子们的负荷,然后增加学生在操场上体育课的时间,配合好卫生老师以及医疗机构的筛查,保证实施过程当中做到科学规范精准、有成效可跟踪,最终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一个互通。

澎湃新闻:网课的问题,您如何看待?如何开展对青少年儿童近视眼的防治工作呢?

周行涛:近视眼防治不仅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疫情之后,网课的使用频率一度大幅度增加,压缩了儿童户外活动的时间,加速了儿童近视的发生。家长作为监护人,是孩子近视眼防治的第一道防线,思想上要重视,转化为行动,就是需要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在日常作出表率。

近视眼的形成大多是是近距离用眼负荷引起的,包括时间长度、用眼的强度以及所处的光环境等等。那么我们从这些机制着手就可以,比如说时间上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掌握“2020法则”,就是20分钟左右的近距离用眼,有20秒左右向远处眺望或者用其他的方式让眼睛得到休息。

与此同时,我们要提倡户外活动时间,自然光下户外活动的时间每天最好能够在一小时以上,一周至少7小时以上。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光环境,比如说教育孩子在室内用眼的时候,可以是头顶上有一个大灯,然后左前方一个补光台灯,让光线能够比较均匀,自然不刺眼、不反光,让孩子在舒适状态下用眼。

现在暑假即将来临,家长也要利用好孩子的休息时间,为孩子的眼睛减负,为近视防控留出空间。

眼部筛查现场

澎湃新闻:对于已经近视的青少年儿童,有哪些干预手段可以介入?

周行涛:近视的成因是两点,一是遗传因素,一是环境因素。所以遗传因素当中我们现在所做的比较有限,但是环境因素中能做的非常多。

目前对于大部分儿童青少年近视来说,光学干预放在是最普及的位置,重要的是做到精准的验配,让这副眼镜清晰、舒适、持久,并且能够维护孩子双眼的视觉健康。同时强调安全规范,从而让角膜在整个验配的过程当中、以及佩戴过程中都始终保持安全的范围之内。

澎湃新闻:当下流行的全飞秒激光、半飞秒激光适用人群有哪些,存在哪些副作用?

周行涛:我们目前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主要以防控为主,防止孩子变成高度近视,但是对于18岁-60岁成年人近视,角膜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接受手术,包括角膜的激光矫正和晶体的手术矫正。全飞秒手术是目前激光手术当中最有代表性、安全的微创手术,稳定性特别好,目前适合在1000度以下近视人群中开展。

但没有一个手术技术是完美无缺的,比如说有一些患者他的角膜本身比较陡、比较薄、有疤痕,甚至有圆锥角膜的倾向,这类病人我们就应该把他排除在外面,不能够去做角膜激光手术,所以在手术适应症的控制当中,其实是可以排除患者潜在顾虑的。

此外,要做好手术的规范化管理,这样可以让手术的并发症降到最低。比如激光做在角膜上,角膜手术后会有短暂的一段时间出现干眼症状,这种干眼通常是良性、轻度的,所以要在手术之前就关注他眼睛的滋润状态,然后在手术后也要给他配置一些人工眼泪,帮助他度过那一段时间。

    责任编辑:陈斯斯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