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老爷车︱杨志为什么不用太平车运送生辰纲

李开周
2015-02-26 09:48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何谓“太平车”?

        《水浒传》第十六回,梁中书想给岳父蔡京送一批生日礼物,又担心路上不太平,遭强盗抢劫,这时候,他想到了武艺超群、勇猛过人,刚刚被他提拔的少壮派军官“青面兽”杨志。

        他唤杨志上厅说道:“你若与我送得生辰纲去,我自有抬举你处。”

        杨志叉手向前秉道:“恩相差遣,不敢不依,只不知怎地打点?几时起身?”

        梁中书说出了自己的计划:“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拨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每辆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每辆车子再使个军健跟着,三日内便要起身去。”

        杨志一听这样安排,马上摇头道:“非是小人推托,其实去不得,乞钧旨别差英雄精细的人去。”

        为什么“去不得”呢?杨志有两大理由:

        第一,车上插旗,明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实在太招摇了,一出门就会被所有的强盗惦记上,防不胜防。

        第二,从大名府到京师要经过好多山,太平车很难过得去。

        
绣像本《水浒传》插图。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用独轮太平车推走金银珠宝,书中将这种太平车称为“江州车”。

        说到这儿,我们要探讨探讨两个名词:何谓“生辰纲”?何谓“太平车”?

        “纲”是北宋官方走水路运送物资的术语,一纲就是十船物资,两纲就是二十船物资,三纲就是三十船物资。到后来,走陆路运送物资也用纲来计算,一纲等于十车,两纲等于二十车。梁中书想从任职所在地河北大名府运送物资到首都开封,没有水路可走,所以他给岳父准备了十车金珠宝贝,所以生辰纲在这里指的就是那十车生日礼物。

        北宋的车有好多种。按宋人笔记《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有独轮车,有两轮车,也有没轮子的“痴车”(车底光滑而弯曲,两头翘起,靠人力拽动在地上滑行)。其中两轮车有大有小,小的用一头牛就能拉动,叫“平头车”;大的需要用四头牛、四头骡子或者二十头草驴才能拉动,叫“太平车”。

        梁中书计划用来运送生辰纲的车辆,就是这种大型的、两轮的、要好多牲口才能拉动的太平车。

        梁中书为什么要用太平车来给岳父送礼呢?因为太平车很大,很气派,能给自己挣脸——老丈人一瞧,乖乖,满满当当十大车,还是这女婿孝顺,以后多提拔他!

        有意思的是,梁中书选择太平车的理由,正是杨志拒绝的理由:太平车太大,太笨,太惹眼,一不利于翻山,二不利于隐蔽,赶着十辆笨重惹眼的大车千里迢迢去开封,那不是给太师送礼,而是给强盗送礼。

        杨志向梁中书说明了不能使用太平车的理由,梁中书从善如流,听从了他的意见。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杨志把金珠宝贝装进担子,让军兵挑着,大伙扮成小商贩的样子出发了,哪知走到黄泥岗,还是遭到了“智多星”吴用的暗算……但这并不说明杨志的计划有问题,只能说明强中更有强中手,他聪明,人家吴用比他还要聪明。

太平车为何只有两个轮子?

        北宋太平车虽大,却只有两个轮子,从没出现四个轱辘的太平车。《东京梦华录》写得明白:“(太平车)有箱无盖,箱如构栏而平,板壁前出两木,长二三尺许,……车两轮与箱齐。”说明那时候的太平车有车厢,无车顶,车辕长有两三尺,两个车轮跟车厢等高。《清明上河图》上也画有几辆太平车,用四匹骡子驱动,骡子在前面拉着,驾车的车夫在骡子屁股后面赶着,车轮子一左一右,仍然只有两个。

