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拒贪财宝,克己守正

2021-06-10 14: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难得之货”是指很贵重的、难以获取的货物,譬如说金银珠宝、珍禽异兽、玉石古玩等,这些东西都会让人心浮动。“妨”是损害的意思,就是人看到这些金银珠宝、珍禽异兽、玉石古玩等起了贪心,想去追求。有些人一生都耗费在物欲的追求中,买房子、买车子、买奢侈品,最后连自己的孩子、家庭都没有照顾好,更谈不上个人灵性的提升了。

对物欲的极度适求,除了对自身的伤害之外,对社会风气的损害也很大。《淮南子》中记载,衰败之世的社会风气有一个重要的特点,“贵远方之货,珍难得之财”,就是重视远方而来的东西,珍视难得的财物,而不注重生活必需品,使天下质朴敦厚的风气日渐淡薄,以清为浊。

这种“贵远方之货,珍难得之财”的风气一旦形成,人们就会去抢购、收藏这些东西,想方设法地获得这些东西。结果偷盗的现象也会愈来愈多。《论语》中记载,季康子患盗,就去请教孔子。孔子回答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如果你自己不贪图财物,即使你奖励人们去盗窃,人们都不会去做的。上行而下效,上边的人喜欢什么,下边的人就会跟着效仿。上边的人重视伦理道德,下边的人也会注重修身;上边的人重视这些难得之货,下边的人也会跟着去收藏、抢购。《老子》中说:“我无欲而民自朴者也。”如果在位者没有欲望,那么百姓之间的风气也就自然淳朴了。

《群书治要·尚书》中记载,在周武王的时候,西旅国来向周朝朝见时,献上了一种名叫“獒”的猛犬。太保召公得知此事之后,立刻撰写了《旅獒》一文,提醒劝诫周武王。这篇文章中写道,圣明的君王慎修德行,四方外族之邦来归顺朝见,不论远近都献上当地的特产,不过是一些吃穿器具之类。圣明的君王于是借此来显扬恩德与异姓诸侯国,使他们不要荒废了政事;又将宝玉分赐给同姓的诸侯国,以表达对亲情的重视。人们不轻看这些物品,因为它代表了君王的恩德。

君王德行隆盛,就不会轻视、怠慢他人。君王若轻视怠慢了在位的君子,他们就不会尽心;君王若轻视怠慢了百姓,他们就不会尽力。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玩弄人就丧失了自己的品德,玩物就会让自己的志向丧失。不要做那些无益之事而耽误、妨害了有益的事,这样才能成就事业;不看重奇异之物、不轻视实用之物,百姓才能富足。犬马不是土生土长的不畜养;珍禽异兽不在国内繁育。不把远方之物看得那么宝贵,远方的人就会归服;看重的只是贤德之人,近处的人就会安心。要从早到晚无不勤奋。平时不慎重对待细微的行为,最终会损害大德,就像要堆起九仞的高山,却功亏于一篑。若能真诚地奉行这些劝告,百姓将安居乐业,天子才能世代称王。

古人“见微知著”,看到有人送了猛犬獒,立刻就担心武王沉溺于远方之物,把远方的贡品看得很珍贵,而丧失了自己的德行,所以马上就写了这篇文章来劝谏,防微杜渐。

如果人把心思都花费在追求远方之货、难得之财上,那么就不会注重提升自己的德行。甚至他会问你,什么叫“明明德”?那对我有什么用?当然能这样问的人已经不错了,因为他还知道有一个“明德”需要“明”。有些人醉生梦死地沉溺于欲望的享受和满足之中,一天一天地堕落,自己却不知不觉,哪里还懂得“明明德”?

一位好的领导者会带动整个社会形成好的风气。古人说:“公门好积德。”一个人的影响力愈高、社会地位愈高、责任愈重,积德也就愈容易。一位好的领导者提倡重视家庭伦理,重视孝道,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有利于引导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领导干部读《群书治要》(全3卷)》

作者:刘余莉

定价:168元

天津人民出版社

编辑推荐

1.深入学习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群书治要》,古镜今鉴,古为今用,有助于人们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永葆初心、牢记使命。

《群书治要》概括了晋代以前经、史、子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髓,这部书被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的用典来自《群书治要》的就有82条。不仅如此,十八大之后,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提法、新命题也都可以从《群书治要》中找到其思想渊源。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孕育和成长起来的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抽丝剥茧,深度解读《群书治要》,引导领导干部从中汲取修身为政的智慧、经验和方法。

本书从《群书治要》中精选了三百多句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言要论,作者结合多年的党政教育经验积累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深入讲解古圣先贤治国的教训和经验,揭示了《群书治要》的核心理念、基本精神和当代价值,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概括,有助于领导干部轻松学习传统文化,提升政治辨别力、领导能力、执政能力。本书可作为当今各阶层人士修身齐家、管理企业、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也可作为国学爱好者研习传统文化的学习样本。

3.本书案例丰富,语言通俗,与当下现实结合紧密,提供了非常实用的立身为政的经验和方法,对于领导干部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刘余莉教授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中国古人立身为政的智慧精华,并结合生动活泼的案例,阐述领导干部应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这里既包括了领导者个人的道德品行、素质和能力,也包括一些领导的方法和艺术,譬如说如何观人、选人,得到真正的人才;治理好一个国家,管理好一个企业,带好一个团队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反腐倡廉才能够得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道德教育为什么不能深入人心?如何进行道德教育才是行之有效的?有助于领导干部领略其生生不息而且日新又新的古老智慧,更好地理解百年大党初心使命的历史文化渊源,另一方面又能以史为鉴,学以致用,从中汲取修身为政的智慧、经验和方法。

4.作者专业。

刘余莉教授多年从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特别是《群书治要》的研究与弘扬,多年来受邀在世界各地弘扬传统文化,并曾三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讲台上宣讲《群书治要》,受到广泛欢迎。有关《群书治要》的研究著述数十种,在多家平台开展《群书治要》的讲座,是国内此领域研究首屈一指的专家。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刘余莉教授在电视台、学习强国和人民网等权威媒体关于《群书治要》的讲座精选整理而成,一共八十余讲。全书分为君道、修身、为政三卷,从《群书治要》中精选了三百多句精言要论,深入讲解了《群书治要》中关于修身治国的智慧精华,引导领导干部了解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的基本理论、方法,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掌握领导艺术和方法,学会管人、选人、用人。本书案例丰富,语言通俗,与当下现实结合紧密,非常有助于领导干部通过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升为政能力,对于领导干部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刘余莉,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人民网理论频道文化教育专家,主要从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特别是《群书治要》的研究与弘扬。曾应邀到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西门大学、昆士兰大学、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以及意大利、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地进行演讲与研讨。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就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如何进行道德教育、孝亲尊师:中华文化的根本等题目进行主题演讲。代表著作有英文专著《规则与美德的统一》,英文编著《东西方的美德概念》;中文著作《政德》《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华文化五讲》《群书治要十讲》《心态即命运》《儒家伦理学》,中文编著《群书治要译注》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