        
《清明上河图》里的两轮太平车,一人驾车,四匹健骡驱动。

        太平车是载重量很大的货车,货车最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平衡。两轮货车靠什么平衡?只能靠后面的轮子和前面的牲口。假如装货的时候没有分配好重量,车头太重,车尾太轻,牲口会“吃重”,下坡的时候能把牛腿压折;如果车头太轻、车尾太重呢?上坡的时候会撅起来,很容易翻车。要想解决太平车的平衡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再给它加上两个轮子,把两轮货车变成四轮货车。

        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老祖先几乎从未将两轮车发展成四轮车。早先秦穆公驾着神话般的豪华马车巡游天下,他的马车是两轮的;后来慈禧乘坐平民的马车仓皇出逃,她的马车还是双轮的。先秦墓葬中倒是出土过一些四轮车,但都是礼仪用品,并非生活当中实用的交通工具。

        四轮车在古代中国之所以不流行,主要是因为四轮车的驾驶和乘坐都不舒适。第一,它比两轮车更颠簸;第二,它比两轮车更难拐弯;第三,在黄土路为主的古中国官道上,四轮车更容易陷入泥泞而不可自拔。

        对我们现代人来讲,想让四轮车变得舒适并不困难,只需要加装减震装置和转向装置,并把官道修成硬化路面即可。但老祖先在这些细节问题上表现得比较笨拙:从秦朝到清末,中国的车辆上一直没有出现避震器和方向盘,中国的官道一直都是黄土铺路,晴天漫天沙,雨天遍地泥。每一个帝王都没有想到让工匠发明悬挂减震,每一个统治者都没有兴趣斥巨资修筑石板官道,因为伟大的中国人发明了轿子,这使得帝王们的屁股永远不必为了颠簸而担忧。

两轮变四轮

        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四轮车终于流行了起来,从河南到河北,从鲁西到安徽,平原地区农村公社的太平车几乎全都变成了四轮车。

        我生于八十年代,出生的时候已经没有农村公社,但是我见过农村公社的遗迹:太平车。在我家老宅的院子里,在我姥姥家的院子里,在我三姑家的仓库里,都存放过已经退役的太平车。那是用榆木、槐木或者枣木打造的平板四轮车,车厢极矮,车身也不高,大约两米来长(含车辕在内),一米五宽,高度不到八十厘米,离地间隙却有三十厘米,四个大轮子尤其惊人,轮子的直径几乎跟车身一样高,外径差不多三十英寸,比号称“越野之王”的悍马H2的轮子还要大得多。

        
农村公社时期的太平车曾经被用作婚礼车。

        太平车的轮径比汽车大,轮胎却没有汽车宽,也就是现在山地自行车的标准。严格讲,绝大多数太平车根本没有轮胎,它们的轮子全是用木头和铁来制造的,轮轴是木头,轮辐是木头,轮毂还是木头,只有轮毂最外面包了一层铁。这样的包铁车轮压在地面上,能把干硬的泥土压出一条浅浅的沟辙,行进起来阻力极大。迄今为止,我只在山东一家民俗展览馆里见到过一辆使用橡胶轮胎的太平车,据讲解员说,那辆车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产的,彼时橡胶轮胎早就在全世界普及,唯独在中国农村仍然奇缺。

        
河南省开封市王烔民俗博物馆临时仓库里的太平车

        当时中国农村最缺乏的是现代工业,最不缺乏的是劳动力。在农村公社时期,在我的豫东老家,几乎所有的太平车都摆脱了畜力,全靠人力拉动(留着牲口耕地和打场)。我听我爸描述过人拉太平车的场面:四个男劳力、四个女劳力,八个人分成前后两排,每人肩膀上都勒着一根长长的缰绳,负责拐弯和刹车(大锅饭时期的四轮太平车仍然没有转向装置,无法拐弯,难以刹车,必须有一两个人在后面紧跟着,靠打楔子、拽车厢等方式来实现刹车动作和转向动作)的“车长”在后面喊号子,大家一起使劲,把笨重的车子拉向笨重的未来……

        
太平车的侧面(河南省开封市王烔民俗博物馆供图)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